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 SQ6 e-tron讓你無須捨棄內燃動力的駕馭感動去擁有電動車

里程焦慮、續航里程不佳,以及充電基礎設施不普及…等之一類負面訊息在如今已經過時,這些毫無根據或容易被反駁的理由,已阻擋不了消費者想擁有純電動車的慾望,但仍有兩點汽油頭們可以反駁道讓電動車粉無法招架,那就是電動車永遠給不了內燃動力汽車駕馭時的感動。

DSC_6013.jpg

DSC_6163.jpg

DSC_6154.jpg

SQ6 e-tron的外觀明顯換了新的設計語言,這在前臉尤為明顯。大型Single-frame單框格柵仍然存在,自2000年以來一直是識別Audi的設計元素,但現在它不那麼有對比了,主要是因為現在改以車身同色呈現。另外,還採用了分體式頭燈和尾燈條的設計趨勢。在側面,輪拱上的quattro象徵鈑件折線現在變得沒像過去那麼低調,折得很深邃就如同雙眼皮一般。

DSC_6047.jpg

DSC_6072.jpg

DSC_6157.jpg

DSC_6040.jpg

DSC_6021.jpg

「用燃油車的思維邏輯去設計電動車」是Audi自推出第一款純電動力汽車e-tron以來一直堅持的原則。而這次試駕的車款SQ6 e-tron當然也不例外,但卻有明顯差異的風格展現。

簡單來說,Audi於2021年推出的首款電動車:e-tron,所呈現的是「類」燃油車駕馭樂趣,而如今Q6 e-tron依舊還是類似的動力風格,但SQ6 e-tron所呈現的是「幾乎」與燃油車駕馭樂趣無任何差異。當然不包含聲浪,Audi對此仍然還是保有了電動車的風格。

DSC_5959.jpg

Q6 e-tron車系採用了與Porsche共同開發800V運作電壓的PPE平台(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並且是第一款使用此新平台的Audi車款,雖然同為800V系統,但沒有沿用過去Taycan與e-tron GT加速過程那般狂暴感的風格,仍然維持Audi自一開始e-tron的動態表現風格,也就是SUV該與跑車區分開來的設計。即使是這次試駕高性能規格的SQ6 e-tron,無論如何重踩全力加速,都不會像Porsche那種瘋狂貼背到眩暈的刺激感。

取而代之的是,SQ6 e-tron竟然會有目前為止試過的電動車從來都沒有的遲滯感,重力踩下加速踏板後,要在達到一定的速度之後才會「狂貼背」,徹底將800V的優勢給發揮了出來,甚至到了令人覺得恐怖的境界。這種獨特的感覺像極了早期1990年代渦輪增壓動力系統配置大尺寸渦輪的感覺!這肯定是目前全球電動車界中最「另類」的加速風格。而SQ6 e-tron從靜止加速到100 km/h可在4.4秒內完成,最高時速為230 km/h。

DSC_6093.jpg

透過類似燃油車的方向盤左側「降檔」撥片,可以切換動能回收的強度,並產生如同降檔煞車的制動感,因此可以在入彎前減速時「連退兩檔」增加更好的煞車效果,並在出彎加速時可自動恢復無阻力感的第一段動能回收模式(須將節能輔助選項設定成自動模式),讓SQ6 e-tron擁有與燃油車相同的過彎駕駛樂趣!並且,大約95%的日常制動過程可以透過動能回收來完成,即透過電動馬達進行再生制動。

DSC_6144.jpg

SQ6 e-tron所配置的100 kWh電池使用直流電快充,可以在21分鐘內完成10%到80%的充電,且只需10分鐘充電續行距離最多即可累積達255公里。另外,PPE平台雖然是800V的運作電壓,但也能對應400V的充電站自動進行調整,其800V電池在相等電壓下自動將電池分成兩節,然後進行並聯充電,功率會降到135 kW。

此外,由於SQ6 e-tron採用800V電氣架構,還可實現更快的充電(充電功率可高達270 kW)和更高的效率(更高的電壓意味著更少的發熱損失),並配備新電動馬達,其擁有比Q6 e-tron較長的繞組,而能夠產生的力量就越大。其他設計優化,例如:填充比從上一代的45%提升至60%更緊密的繞組、直接油冷卻,以及新材料變化增加鎳的比例來提升能量密度,並且採用碳化矽半導體安裝在功能更強大的水冷式逆變器中,都進一步提高了功率密度和效率。

延伸閱讀:關於Audi下一代純電動高端出行技術飛躍PPE平台的十個問題

DSC_5989.jpg

SQ6 e-tron和Q6 e-tron有很多優勢,尤其是因為它們為Audi的電動車傳奇開啟了新篇章。不僅只是800V的PPE平台所帶來的動力與效率的並行提升,Audi在這部車系中,雖然仍是一款符合Audi堅持內燃動力風格「鏡射」入純電動力的「保守」風,但更關注豪華SUV的用戶介面和乘坐感,尤其是拉滿科技感的數位操作介面,提供了更加實用便利的提升。

0001.jpg

DSC_6084.jpg

內部傳達了清晰的結構並營造出溫馨的氛圍,而三維設計的應用確保了寬敞的空間感。從車門穿過駕駛艙一直延伸到中控檯,營造出均勻且環繞的柔性環抱的氛圍。中央MMI全景曲面螢幕和MMI乘客營幕共用相同的數位介面確保結構清晰和視覺清晰,並且操作方式都一樣,乘客可以更方便地幫駕駛員設定導航、調整音響…等等的功能。而抬頭顯示器具備AR擴增實境輔助功能,除了能協助導航路線的轉彎指引之外,還能顯示車道維持輔助的標線對齊指示,將其直接投影到視野中的道路標線上。

DSC_6060.jpg

DSC_6067.jpg

DSC_6069.jpg

A242851.jpg

後備箱提供526升的存儲空間,前行李箱提供64升的存儲空間,如果後排長椅向下摺疊,存儲空間可增加到1,529升。

DSC_5717.jpg

DSC_5720.jpg

DSC_6169.jpg

DSC_6130.jpg

DSC_6185.jpg

DSC_6108.jpg

SQ6的自適應氣壓式懸吊在舒適性和運動感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就如同SUV的定位該有的「本分」,乘坐品質足夠好偏舒適,即使是使用Dynamic較運動化的駕駛模式,在慢速行駛時依舊還是維持帶點搖晃的舒適感,直到高速行駛或連續彎道的狀況才會自動調整成偏運動化的阻尼反應。

DSC_5924.jpg

1.jpg

DSC_5831.jpg

Bear

曾於2002~2004任職於Option改裝車訊編輯,之後轉戰汽車銷售十餘年,擔任總代理新車及超級跑車的銷售業務及公關企劃,藉由過去的工作經驗作貼切的報導,以協助讀者們購車前的參考,是在下的職責以及撰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