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Opel 自去年底回歸台灣之後選擇以 Mokka 作為第一號產品,雖然論設計或是定位上 Mokka 確實有自己的風格,但消費者是很現實的,在汽油版如此高昂的售價之下確實很難說服消費者多花點錢買一台德裔的純燃油小型 SUV,因為這個價格帶有太多選擇了。但如果將眼光放到純電動力的 Mokka-e 呢?或許就有不一樣的見解了。
福特六和在今年推出了中期改款 Focus 車系,當中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直接將「長青樹」Sedan 車系給砍掉、終結了自 1980 年代 Laser Sedan 福特中型房車投產 43 年的歷史。 雖然「不按牌理出牌」一直是福特六和的作風,但坦白說直接將寶押注在旅行車上確實很大膽,畢竟過往國產旅行車市場的份量都不大,同時早期旅行車的用戶都以商用居多,這也讓其形象被定型在「商用車」,以 Ford 來說最後一台生產的旅行車就是 Activa Wagon 了(當然也有人說他是台五門掀背)。 如今時過境遷,福特六和眼見休閒市場日益成熟、決心挑戰不一樣的市場,正式導入 Focus Wagon 車系,而且不是僅有頂級單一規格,甚至還為那些只想要體驗 Wagonist 生活的客戶推出了入門版 X!
Volvo 身為很早宣示進入「電動化」的高級品牌,旗下所有車款都已經擁有了 PHEV 版本,只是在純電車型發展不廢,大家都主觀的認為重心都放在 Polestar 身上、反而 Volvo 本體的耕耘沒那麼地明顯,除了XC40 Recharge 純電版本以外就沒有任何車款了。 但畢竟 2025 年宣示販售純電車款一半以上的目標依舊,只靠著傳統 的XC40 Recharge 肯定是不夠,因此在 2021 年的時候原廠又追加了一款「純電專用」車款、也就是本文的主角:C40 RECHARGE!台灣則是因為疫情導致產能受到影響,直到去年底才先行「默默」交車給訂車的用戶、媒體則是直到近期才正式試駕到。
以一個新進品牌來說,MG 無論是產品或是後勤系統的增加都算非常快速,而首款作品 HS 在去年 9 月推出了 1.5T/PHEV 二款車型之後,以其高 C/P 值的設定市場反應相當不錯,不過這當中當然也有點小缺憾,就是在中國市場設定為「運動取向」的 2.0 Turbo 車款並沒有同步導入,當時詢問也僅表示「會在適當的時機導入」。 如今半年之後 MG Taiwan 果然信守承諾,追加了高輸出的 2.0 Turbo 車款,並且以 AWD 四輪傳動設定來區隔市場,那麼到底與其他二種設定的規格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4.0升自然進氣、平行對臥六缸、後置引擎、後輪驅動、沒有+2的後座,這樣的配置,再加上一隻離合器踏板和一根六速手排排檔桿,很明顯地在述說這是一輛需要感性多過理性;生活風格大於一切;熱愛開車感受多過單純的A到B點的移動過程。沒錯,這是一輛出自對駕馭有著極大熱忱的Porsche,911 GT3 Touring!
對於 SsangYong 來說,純電車這塊雖然在外界看來完全沒有耕耘,但早在 2011 年其實他們就已經推出一款Korando C ER-V 增程型電動試驗車、隔年則搭載在e-XIV Concept 上面,所以對於「電動化」這塊起步不算太晚。 而今天的主角Korando e-MOTION 則是全然的純電車款,雖然捨棄了「增程型」架構,但換來的就是不用保養、不用吃油的低成本養護成本,那麼駕馭體驗能否追上現在「百花齊放」的純電車市場呢?
終於,e-POWER 技術正式與台灣消費者見面了。從最早 2017 年 Note e-POWER 亮相並席捲日本市場之後,憑藉著「不須充電的電動車」作為號召,五年內便賣出了 50 萬台的佳績,堪稱是進入純電車世代前的最佳替代方案之一。 回過頭來,Nissan 在歷經多年的紛紛擾擾,確實也需要一台「負擔得起的旗艦車型」來重振 Nissan 的品牌形象,而作為全球戰略車款的 X-Trail 自然而然作為首選,因此在 T33 車型推出二年多之後,搭載 Nissan 最先端技術的 X-TRAIL e-POWER 終於正式發表,裕隆日產也很爭氣的僅與日本相差半年多在台販售!
如果問你對於 Subaru 品牌的印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水平對臥引擎+左右對稱全時四輪驅動系統」的技術標籤,跟電動車而言確實沒有太多交集。畢竟 Subaru 過去自身過去沒有推出電動化產品、同時也考慮到自家品牌的特殊性,也沒有特別想要進入純電車市場。 奈何大環境變化快速、電動車開始成為顯學之下,讓 Subaru 也不得不跳進去這個市場來求生存,為了加快研發腳步 Subaru 也決定和 Toyota 合作打造「 e-Subaru Global Platform 」純電車平台,首款作品 Solterra 也於 2021 年底問世,台灣市場在去年 11 月中旬就正式發表,算是相當快速。只是我想許多車迷們最擔心的,就是拋棄了「水平對臥+全時四驅」兩大特點之下,在難以差異化的純電車世界,Subaru 到底要如何突圍呢?
KIA Ceed 大家可能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因為在一年半以前,台灣森那美起亞曾經導入 100 台前期款來販售,雖然隨著用車市場環境改變,旅行車也漸漸成為消費者在購車時的主流選擇之一,但好巧不巧因為認證上的緣故,導致當時導入的 Ceed Sportwagon 上市沒多久歐洲市場就將中期改款先行亮相,也因此影響了銷售。 不過總代理這邊可沒因此放棄導入這台「歐裔」旅行車,在小改款車型正式投產之後也以最快的方式先行於去年 11 月與大家見面,而認證資訊全面過關之後 Ceed Sportwagon 也終於以「常態」車款與大家見面,台灣也成為歐洲市場以外唯一販售此款車型的地方。
原本風平浪靜的輕型商用車市場,在去年 Toyota 發表 Town Ace 之後開始起了漣漪!雖然先期推出的是貨車版本,加上產能受到零組件供應鏈短缺一直沒有達到目標值,所以也讓對手Veryca、Carry 甚至是東風小康鬆了一口氣。 不過真正有殺傷力的,應該是 VAN 箱型車規格。畢竟目前市面上僅有中華菱利 Veryca 有提供,而在後疫情時代「戶外休閒」開始蓬勃發展之下,Town Ace Van 就成為容易入手、一兼二顧的全能生活車!
身為 Mercedes-Benz 旗下最熱銷的 SUV,GLC 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象徵:一個證明自己成功身份最快的捷徑,其聲量甚至不亞於有「外匯車」撐腰的 C-Class,因此路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甚至已經超越 E-Class 成為整個品牌銷售量最高的車款。 會有如此成果斐然的成績,不外乎 SUV 的風潮持續延續全球、更高的空間實用性以及「裝帥」必備的 4 Door Coupe 型態,滿足年輕一輩多金車主的不同需求。而全新世代 GLC 則是在既有成功方程式上再度進化,持續成為 Mercedes-Benz 的「獲利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