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BMW X6演進到現在第三代,造型從原本的圓潤「大隻」感,逐漸地加入越來越多的稜角而顯得有「瘦身」的感覺;正也如同外型風格的改變,隨著xDrive智慧型四輪驅動系統的演進,以及懸吊配置的調整,也讓X6敏捷度逐代提升。
自從2019年7月Toyota引進在全球具備高人氣的皮卡車型Hilux之後,運動皮卡銷售冠軍的頭銜也隨之落入牛頭牌的口袋,這也讓原本把持這個位置許久的Ford Ranger與VWCV Amarok皮也要繃緊一點,甚至不得不「旁敲側擊」的另闢戰場,就如同近日兩者都不約而同的推出新車型來抗衡,Ranger新增了載貨機能強化的單廂版職人型,而本篇試駕的主角Amarok則是推出售價172.8萬的Black Edition特仕車款,主打限量30台。
身為 Hyundai 家族最叛逆的存在,Kona 自上市以來以前衛造型與高質感內裝,歐系的動力與底盤設定,在全球地區如美國、韓國、歐洲地區上市以來造成一股搶購熱潮。而總代理南陽實業自 2018 年導入後,多次針對車型編成進行調整,像是取消 4WD 車型、導入 Iron Man 特別式樣車等以維持話題熱度。 但由於品牌形象相對弱勢,因此在進口小型 SUV 市場上 Kona 始終無法與相同個性化定位的 Toyota C-HR 抗衡,正好在 Hyundai 的新能源車型佈局上,Kona 被母廠視為同平台、多能源設定的 SUV 先鋒,因此在去年中旬就推出了 HYBRID 規格,讓南陽實業看到突破的點,因此相隔將近一年多,台灣首款 Hybrid 小型 SUV 頭銜就由 Kona Hybrid 拿下!
喜歡開車嗎?如果你的答案是「還好」的話,那麼Maserati肯定不適合!即使是2020年式新車,配備了很多新穎諸如ADAS之類的新技術,Maserati仍然還是保有營造情懷氛圍的特性。也就是很Old School的駕馭感,它並不會喪失。若以冷若冰霜的理性來形容德系性能車;那熱如烈火充滿感性就是Maserati!
2020第一季結束,Volkswagen宣布旗下休旅車Tiguan全球累積銷售量突破600萬輛,成為全球三大最暢銷休旅車之一。在這個歡慶的時刻,台灣市場也正式導入正2020年式的Volkswagen Tiguan販售,頂規車型380 TSI R-Line Performance還新增DCC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而且「加量不加價」,定價維持在172.8萬元。
雖然 Ford 是源自於美國的車廠,不過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歐洲,Ford 也是經營得有聲有色。除了很早進入耕耘外,不斷推出「平民」性能車也是一大特色。當中最令人興奮的,還是從 Escort 開始的熱血鋼炮系列,從最早的 Escort RS 開始到 Focus ST 系列,每一代車型都以超高 C/P 值與 Volkswagen Golf GTI 分庭抗禮,甚至有著「藍領階級英雄」的稱號。 而在 Focus 進入到第四世代後,也藉由 Ford Performance 部門的大力協助,汲取 Ford GT 與Ford Focus RS開發經驗,讓 Focus ST 一上市就獲得歐洲市場的高度評價,台灣也以相當快的速度在台發售,到底 Focus ST 能不能延續「藍領階級英雄」的稱號呢?
高性能 SUV 這塊市場,最早是由 Mercedes-Benz AMG 一手帶起,當時橫空出世的 ML55 一推出嚇壞不少消費者,一個大樑式車體結構的 SUV 居然落進去一顆 5.5 V8 引擎,還跑得比一些跑車來得快,瞬間引起話題。爾後的二十餘年間陸續有許多車廠投入這塊市場,滿足一些平常載載家人、一個人的時候又能盡情咨意奔馳的消費者。 為了延續品牌長久以來所堅持的「運動」血統,即使 Jaguar 進入到 SUV 市場的時間很晚,但還是交由 Jaguar Land Rover 旗下的 SVO 部門(Special Vehicle Operation)操刀,成就本文主角:F-Pace SVR。
小型SUV已成趨勢是眾所皆知,就連高級車品牌也嚐到甜頭,紛紛在這一級距下足功夫,1A2B是這樣,Lexus亦是如此,而Lexus的代表正是本篇試駕的主角UX,最新的2020年式不僅升級完整LEXUS Safety System+ 2.0智動駕駛輔助系統、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智慧型手機連結等配備,更新增了UX200菁英PLUS版,以增強產品戰力。
不知是否是個巧合;還是默契,竟然與主要的競爭對手BMW M35i車系一樣,都是相同的306匹,並且都是以35命名!可說是雙B較量史上最「直球」的對決!但35 AMG系列動力展演其實與M Power的M35i,所表現出來的加速「體感」截然不同。
LAV (Leisure Activity Vehicle)這種既可以滿足中小企業、自營商於商用/家用二種不同面向的車型,最早市場上僅有 Volkswagen Caddy/Caddy Maxi ,不過因為車身造型還是偏向商用,因此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漣漪。 但寶嘉聯合導入設計感十足的 Citroen Berlingo 開始,這塊市場慢慢被打開,不僅成為 Citroen 近年來銷量頗佳的產品。但由於市場上還是有一群覺得 Berlingo 太大台、想要短巧車身好操控的戶外玩家,因此寶嘉聯合決定以差異化定位,導入 Peugeot Rifter 短軸來填補市場。 Rifter 規格區分成 ALLURE MT6/ALLURE MT6 Zenith、ALLURE EAT8/ALLURE EAT8 Zenith、GT LINE/GT LINE Zenith,售價涵蓋 109.9萬到139.9 萬,而這次試駕到的為頂級 GT LINE Zenith。在售價相對偏高的狀況下,Rifter 到底要怎麼脫穎而出?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縱使名列豪華車之林,但Volvo在台品牌高度、豪華感還是略輸給那根深蒂固的「雙B情節」,不過自從第二代XC90引領的新世代Volvo出現後,那源自斯堪地那維亞的瑞典風情卻足以讓你徹底改觀,正如同本次試駕的品牌旗艦休旅XC90塊頭雖大,但卻能在細節裡體現優雅、內斂與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