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線」創新3D列印!BMW集團將大舉採用更低碳排的WAAM工藝

在BMW集團的3D列印增材製造園區Oberschleißheim擁有一條「Live wire」的火線創新,其為金屬車輛零部件和工具的增材製造工藝。在WAAM電弧增材製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中,鋁件採用電弧熔化,然後是軟體控制的機器人將其以高精度大量焊縫彼此疊加,直到完成整個零件。

此法意味著一層一層地疊製無需注意可脫模性,所產生的中空結構的最佳比例,能兼顧剛性和重量的之間的最優化。並且,更意味著這些零件可比目前量產的同類壓鑄件更輕、更堅固。然而,此法由於能源需求更低,材料更少,因此符合可持續性,避免浪費。未來,BMW集團的設備製造的零件將會大量採用WAAM工藝,或可稱為堆積焊接(Build-up welding)。

P90543725_highRes_waam-technology-3d-p.jpg

P90543728_highRes_waam-technology-3d-p.jpg

WAAM工藝特別適用於大型部件

單個焊縫的大寬度和大高度意味著使用WAAM可以非常快速地生產零件。與鐳射束熔化法相比之下,其實已經用於原型和小系列特殊車在BMW集團的批量生產中了,並且WAAM特別適合體積較大的零件。尤其是壁較厚的,所以非常適合車身、驅動系統和底盤方面的零件。此外,生產線上的工具和設備也可以使用這種高科技工藝製造,而它也常用於航太業。

增材製造園區的開發

BMW集團正在增材製造廠試用這一工藝,他們在那裡集中生產,在一個屋簷下進行該領域的研究和培訓。BMW擁有30多年的經驗,是增材製造領域的先驅,也就是俗稱的3D列印。

P90543734_highRes_waam-technology-jens.jpg

自2015年以來,BMW集團員一直專注於WAAM工藝,用於生產測試零件的WAAM單元已自2021年以來一直在那裡使用。其中一個範例應用是懸吊支柱支撐座(即避震器塔),在測試工作臺的廣泛測試中,正在與鋁壓鑄批量生產零件進行比較。

在這早期階段,它已經很清楚,WAAM過程可以降低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零件的重量越輕,就更有利的材料使用率,以及多多使用可再生產品,減少能源消耗意味著可以更有效地生產零件。

WAAM工藝中較寬的焊縫會使零件較不光滑,略有波紋,必須在關鍵區域才能完成。然而,BMW集團的工程師能夠證明WAAM零件可用於高強度負載,包括週期性載荷,即使沒有對其表面進行額外後處理,也行。優異的生產工藝參數直接確保了耐久性而至關重要,所以焊接工藝與機器人路徑相結合規劃,必須以最佳方式協調。

P90543718_highRes_component-macro-shot.jpg

P90543724_highRes_component-macro-shot.jpg

P90543722_highRes_component-macro-shot.jpg

P90543723_highRes_component-macro-shot.jpg

使用衍生式設計與演算法設定

為了充分利用WAAM過程中產生的零件,製造工藝與一般零件設計工藝的結合至關重要。為此,BMW集團繼續加速衍生式設計的使用。為此,電腦使用根據特定因素設計優化零件的演算法。這些演算法是密切與跨學科團隊合作開發的,部分受到自然界中的進化論的啟發。與仿生結構一樣,第一步是僅使用拓撲零件(Topology:位相幾何學),在第二步的微調期間,零件僅在必要時才進行強化。這最終導致更輕、更堅固的部件,以及更高的效率和改善車輛動力學。

P90543738_highRes_waam-technology-tech.jpg

生產過程可以相輔相成

不同的增材製造工藝不一定在彼此競爭,而應該被視為互補。例如:鐳射束熔化的高細節解析度級別,將繼續在最高階製程方面比WAAM過程更具優勢。然而,就可能的較大零件和沉積速率而言,WAAM電弧增材製造是相比較優越的。

BMW集團初步計劃WAAM在Oberschleißheim集中生產零件。未來,也會在其他地方使用該技術生產並且供應商也是可能的。此外,甚至可以想像使用它直接在裝配線上生產單個零件,而且無需新工具即可加工和製造各式不同的零件,只需透過更改軟體即可。而透過增加再生金屬的使用,環保可持續性也可以進一步提升。

P90543730_highRes_waam-technology-3d-p.jpg

P90543727_highRes_waam-technology-3d-p.jpg

P90543732_highRes_waam-technology-jens.jpg

Bear

曾於2002~2004任職於Option改裝車訊編輯,之後轉戰汽車銷售十餘年,擔任總代理新車及超級跑車的銷售業務及公關企劃,藉由過去的工作經驗作貼切的報導,以協助讀者們購車前的參考,是在下的職責以及撰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