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相信下半年最熱門的國產車,應該非 FIT 第四代莫屬了。雖然因為預售價格的的全面上揚,使得許多網友不斷批評、甚至還拿不同級距的對手直接對比,反而讓大幅進化的內外觀設計元素、引擎動力總成、底盤設定等完全被忽略。 趁著這次試駕的機會,作者我也同時以擁有五年 FIT MK3 的觀點來好好檢視一下,到底第四代 FIT 進化的幅度是否能夠與其上揚的身價符合!不過在這邊要說明的是,油電版本因為產能因素要等到今年 12 月底至明年 1 月才會正式交付給車主,所以今天試駕的規格是汽油 1.5 DOHC i-VTEC 版本!
雖然近年來車廠為了增加房車的銷售量,紛紛將 Coupe 硬是多加二片門上去,成為 4 Door Coupe 提升買氣;只是對於那些對美學有所堅持、通常一人駕馭居多的買家,縱使 4 Door Coupe 造型再怎麼優美,多二片門還是個累贅,因此才讓傳統 Coupe 車型還有那麼一點生存空間。 但很尷尬的是,這一代 C238 E Coupe 最早推出的時候並沒有被 Mercedes-AMG 所染指,因此那些想要性能、又想要中大型 Coupe 車身的買家只能放棄,不是去選 CLS、就是去選傳統的 E Sedan。 直到2018年新世代EQ Boost直列六缸渦輪引擎推出的時候,才首次推出E53 4MATIC+ Coupe,讓那些堅持美型 Coupe 外觀、又想要性能的買家總算找到適合自己的車了!而這次小改款則是導入新世代設計的同時保留些許優雅。
Volkswagen向來以小排氣量、高輸出動力系統的設計理念來符合品牌為大眾而生的精神,如今這理念繼上一代首度配置三缸引擎動力之後,到了第八代則又再次精進,加入了48V輕油電混合設計,使電氣化車型在第八代Golf正式普遍大眾化!不再像過去只有高價位的Golf GTE或數量稀少的「試作車款」純電動力的e-Golf。
創於 1935 年的 Jaguar 投入 SUV 市場算晚,但 F-Pace 一推出卻依舊驚豔世人,雖然有不少腦粉認為這是向市場妥協的結果,但F-Pace「跑車型SUV」定位就不難看出,Jaguar 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造車理念,確實操控表現與動力水準都獲得外界極高好評。 而在上市將近五年後,因應歐盟更嚴苛的 CAFE 政策上路,小改款 F-Pace 便於去年9月亮相,改款重點除了全新設計的內裝,更導入帶有48V MHEV 系統的引擎。不過考量台灣市場需求跟價格,時隔將近一年導入台灣的小改款版本卻少了 MHEV 動力,是比較特別的地方,但該有的配備一樣都不缺,試圖在市場上重新掀起新鮮感。
在 Golf MK8 於 7 月初正式發表的時候,事實上 Variant 也在同一時間導入,不過因為大家都把重點放在全新的 eTSI 48V MHEV 動力結構與傳統掀背版的全面進化上,相對的旅行車就沒受到太多關注。 但其實以 Golf Variant 所處的 C-Segment Wagon 區塊,今年下半年正好面臨到全面換血的階段,不僅 Skoda Octavia Combi 即將於 9/14 發表、日系 Subaru Levorg 也會於第四季到來,因此 Golf MK8 Variant 可說拔得頭籌、在市場當中取得先機!目前台灣市場導入的版本為280 eTSI Style 與 280 eTSI R-Line,由於掀背版此前已經體驗過 R-Line ,因此重點則是放在販售比例最大的 Style 身上。
第三代Ford Kuga 於去年上市以來,以 EcoBoost 180 / EcoBoost250雙外觀、雙動力的雙主力車型策略,與 Focus 聯手成為 Ford 最重要的銷售核心。雖然配備已經給得夠豐富,但在銷售上還是與 CR-V 殺得難解難分,為了替自己增加更多優勢,才會有今天 2021.5 年式的推出。 這次配備更動上不僅將 Co-Pilot360 列為全車系標準配備,同時Level 2駕駛輔助科技也有進行修改。但改的比較多的車款則是 ST-Line X,導入專屬運動套件與操控調校後,讓原本「國產休旅性能王」的地位能夠更加穩固。
在中大型主管房車市場中,一直以來都是由 Mercedes-Benz E-Class、BMW 5-Series 所把持住,其他像是 Audi A6 、Jaguar XE 以及本文的主角 Volvo S90 就成為較為低調的選擇。如果要以品牌力來正面對決,說實在相當困難。但 S90 確實有著特別的韻味所在,其「斯勘地納維亞」簡約風是其他對手比不上的,但如何在品牌迷思中有所突破,就成為 Volvo 的一道難題。 但去年 8 月推出中期改款之後,卻有了一線生機,除了在外觀與內裝進行小幅修飾外,動力系統全面導入 48V MHEV 架構,但最大的不同就是 Volvo Taiwan 決定改弦易徹導入長軸距規格,頓時有種過往 960/S90 Royal 車型復活的錯覺,試圖以更大氣修長的氣勢在對手中「鶴立雞群」。
比三門款F56更長軸距、長度與寬度更大,並且車高明顯增加,即使是一部適合全家人齊出遊,著重於舒適與空間表現的SUV,在John Cooper Works調校之下,並且通過紐柏林北賽道測試的JCW Countryman,也同樣仍能維持低重心的駕馭感。
對於 WRC 賽事有所認識的讀者,應該會懷念 90 年代至 00 年代日系車廠如 Toyota、Mitsubishi 與 Subaru 大殺四方、三強鼎立輝煌時期,藉由強悍的四驅系統與動力組合,讓歐洲車廠難以招架。可惜因為車廠對於參賽重心的不同、財務狀況等因素陸續於 2000 年以後退出,讓許多車迷感到惋惜。 身為日本第一大廠的 Toyota 也相當熱衷於 WRC 賽事,自 1973 年開始之後便一路參與至 1998 年,爾後因為將重心放在其他賽事而退出。隨著社長 豐田章男上任後,一直希望打造「更好的車」,在這個契機之下終於在 2015 年宣佈於 2017 重返 WRC 賽事,並將賽事技術與技能投放在量產車當中。而今天試駕的 GR Yaris,就是集結 WRC 參戰的經驗、由 Toyota 一手獨力研發的新世代「跑車」!
LAV (Leisure Activity Vehicle)是源自於歐洲車廠的產物,在傳統 LCV 輕型商用車注入「乘用車」元素以滿足中小企業、自營商於商用/家用二種不同面向。而 Volkswagen Caddy Maxi 車系便是台灣最早投入此塊市場的車型,2006 上市以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並沒有直接的對手,銷售量一直相對穩定。 但寶嘉聯合自 2019 年導入設計感十足的 Citroen Berlingo、福特六和則在今年上半年帶來 Ford Tourneo Connect,一時之間「三強鼎立」好不熱鬧,卻也對 Caddy Maxi 構成了威脅。好在 Caddy 車系於去年正式推出了大改款版本,將使用近 17 年的 PQ35 平台全面替換成 MQB 架構,不僅能夠支援最現代化的電子系統與 ADAS 架構,舒適性更成為歷代最優異!
隨著 Luxgen 品牌邁入下一個 10 年,在產品規劃上也開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從 2020 年開始可以發現整體產品線已精簡化成 U6 GT、URX 與 M7 三大塊,同時每個車型編成也進行縮編,讓消費者不再被一堆規格所迷惑。 而在 URX、M7 各處於市場級距相對有利的版圖上,現在 Luxgen 則將 U6 GT 好好的重整一番,由於去年推出的U6 GT 智遊特仕版以「上駟對下駟」策略獲得不少好評,這次則輪到頂規車型,藉由將過去 GT220 的東西下放,推出了U6 GT 藍調倍適版,試圖吸引那些預算型買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