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Honda 的當家看板車型之一,Civic 已經從 1972 年的經濟型小車蛻變成為現在的「光環車型」擔當。為什麼 Civic 這 50 多年來可以成為全世代的話題、甚至熱愛呢?核心關鍵當然就是與時並進的設計與科技進化,而且絕對不會脫離原本「駕馭至上」的初衷。 而這次 11 代的小改款剛好趕上所謂的「科技進化」,除了導入 Google Bulit-in 主機以外,內裝質感也有小幅升級,讓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而且相比日本、北美市場上揚的車價,這次台灣本田很有心的將價格下調,但配備上並沒有割捨,足以見其誠意之處。
在 2023 全球同步發表的第四代 Alphard,上市之後依舊立於「不敗之地」,成為政商名流的選擇。而在兩年過去之後,Toyota 其實還有個「王牌」並沒有現出來。事實上在當初日本發表會的時候,原廠就已經在現場「默默」的展示原型車、並預告將會在 2024 年內推出。而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被定位為豐田實現永續社會「多路徑」計畫的重要選擇之一,這兩件事的結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所謂「豪華司機用車」的水平? 作為日系車廠首款 PHEV 車型,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不先放在更高級的兄弟 Lexus LM 上?我想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確實對品質更為著重的 Lexus 客群來講,這套系統的穩定性還是要先給 Alphard 試水溫才能得知。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其實 Alphard PHEV 台灣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上市的國家,TMC 相當給台灣面子。
自1975年推出以來,即使是現在SUV最受歡迎當道的年代,3 Series一直都是BMW的主力車款。而在台灣,每四台BMW就有一部是3 Series,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既快速又有趣,足以滿足汽車愛好者的願望,同時又足夠經濟,不會給您的財務帶來巨大壓力。即使對於四口之家來說,內部空間也很棒,尤其是旅行車的外形也增加了一些額外的實用性,這讓BMW 3 Series Touring成為該系列最能兼顧理性與感性駕駛樂趣的選擇。
於 2023 年首度在台生產的 Tucson L Turbo Hybrid,搭上了近年來台灣汽車市場消費屬性變化的順風車,在政策與大環境趨勢推動下,包含 Hybrid、EV 等在內的綠能車市占率不斷攀升,合計佔比共達到 36%,而 Tucson L 也有七成的消費者選擇了渦輪油電車款,這也讓 Tucson L Turbo Hybrid 成為國產中型 SUV 的綠能代表作之一。 當然好的產品自然需要更精進才能在市場上獲得矚目,因此在前年的時候 Hyundai 推出了幅度不小的中期改款車型,在「好事多磨」之下終於在 4 月正式與大家見面。
除了不到60萬,在市場無車能敵的起始價格之外,「以小博大」一直是Picanto的最大賣點,但博的當然不是空間,也不是馬力,而是配備與價格!尤其是消費者特別關心的幾項重點配備,例如:維護行車安全的駕駛輔助系統重點功能都列為標準配備。如今,二次小改的Picanto繼續「以小博大」震撼在台推出,但「博」得更多,再多博了「設計」這項,而這一直是Kia造車的最大優勢!
市場上的休旅車款百百種,前驅、後驅、輕巧、跨界...等,諸多針對不同客群所設計的”休旅車”,似乎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選項,也為市場帶來巨大的轉變。然而,一款源自1948年的真休旅車從一而終,征服曠野、橫跨大陸、駛過各種地形,儼然成為英國的驕傲,它是Land Rover Defender。
作為 Toyota 近 20 年來首次一手包辦的跑車,GR Yaris 一推出就注定名留千史。上市以來它的討論程度基本上無人能及,很少有車款能引起愛車人士、甚至是賽車界如此大的迴響。 畢竟 GR Yaris 是運用賽車運動中提煉的專業技術打造而成的「日本小跑車」,但這三年之間 Toyota Gazoo Racing 並沒有停止進化,而是在前期型發表後團隊持續投入,在包括 WRC 在內的各種賽事中歷經各種嚴苛的挑戰,不小心撞了?沒關係!直接修復它、改進它。對於 Morizo 在內的團隊一直認為,製造更好的車是永無止境的,這一切的初心,就是「WE LOVE CAR」!
距離上次試駕 Cayenne Turbo GT 約莫 2 年的時間,整個世界的情勢變化極大。不是為了拼命符合電動化市場潮流、就是為了應對更為嚴苛的歐盟排污法規,尤其是即將上路的 EU7 更是要將內燃機逼上絕路。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中期改款 Cayenne 車型上,Porsche 也不得不向嚴苛的歐盟排污法規低頭,導入更多的「電動化」產品來滿足,也就是今天的主角:Cayenne Turbo E-Hybrid Coupe,但性能這塊 Porsche 可沒有低頭!
當地表最強四缸渦輪引擎放到了屬於跑車範疇的 AMG GT 車系裡面,究竟是否褻瀆了 GT 的定義呢?這個問題你可以說是也不是,因為 Grand Touring 沒人規定非得要六缸、八缸甚至是十二缸,只要可以在長距離 A 點到 B 點中帶給駕駛與乘客那歡愉且毫無壓力的駕馭體驗,我不認為四缸是什麼大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第二世代 Mercedes-AMG GT 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車迷歡呼。畢竟在這個性能跑車級距當中有個難以撼動的 Porsche 911,它操控精確、性能優良,又有著極高的實用性,完全就是合宜的 Daily Car。而這次 GT 的改變就是衝著他而來。只是價格大幅攀升,而且為了追求媲美 911 的廣度,AMG GT 的原始配方有所淡化,能否拉攏更多多金車主注意呢?
距離上次試駕第二世代 Kodiaq 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這台連續 6 年獲得銷售冠軍的 5+2 SUV,裡裡外外都展現了超越上世代的質感與體貼的一面,不過入門等級的 1.5 TSI e-TEC 車型對於時常滿載、常常去山上野營的客群來說可能會有點「力不從心」,此時性能更全面、同時搭載全時四輪驅動的 2.0 4X4 車型就更能滿足對動力有所要求的客戶了!
身為資深汽車媒體與汽車迷,手中擁有25台各種引擎位置驅動方式的汽油車,本來面對電動車的態度就是一個時代來臨的汽車動力商品,但是覺得需要體驗電動車究竟是什麼用車生態與充電方式後,著實繳了1000元訂車金,網路排隊預約訂車,在去年三月正式成為Luxgen n7純粹版的電動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