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車軼事 - CarStuff 人車事
自開始報導Vital汽車職人以來,這些受訪對象平均年齡約在40歲左右,個個幾乎是歷經滄桑的大叔型,講到25歲的回憶時,不是剛當兵回來繼續學習,就是還在人生職涯十字路口做抉擇。而筆者竟然採訪到現僅25歲就扛起一片天成為賓士汽車職人的《黃均誠》(以下稱呼為小豪),他是如何快速成為專業汽車改裝維修技師的? 同齡的人幾乎不碰的職業,小豪為什麼會選擇? 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臺灣喜愛老車、玩老車的車主為數不少,但是為了讓老車可以行駛更久,進而研發與開發零件的車主更是少之又少;此次汽車職人單元訪問到《樓慈浩》(以下稱呼為Eddie),身為Porsche 964的車主,到底如何從車主變成業主? 就讓CarStuff帶大家深入了解。
汽車職人單元自上線以來,介紹的職人不是在油泥中搏鬥,就是在重機具上拼命;而這次介紹的職人雖然不在油泥、重機具上,但是她用創意為汽機車重新賦予生命,讓馳騁增添色彩,讓愛車成為世界上的獨一無二。
洗車是所有駕駛在平實不過的日常,對大多數車主而言,不過就是拿起水管噴著車搓洗乾淨,但是為什麼《翁俊生》(以下簡稱為阿生),怎麼能憑藉洗車為臺灣掙得榮譽,成為臺灣之光,這背後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就讓我們來了解了解吧!
談及日系車,大家腦袋瓜裡第一個跳出品牌是不是Honda? 但是其他的日系品牌呢? 其實像是SUZUKI也是具有實用與樂趣的雙重效益的車系品牌;此篇將介紹專精於SUZUKI車系的汽車職人《吳文棟》(以下稱呼為果凍),如何打造與規劃鈴木這個品牌車系,一路走來又有什麼樣經歷與故事?!
從以前就沒有認真要跑賽道,而大多有辦在賽道的汽車品牌性能車活動並沒有少參加,那些電子配備都很足夠,只要開在賽道路線不要太偏離,大多能在賽道上完成體驗性能的活動。綜合的來說,簡單就能開快是各性能品牌今日的造車哲學。
這次的汽車職人很特別,因為不是介紹一位,而是一對拍檔。兩個近半百的男孩《邱家昇&邵凱文》(以下分別稱為邱大哥與凱文哥),用自己的專業匯集創造出來的浪漫,成就一台台車的靈魂提升,為品味車主找到最合適的輪圈搭配自己愛車,讓注目成為日常、讓美感昇華為藝術。這兩位是怎麼作到的? 就讓我們來看看兩位的故事。
因為電池容量與充電技術有了突破性的成長,PHEV插電式油電車型近年來才會快速擴張,但對於Audi而言,其實早在1989年就已經打造四環首款PHEV車型,名喚「Duo」。
無論是汽車還是機車還是卡車,只要有車要維修的地方,就需要『頂高機』。車頂高,方便專業技師維修,還有不只要頂高而已,另外承重、多元功能、安全性都必須全面考量,從小看著頂高機長大的高栢齡(以下簡稱小高),年少輕狂後,如何讓自己腦海中最棒的頂高機製造上市,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
大多數的人,見到女性汽車業代,大多印象停留在花瓶、專業知識不足等偏頗印象;但是她《余語婷》(以下稱呼為語婷)完全打破這種印象,她從不懂汽車專業知識勤能補拙成為全方位福斯汽車專家,語婷究竟怎麼辦到的?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
從設計的想像世界到滿手油汙的黑手世界,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潘彥廷》(以下稱呼為潘帥),做如此大的轉變?! 設計跟黑手的世界有什麼不一樣變化? 還是有相同軌跡? 就來看看潘帥汽車職人的故事。小筆記 : 筆者訪問潘彥廷時,他特別強調比潘瑋柏早用潘帥這名字,所以是潘瑋柏學他的(笑+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