試車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In
試車報導
跑賽道的SUV罕見,中價位品牌推出的SUV挑戰紐柏林北賽道更是難得!身為台灣知名入門歐系車品牌Skoda Taiwan,三年前在台灣推出了第一代的Skoda Kodiaq RS車款,上市之初這款SUV就以挑戰跑車們才會競爭成績展現性能的德國紐柏林北賽道成績9分29秒84,作為行銷與品牌高性能表現的代表!

In
試車報導
Octavia 一直是款價格合理且皮實耐用的家用房車,而進化到第四代的它不僅變得更大、同時擺脫過去較為質樸的樣貌。當然上市了三年有餘、原廠也帶來了中期改款,不僅倚著細膩的外觀與內裝調整,同時更先進的車載系統也讓 Octavia 變的更智慧!在同事試駕過 vRS 之後,這次則是輪到家族的二軍:2.0 4X4 版本。

In
試車報導
BMW在全球豪華雙門跑車領域中絕對是獨霸一方,許多競爭對手早早就不考慮生產此等車型,除了超級跑車或者較「平民化」的Mazda MX-5、Ford Mustang,若要選擇「中價位」豪華雙門跑車,看來看去就只剩雙B與Porsche還有推出此類車型,但BMW的選擇就多得多了!尤其是Porsche 718車系確定停產,只生產到2025年10月,那看來,若聚焦在雙門四座Coupe豪華小跑車的領域中,BMW更是獨霸一方了!甚至可說,這樣的雙門四座小跑車可算是「稀有」車款了。

In
試車報導
對於許多憧憬著奢華品牌的消費者來說,A-Class 可是他們最快「進階」人生的一道門,不過為了壓低售價、在配備上其實與所謂的「豪華」仍有一段差距。隨著產品週期進入到末期,台灣賓士因應 25/26 年式車型的推出,將 A-Class 豪華小型車全面進化,將許多配備加註到 A180 上面、並且售價也僅小漲 1 萬元!

In
試車報導
近期 Audi 的新車攻勢不斷,既有著代表純電未來的 Q6 e-Tron、也有著代表傳統燃油陣線 A5 與 S5。這二款車都是面向主流市場的車款,一邊是純電跨界 SUV,另一邊則是傳統燃油動力的豪華中型車款,但隨著 Q6 e-Tron 引領著未來 Audi 產品的走向,大眾熟悉的「 Audi 味」已經慢慢離你遠去,這點從我體驗完 A5 Sedan 之後感受更為深刻。 不過此回試駕的 S5 Avant 卻讓我燃起了一絲興趣,畢竟在 Downsizing 趨勢下、S5 Avant 還是提供同級罕見的 V6 高性能動力,加上搭配 MHEV Plus 技術後,S5 Avant 是否能保有 Audi 中階性能車款一貫的成熟、多面向,但故意保持低調的特性呢?

In
試車報導
即使原本計劃作為 XC90 純電繼任車型的 EX90 已經開始量產,但 XC90 這台自 2015 年就陪伴我們的傳統家庭大型七人座休旅車,如今卻獲得了二度改款來「延壽」。但這樣的替代方案究竟有多大吸引力?一台即將滿 10 年車齡的大型豪華 SUV,真的還能和更年輕的競爭對手一較高下嗎?

In
試車報導
自從初代 AMAROK 於 2020 年停產之後,Volkswagen 已經有長達四年沒有「一噸級」Pickup 在台灣市場了。 在其他品牌早已退出一噸級皮卡市場、僅留下日系與美系車廠站穩市場之際,Volkswagen 再次回到這個小眾領域,推出了第二代 Amarok,目標是在 Ford Ranger 和 Toyota Hilux 主導的市場中爭取更多的銷售份額。但時過境遷,新一代 Amarok 已經不是「純福斯」的血統了,而是成為與 Ford 共同研發的「混血」產物。這背後的意義不僅是 Volkswagen 試圖強化產品本質的層面,還反映了更大的產業背景:兩家公司因為電動化的關係有了技術與硬體互補的契機,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

In
試車報導
說起來 MG G50 Plus 的誕生可謂「好事多磨」,原先應該在去年下半年問世的它,因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自製率政策的問題不僅延後將近一年、同時車標也直接改用更多人熟悉的 MG 來販售。除了上汽集團對於 MG 品牌全球化策略以外,對於中華汽車來說也比較方便進行認證、行銷等相關工作,也不用再花時間去溝通 MAXUS 這個品牌。 當然「遲到總比不到好」,百萬內七人座市場在 Luxgen M7、Sienta 退場之後,要馬只能選擇 Zinger 七人座、要馬就是便宜大碗的 Outlander 7 人座規格、又或者只能選擇 Luxgen URX,MG G50 Plus 的問世就是要吃下這塊看似不大、但實際上需求旺盛的餅!

In
試車報導
就算有妥協,甚至現在連手排車型都不提供了!但這是最後一輛內燃動力的MINI John Cooper Works,豈能不擁有!?尤其是一般款F66 Cooper S車型外觀都採用與純電動力車型相同的簡約極「減」風格,不再有以前那種滿腔熱血的賽車氛圍。那慶幸的是,MINI John Cooper Works繼續維持殺氣十足戰鬥風格的傳統。並且,硬朗的賽車化懸吊依舊繼續保留但舒適度小提升。這些若不保留,JCW熱血份子肯定是不會繼續買單的。

In
試車報導
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沒有改變,就沒有進步」,但有時候改變太大、可能會換來褒貶不一的評價。AMG C63 放棄 V8 汽油引擎改用一套精密複雜的 2.0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就是一個例子。 但相同的動力系統如果放在休旅車型上,是否會更切合 Mercedes-AMG 研發這套源自 F1 電氣化技術的初衷:以高性能電氣化方式來降低碳排放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In
試車報導
對於中型家庭 MPV 市場而言,Opel 其實不是新手。二十多年前,Opel 迅速搭上了中型 MPV 的流行熱潮,但曾經廣受歡迎的 Zafira MPV 卻因為歐洲市場對於乘用車 MPV 需求的急凍、同時在母公司 PSA 集團(現 Stellantis)的主導精簡車系,被迫退出市場。 畢竟多人乘載需求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加上原本 Opel 商用車系 Combo D 已經在市場上問世 10 年,急需改款來擺脫向 GM 支付授權費的噩夢,因此「合而為一」的 Combo Life E 世代就這麼於 2018 年以 EMP2 平台推出,而台灣市場則是眼見兄弟車 Berlingo 賣的盆滿缽滿,自然就成為歐吉汽車的「救命稻草」,以全新 Visor 車頭的小改款版本來進軍 LAV 七人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