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In
專題報導
幾十年來,汽車製造商已經成功對其車輛的空氣動力學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優化。 隨著電動車的發展,最新車型也在風阻係數(Cd值)上實現了飛躍性發展。但汽車空氣動力學尚未完全釋放其全部潛力。在未來,仍有望藉助主動式空氣動力學舉措和全新的研發方法,進一步提升整車空氣動力學的性能表現。

In
專題報導
堪稱台灣經濟最重要支柱的中小企業對於用車習慣可謂「斤斤計較」,不僅希望有更強大的動力,同時在合理價格範圍內享有最大載重能力,堅強的銷售專業與售後服務體系也是不可或缺的。 身為台灣商用車龍頭的中華汽車,從最早的百利開始一路到威利、菱利,甚至是大號的得利卡,幾乎囊括市占八成以上的傲人成績,如今中華汽車以堅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推出全台第一台自主研發ISG油電複合動力商用車款:中華堅兵!

In
專題報導
第二代BMW M2以經典M高性能跑車的技術組合令人興奮和愉悅!新世代M2體現了駕駛的純粹樂趣來自緊湊的尺寸,六缸直列引擎、手排變速箱、後輪驅動,以及先進的控制/操作概念(允許駕駛者根據需要調整車輛設置)都是其吸引力的核心。M2操控概念的核心可依需要調整的敏捷和操控性,即使駕駛者探索極限,也可以透過設定輕鬆控制。而新M2的獨特性格特徵反映在視覺上強大的造型設計中,即使在啟動衝刺之前,也能毫不掩飾其帶有舒適風格的領先動力。其動力總成技術和底盤配置,以及車身的空氣動力學平衡,在紐柏林北環賽道和其他許多賽道上進行深入測試時,被精確地交織成一個整體,體現了一種純粹的賽車激情,並且讓車主可以日復一日地享受這種激情。

In
專題報導
從20年前Cayenne在全球首發後便大受歡迎,迅速成為保時捷產品陣容中不可或缺的車系,第一代Cayenne的訂購量遠遠超出了保時捷自己公司內部的預期。到了2005年,保時捷著手開發新一代Cayenne,當時的計劃除了要保留第一代的重點特色之外,也希望將車型進行大升級,特別是設計和傳動系統兩方面。 第一代Cayenne在保時捷內部被稱為E1,起初這項開發計畫由設計總監Harm Lagaay負責,但從2004年開始便由Michael Mauer接手保時捷車型的設計工作。雖然他希望大幅改進Cayenne,但在2010年正式推出第二代 (E2) Cayenne前,設計師遇到與開發第一代時相同的難題:Cayenne的車門與福斯Touareg的車門相同,這兩款姊妹車型使用相同的底盤,這點大大地限制了設計彈性。「但是第一代Cayenne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這讓我們在開發第二代的時候,有了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Mauer回憶說。

In
專題報導
SUZUKI最具代表性的跑格小車SWIFT,以日本原裝之姿席捲台灣市場。其HYBRID複合動力、SUZUKI Safety Support安全科技與新世代輕量化引擎,在進口小車市場當中賦予凌駕想像的駕馭樂趣。

In
專題報導
新款BMW XM是BMW M GmbH首款配備電動驅動系統的高性能車款,以及紀念首款獨立車款M1的50週年而再次推出獨立車型,其將尖端的驅動系統技術與壯觀的車輛概念相結合。此款高性能運動型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由新開發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提供動力,可提供653 hp和800 Nm扭力的最大綜效輸出。除了首度採用了插電式混合動力,後輪轉向系統也是BMW M首度在最高階的M Car採用。

In
專題報導
對於許多五年級、六年級來說,Opel 曾經是中產階級能夠負擔的德國進口品牌。但你知道嗎?事實上 Opel 在 1862 年就已成立,而且才剛剛度過 160 歲的生日!雖然一開始並非以汽車製造起家,但這 160 年來一直以德國引以為傲的精緻造車工藝與合理的價格,在世界各地發光發熱。 而 Opel 在 1980 年代進入台灣之後也旋即引起一陣炫風,有著長達 20 多年的輝煌盛世。 隨著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於 2017 年收購納入旗下之後,Opel 獲得更豐沛的集團資源挹注、隨即加快更替旗下產品。而 Opel 也即將在 2022 年底回歸台灣,將以更大膽純粹的外觀設計、源自德國的精湛造車工藝、前瞻的科技規格與實惠的售價震撼台灣車壇!

In
專題報導
台灣賓士舉辦了令人耳目一新,以「車庫」為主題,呈現六個奇幻空間:以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等,來讓觀眾體驗不同以往的車展模式之外;另一方面,更將重點放在純電主力車款:EQS、EQE、EQA與EQB,延續了EQS在台立下的好口碑,這些最新加入的純電生力軍勢必將再引起台灣車市另一股難以抵擋的電氣風潮!

In
專題報導
159.8萬,實屬是個值得收藏的價格,因此這篇文章其實算是個勸「敗」文,因為剛好筆者也面臨了購買GTI收藏的時機!原因無他,在收藏了6輛Golf之後,遇到國外試車聊起收藏車的明細,外國品牌的朋友總會問:是GTI嗎?在10年當中,竟然陸續收藏到了2代、3代、4代、7代GTI,瞬間一下子GTI大爆發!於是便對於收藏8代GTI充滿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