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來歷經七個世代!Volkswagen Transporter邁入電氣新世代&經典回顧 精選

Volkswagen在德語中,Volks為民眾之意,Wagen則為汽車之意。因此,旗下所生產的車款都是以最大群眾使用便利性來為主要的造車原則,正因如此,Volkswagen早在1949年就想到要盡可能照顧到最多人的需求(例如:全家人同坐一部車出遊),於是推出了簡稱T1的第一代T系列廂型車Transporter。

T1.jpg

T1:1950年至1975(德國生產至1967)

初代T1於1949年最初於德國狼堡(即沃爾夫斯堡,Wolfsburg)以手工製造的廂式貨車原型來展示,最終市售以後置引擎的廂型貨車、乘用廂型車和八人小巴的形式推出,首款車型於1950年推出,即貨運版Panelvan。所搭載的引擎和變速箱均來自Volkswagen Beetle,最大有效載荷為750 kg。

1951年,最具標誌性的Samba車型追加了全方位配置的窗戶和折疊式天窗推出,一年後,還推出了Pick-up貨卡版本。1956年,生產線從沃爾夫斯堡轉移到漢諾威(Hannover),而有些甚至在巴西生產。而T1也曾推出Westfalia露營車,內部配置了廚衛等宿營設備,因而開啟了Transporter露營車的市場,至今仍是銷售常勝軍。到1967年統計,大約有190萬人購買了帶有「Splittie」分隔式前擋風玻璃的T1,使其全球銷售獲得了大成功。

DB2023AL00387_medium.jpg

T1獨特外觀的風格,成為目前收藏家最想收藏的車輛之一,至今許多其他汽車品牌所推出的廂型車都仍鮮少採用圓圓胖胖的車身輪廓,而這正是T1至今仍令人喜愛、津津樂道的主要原因。

其他亮點設計:車頭的V字形凸起區域有碩大的VW標誌、頭燈和兩塊分別可獨立開閉的前擋風玻璃,也是當今汽車幾乎沒有,也不太有人敢做的設計,因而顯出非凡的個性。

DB2023AL00389_medium.jpg

其實,T1在早期的設計中曾考慮使用單塊曲面前風擋,但受限於當時的製造成本不得不放棄;同樣,前排車窗也因而放棄手搖而改為推拉式,這樣做的同時對車內空氣流通造成了一定影響。另外,塑料部件之少也是對成本的妥協所致,因當時的金屬加工的花費要比塑料低很多,所以甚至連儀錶盤都是由金屬衝壓而成,並且與車身連在一起,如今看來這樣的設計反而是名貴的汽車才會擁有的。

T2.jpg

T2:1967年至1979年(巴西生產至2013年)

隨著T1的名字在「開花力量」時代成為一種文化偶像(Flower Power: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美國的反越戰嬉皮文化),讓這部後繼車款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T2以T1為基礎透過新的前端和進氣格柵進一步擴大了這部麵包車的實用性,並且前擋風玻璃為一體式設計,增加全車窗戶面積來改善視野表現。另外,滑動門已成為標準配置,而具備彈出式車頂的露營版本立即成為旅行者的熱門選擇。

T2於1967年8月在德國率先投入生產後,陸續在美國、巴西、墨西哥等地投產。在這一世代,漢諾威工廠生產了214萬輛T2。但特別的是,T2在南美洲大受歡迎,儘管德國工廠已於1979年完成最後一部T2的生產,相關版本至2013年卻仍在巴西聖保羅廠繼續生產,而成為特有的巴西版本T2,並且創下了紀錄:打破了全球最長生產週期車款記錄,當時還推出了限量600部的T2 Kombi「Last Edition」特仕車型。此外,1972年,T2甚至還曾經還推出了零排放的純電動版本。

T3.jpg

T3:1979年至2002(德國生產至1992)

T3一改過去圓潤可愛的麵包車形象,將當下世代流行的稜角風格造型設計帶入了Transporter,並提供了更寬的車身、更多的乘坐和貨物空間以及更高的安全性。當時在美國還有Vanagon的別稱。除了造型風格與體積增大的大改變之外,T3在機械設計方面,已有大幅度升級。

動力首次引進了水冷式引擎,並且是柴油版的水平對臥後置引擎,為確保引擎有散熱效果,T3車頭都會配有引擎散熱格柵,而這也成為之後幾世代Transporter的識別設計元素。而新的底盤則提供了類似房車般的優異操控性能。

T4.jpg

T4:1989年至2003年

T4標誌著福斯商旅技術革命的起承轉合,並且1995年正式將其獨立為商旅車款專屬品牌。T4的最大變革為首次配置了前置引擎和前輪驅動系統,在此之前均是後置引擎後輪驅動(或全輪驅動)。隨之而來受益的新設計,能有更長的前懸造型、新懸吊、得以拉長軸距增加內部空間,以及更多類型動力規格選擇,並創造出更好的操控性能。T4首次提供長、短兩種軸距選擇,而能夠有7~9人座的多重變化,而成為考量長途旅遊與機場接送的服務業熱銷車。從這一代開始,首次官方採用「Transporter」此一正式名稱。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11月起,台灣成為第一個T4的海外生產地區,在桃園縣觀音鄉開設了生產基地。在1996年小改車型更新之後,T4於2003年停產,整個系列中共售出190萬輛,並逐漸成長現有多款不同用途車型的產品模式,有廂式貨車、皮卡、Kombi、Caravelle,Multivan和California,以及第一排單人或雙人的選擇。

1985年,則又增加了許多創新,例如:催化轉化器、渦輪增壓動力以及全輪驅動,並且開始配備了空調系統,這在1980年代是一個突破。而露營版California與商旅版Caravelle也在此世代開始流行。T3在德國於1992年6月停產,最終在漢諾威廠共生產了130萬輛T3。但由於南非市場的需要,因此仍有小部份繼續在南非生產至2002年。

T5.jpg

T5:2003年至2014

T5是全新世代變革外觀設計的延展,並且更加側重於內部和駕駛操作便利設計,以及各種汽油和柴油引擎以及全輪驅動系統。California首次在漢諾威製造,而Caravelle和Multivan仍然是眾多限量版車型的首選。在這一代,還推出了3.2升自然進氣V6汽油引擎的規格,最大馬力達238 hp。

車型選擇上除了雙軸距,甚至連車頂高度、荷重級距都納入選項。四輪驅動車型則導入新的4MOTION技術,採用改良的耦合器(Coupling)並加入電子控制機制,使其能跟其他諸如:ABS防鎖死煞車系統、ESP電子動態穩定系統…等進行連動,因此透過轉向、油門、煞車系統作動,系統可多方判斷,進而將扭力傳送至後軸,使T5除具備基本的越野功能之外,更強化一般道路行駛主動安全與操控性。最終總共生產了165萬輛T5。

T6-1.jpg

T6 / T6.1:2015年至2021

新引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新世代信息娛樂系統以及重新設計的車頭造型,定義數位世代T6的產品特色,而雙色調外觀漆色則是對經典T1、T2的致敬。雖然配置與T5相差不大,但Caravelle長軸版開始提供4Motion四輪驅動系統的規格,並且變速箱的控制機制從機械操控改為電子線傳,以及配有煞車動能回收系統。

在2019年推出的T6.1小改款擁有更大量順應時代的新技術,透過全新的數位儀錶板設計、車聯網技術更新,以及新型電子動力輔助轉向系統,與高效、潔淨的渦輪柴油引擎相匹配,一起將Transporter帶入了注重數位科技與潔淨高效能的新時代。

T7.jpg

T7:2021至今

福斯商旅於2021年6月推出全新世代T7,這一代首度採用Volkswagen集團的MQB模組化底盤為開發基礎,成為福斯商旅史上最大變革。一上市則立即用旗艦MultiVan(不再使用Caravelle之名)做為形象表現,完全朝向豪華MPV的定位。T7同樣有短軸和長軸可供消費者選擇(4.98或5.18公尺),由於歐陸環保政策的要求下,T7還首次在車系中提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版本,同時也是福斯商旅首款配備相當完整全新IQ.Drive進階駕駛輔助系統(Level 2)的車款。

車身高度上T7為1,900 mm略低於上個世代T6.1的1,935 mm,地板設計也比T7也比T6.1降低7 mm,因此進出座艙變得更加省力。車頭與新Caddy如出一轍,前擋風玻璃採取更為傾斜的角度,使得風阻係數成為歷年來最佳的車款。內裝部分,Multivan T7維持駕駛者導向的設計,傳統手煞車與排檔桿都消失了,改成在儀錶板旁邊與置物盒上緣,讓駕駛座區域多了更寬闊的空間,而這正是MPV所會具備的專有特色之一。另外,全景天窗設計也是首度出現,更增加了豪華休閒的車內氛圍。

T1~T7.jpg

 

DB2022AU00193_medium.jpg

福斯商旅透過ID. BUZZ邁入電氣新世代

DB2022AU00354_medium.jpg

DB2022AU00570_medium.jpg

ID. BUZZ外觀完全傳承Volkswagen T1的經典圓潤外觀,T1誕生於1950年之後讓無數人痴迷至今未曾退燒。

或許正是福斯商旅的全新廂型車車系,所以ID. BUZZ回歸傳統採用了T1最初始的設計風格,因此圓圓滾滾的造型又再次出現了!可謂是以經典再創新經典!並且擁有Cd 0.285優異的風阻係數,以及繼續維持現有的規格推出標準軸距、加長軸距(增加25公分)提供完整的廂型車VanLife的多元選擇。

DB2023AU00767_medium.jpg

雖然仿造了T1的設計語彙,但必須通過安全撞擊法規,因此ID. BUZZ車身前半部特進行了強化,連帶使擋風玻璃面積加大、並且多出輔助支撐結構(雙A柱),換來的便是更寬廣的駕駛視野。另外,前保險桿大量的鏤空設計,同時深藏不少顆雷達感知器,來為I.Q Drive輔助駕駛系統進行最縝密的監控。

DB2022AU00187_medium.jpg

除了乘用車,還有商用車的版本:ID. BUZZ Cargo。這輛車沒有長軸車型,為了載貨方便外觀區分成單滑門、雙滑門二種,同時也取消後部車窗採用了封閉式車體。此外,Cargo 版本的重點是將置物空間極大化,因此用料方面比ID. BUZZ乘用車更為簡單。

車側部分雖然也是方正廂型的基本輪廓,而雙色車身藉由一條腰線貫穿,其第三排車窗後還有著令人印象深刻、來自T1的三橫條裝飾。ID. BUZZ當然也配置了左右電動側滑門的設計,讓上下車變得更為便捷。

Volkswagen-ID_Buzz-2023-1.jpg

車尾部分則與車頭與車側採用經典元素的方式不同,看上去更加現代化,有當今最流行的連貫整個車寬的LED尾燈,而方正的線條也與圓弧形車頭形成強烈的反差,當然這是為了追求車內空間極大化所設計。而大型Volkswagen廠徽搭配「ID. BUZZ」的字樣也相當醒目。後車窗的尺寸並不算大,而充電接口位於右後側,特別有利於左駕規格的充電方便性。

DB2022AU00410_medium.jpg

ID. BUZZ水平輪廓的中控檯採層次分明的排列,出風口連貫了整個儀錶檯,並搭配一些木紋飾板與車身同色飾版點綴,讓車內相對雅緻。

內裝部份採用ID.家族的新世代風格,水平排列的中控檯層次分明,出風口也採用同於尾燈的貫穿式設計,搭配一些木紋飾板與車身同色飾版點綴,讓車內相對雅緻;至於Cargo版本則是將置物空間極大化,同時用料上也更為簡單。而ID. BUZZ的換檔位置也採用新世代的風格設計,將其改到方向機柱上。

DB2023AU00673_medium.jpg

DB2022AU00412_medium.jpg

車載數位界面以5.3吋全液晶駕駛儀表,搭配10吋懸浮式中控螢幕(可選配制12吋)。置物空間也維持一向堅持的可多方面使用的巧思,包括手套箱上方的開放儲物槽、隱藏在中控檯下方的小抽屜空間,打開之後會有兩個大飲料架和置物空間。

DB2022AU00387_medium.jpg

另外,駕駛座與副駕駛座中間也有一個大型扶手可以使用。並且,全車提供多達8個USB端口,以及可選配的感應式智慧型手機充電板。而內飾中還有些小巧思,在許多位置「隱藏」了ID. BUZZ小車浮雕圖案,甚至是笑臉,讓孩子們乘車時「有事可做」來增添生活樂趣!

Volkswagen-ID_Buzz_LWB-2024-16.jpg

DB2022AU00169_medium.jpg

ID. BUZZ以70幾年來經典VW Bus汽車生活方式的回歸,融合了數位時代的科技與實用便利性,甚至還有高科技的全景玻璃車頂採用智慧玻璃,這Volkswagen有史以來最大的玻璃車頂(面積達1.5平方米),讓人想起1950年代傳奇的可開篷的Samba Bus。

但不同的是,如今透過玻璃車頂玻璃中的PDLC智慧調光玻璃,藉由液晶通電變透明、斷電變霧的原理,玻璃就能輕鬆在透明與不透明之間切換。在回歸經典的潛體之下,繼續享受新科技數位時代所帶來的一切便捷享受。

DB2023AU00666_medium.jpg

Volkswagen-ID_Buzz_LWB-2024-8.jpg

Volkswagen-ID_Buzz_LWB-2024-9.jpg

Volkswagen-ID_Buzz_LWB-2024-10.jpg

DB2023AU00677_medium.jpg

DB2023AU00671_medium.jpg

ID. BUZZ長軸七人座軸距大幅加長了25公分,並採用2+3+2座椅佈局,能夠提供極佳的空間運用,額外的家常尤其為第三排增加了更多空間,並且可提供最高達2,469升的儲物空間,並能容納更大的85 kWh電池(淨容量),從而提供更大的續航里程。

DB2022AU00192_medium.jpg

DB2022AU00195_medium.jpg

DB2022AU00712_medium.jpg

ID. BUZZ長寬高分別為4712 mm X 1985 mm X 1937 mm,軸距為2988 mm,各項細節採用ID家族的設計語彙為基礎,但更為流線。使得ID. BUZZ風阻係數為Cd 0.285(ID. BUZZ Cargo為Cd 0.29)。

DB2023AU00664_medium.jpg

DB2023AU00768_medium.jpg

DB2016AU01088_medium.jpg

Bear

曾於2002~2004任職於Option改裝車訊編輯,之後轉戰汽車銷售十餘年,擔任總代理新車及超級跑車的銷售業務及公關企劃,藉由過去的工作經驗作貼切的報導,以協助讀者們購車前的參考,是在下的職責以及撰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