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新聞 - CarStuff 人車事
雖然 Eclipse Cross 於去年 12 月底已經在台灣市場發表,不過日本市場則要等到今年 3/1 才正式發表,而在發表會現場 Mitsubishi Motor 三菱自動車工業總裁益子修除了在場揭示全新的 Eclipse Cross 新車以外,更對外說明 2018 年Mitsubishi Motor 三菱自動車即將推出的新車型。
Jaguar I-PACE於 2018日內瓦車展正式發表,作為品牌首款純電動跑車型休旅車,全新I-PACE 自外觀造型、車體規劃、空間設計、底盤結構及動力系統,均以新世代電動車設計款思維專屬打造。搭載 90kWh鋰電池,最高行駛里程可達480公里;由 0% 電量充電至80%僅需45分鐘;15分鐘充電可獲得100公里行駛里程之電量。而且同樣具備優異性能表現,0-100km/h 加速僅需 4.8 秒,前後軸50:50精準配重,打造全車系最強車身剛性。加上智慧行車管理系統,透過尖端人工智慧邏輯準確評估剩餘電量行駛里程、電能管理及行車模式調整,開啟嶄新智慧移動生活世代。
Hyundai Kona 在去年上市的時候,曾預告將在 2018 推出一款全電能的延伸車型,如今隨著日內瓦車展即將開幕,原廠終於帶來全新 Kona Electric 純電車型,不只成為 Hyundai 旗下第二款純電 EV 車,同時將於2019年起在海外市場銷售,台灣市場部分礙於目前電動車基礎建設尚未建構完畢,加上純電車型報價無法壓低,因此南陽實業目前並沒有導入的打算。
Jaguar I-Pace 自二年前於洛杉磯車展展出概念車之後,在歷經多年測試之下終於正式出現在世人面前,同時成為 E-Pace 與 F-Pace 之後的第三款 Pace 休旅車型,更是 Jagaur 有史以來最先進、最節能的車型,實車則會在日內瓦車展亮相,正式上市則要等到 2018 年中。為了替 I-Pace 造勢,總愛在發表會上搞些創舉的 Jagaur 這次比較收斂,僅找來了主要對手 Tesla Model X 75D 與 100D 進行 0mph-60mph-0mph 挑戰!
在2017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Mercedes-Benz推出了全世界第一輛結合氫燃料電池和插電式型式的電動車-GLC F-CELL。而2019還要再推出M-Benz首款全電動SUV- EQC,其原型車已經在瑞典北部成功完成了冬季雪地測試了。
BMW一直以來都以駕馭樂趣為訴求,強調著品牌旗下的車輛各個都是Driving Machine,不過隨著科技的演進,我們似乎不再需要「駕駛」了,因為一切都將交由電腦來掌控,完全自動駕駛科技已經在多個品牌上進行展演,也有不少人已經開始道路測試,而BMW也將會將集團內的所有自駕科技搭載在這輛i3上,帶到2018 MWC上讓大家看看他們的厲害。
Marvel漫威超級英雄改編而成的電影永遠是收視保證,雖然劇情大概都是英雄拯救世界免於災難的老梗,但每每出品還是叫人瘋狂。說道最近最夯的一位肯定是銳不可擋的《黑豹》,而且已經蟬聯美國/台灣雙週票房冠軍,這也讓大手筆贊助的Lexus心滿意足,因為當中的英雄坐駕正是品牌旗艦GT跑車LC,挾著《黑豹》高人氣,首批LC Limited今日也正式在台交車!
2017年對國人自主品牌Luxgen而言絕對是重要的一年,不僅催生了首輛跨屆小休旅U5,在華創車電資深副總水野和敏的操刀下,也打造出首輛運動化SUV-U6 GT / GT220,雙雙成為同級距銷售亞軍,而今日,納智捷開工後的首個記者會,假新店生活館舉辦「我的U5由我創造」,延續先前台北車展推出高度寵物客製化特仕車深受消費者好評後,此回再推出『我的U5由我創造』客製化車型,替暢銷小休旅再增添不少人氣!
全台唯一的7人座Hybrid MPV Toyota Prius α一直以來以流線動感的外觀、靈活的座椅變化、最多達1,035公升的超大置物空間、頂級的主被動安全科技、標配7具SRS氣囊、LED Bi-Beam頭燈等特色受到消費者的青睞。2018年式Toyota Prius α更進一步新增搭載Toyota Safety Sense(TSS)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以及Drive+隨行駕駛系統,提供消費者最完整的安全防護,與最便利的整合服務。
過去九代Honda Civic Type R也曾經遊走全世界更大賽道,以標準出廠規格挑戰各賽道的最速紀錄,例如:英國Silverstone賽道 2分31秒85、比利時Spa Francorchamps賽道 2分56秒91、義大利Monza賽道 2分15秒16、葡萄牙Estoril賽道 2分40秒08、匈牙利Hungaroring賽道 2分10秒85。
電動車或是油電車有一項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安靜!但現在美國交通部卻認為太安靜容易造成危險,要求電動車要更吵一點才行,畢竟在這個世界當中,大家已經習慣了車輛就是有聲音,突然變的無聲之後不符合大家的習慣,因此美國交通部要求電動車在低速的時候要製造一些聲音出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