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e【捉對廝殺】比經濟也比創意!i10紅心特仕版、M'Car酷熊版同場比拼

經濟、實惠、入手門檻低,相信是許多首次購車者的選車邏輯,不過如果可在此條件中,再稍微的添加些個性成分、給予猶如「客製化」的選擇樂趣,那此平價入門小車的吸引力,無疑的會於市場中更形亮眼;而此次,Carstuff人車事特地找來的Hyundai i10紅心特仕版與Tobe M’Car酷熊版,看看兩位主打著創意加分的入門新星,能為自身增加多少光采!

 

主打著「特仕」話題,Carstuff人車事此次找來了Hyundai i10紅心特仕版與Tobe M'Car酷熊版捉對廝殺,逐項評比的介紹,可讓有意願入主此級距的消費者,有著最全面性的比較資訊。

 

在介紹其「特仕外衣」前,淺談這兩款掀背小車為先。從其身分背景切入,i10乃是近來成長速度驚人的Hyundai集團,針對A-Segment此級距市場全新研發的戰略車型,延續旗下〝i〞車系的打造模式,由德國法蘭克福設計中心操刀催生,並考量其市場定位,由印度工廠負責生產,並以進口之姿登台;而M’Car,則是裕隆集團近來全新發表的Tobe品牌、透過與中國吉利汽車合作,以其熊貓車款為基礎,透過裕隆集團自身針對台灣市場的豐富經驗與配備技術,重新包裝調整而成的一款入門小車。


從其身分背景,一是以全球角度研發之戰略性小車,一則為針對台灣市場口味包裝的作品,而在此次的試駕報導中,從此為出發點,融合以特仕主題新包裝的外衣,深入分析此兩款隸屬同級距的對手整體表現。


透過此次試駕主題,已是第三次的接觸到Hyundai i10此車款,從第一次的自排車型開始,到二三次皆為手排設定的紅心特仕車款。坦白而論,自身對i10保有著極佳印象,對其正面評價,更延伸至對於身旁好友的推薦清單中;箇中原因,以其約莫新台幣40-50萬間的價格帶,維持Hyundai旗下i車系一貫出色的質感外,並無因其入門定位而有所打折,且靈活輕巧的操控感,頗具歐系小車風味的Q感底盤,加上導入RV風格設計而表現優異的空間表現,更讓i10加分不少,不過要到頂級車款方會較為齊全的安全配備,應是i10較為弱勢的項目。


稍加妝點!Hyundai i10紅心特仕版畫龍點睛的特別


而此次試駕的主角i10紅心特仕車款,設計手法圍繞著「紅色」主軸,在白色的車身基礎上,車身外觀加添了象徵GT精神的紅色拉線、晶亮紅搭配黑色的14吋輪圈等,車室內則將控台飾板、門板、方向盤與座椅等皆倒入紅色妝點,於視覺感受上,較原先單色車身、灰黑色為主的車內色調更顯活潑,對於喜好變化或色調多元化的消費者而言,i10紅心特仕車款的確可在原先基礎上,提供更富層次感之魅力。

 

 

 

Hyundai i10紅心特仕版外觀包裝以「紅色」作設計主軸,車身上、輪圈上等出現紅色的設計點綴。

 

車內於方向盤、控台、門板、座椅與地毯等處,皆以紅色包裝處理。

 

另位主角Tobe M’Car酷熊版,採取的是手排配置,雖然先前已有試駕Tobe M’Car的經驗,但乃為自排車型,此次與Tobe M’Car酷熊版接觸,對其手排配置與加諸的特仕套件,皆是相當新鮮之體驗。


台灣黑熊現身!Tobe M’Car酷熊版創意十足


顧名思義,名為Tobe M’Car酷熊版,乃是以「台灣黑熊」此主軸,以創意之包裝方式重新賦予Tobe M’Car車型類動物般的活潑個性;不僅如此,原廠人員還刻意導入「性別」之分,讓整體設計更富樂趣。從外觀開始,Tobe M’Car酷熊版遵循「熊」此動物的特徵,於引擎蓋貼上如台灣黑熊胸前的註冊標記,搭配上頭燈燈眉的安裝,提升Tobe M’Car酷熊版車頭的表情豐富度;外觀上還採用燻黑鋁合金輪圈,讓整體的「黑色氛圍」更顯一致。車室內首先針對前座椅加以妝點,針對駕駛座與副駕駛座,分別打扮成公熊與母熊的造型,並針對頭枕與椅面予以性別差異化設計;於細節部分,如熊掌造型的安全帶護套、面紙套等,皆是Tobe M’Car酷熊版車室內的專屬配備。

 

 

 

引擎蓋貼上如台灣黑熊胸前的註冊標記。

 

燻黑鋁合金輪圈。

 

車室內儀表板與中控台等處與一般車型大抵相同。

 

駕駛座與副駕駛座,分別打扮成公熊與母熊的造型,並針對頭枕與椅面予以性別差異化設計。

 

熊掌造型的安全帶護套、面紙套也為頗具特色的設計。


除了上述配備以外,Tobe M’Car酷熊版還提供繪上酷熊面孔的專屬遮陽簾、提供選配的車貼、尾窗把手飾蓋等個性化套件,如再加價3萬元,可升級至「Tobe M’Car酷熊影音版」,增加多媒體DVD影音系統、倒車顯影、衛星導航、藍芽通訊/音樂等科技配備,對於提升旅途享受與駕駛便利性,的確有其助益。

 

同樣為黑熊造型的尾窗把手飾蓋。

 

此次試駕車型已升級至「Tobe M’Car酷熊影音版」,增加多媒體DVD影音系統、倒車顯影、衛星導航、藍芽通訊/音樂等科技配備。

 

比特色、比創意、更要硬底子的實力比拼!


從設計面切入,一白一黑的鮮明對比,就創意而言,Tobe M’Car酷熊版的確是車壇空前,除了以地緣關係導入獨特的「台灣黑熊」設計概念外,全車由外至內的「動物化」裝扮,讓Tobe M’Car酷熊版猶如活靈活現的黑熊奔馳於道路上,注目度與滿足駕駛者本身的新鮮感功力出色;反觀i10紅心特仕版,雖然於創意面稍嫌薄弱,但整體較簡單的點綴,「畫龍點睛」效果更顯出色,且整體質感更上層樓,兩者比較之下,要搞噱頭、耍趣味,Tobe M’Car酷熊版略勝一籌,要於低調中突顯不同,i10紅心特仕版則是較佳選擇。

 

i10紅心特仕版與Tobe M’Car酷熊版兩者皆以特別的特仕主軸重新包裝,以話題與創意而言,M’Car酷熊版似乎佔了上風。

 

除了外觀的包裝外,兩者硬底子的實力較勁,當然也是難以避免的激戰!


比較了特仕版本的外包糖衣後,骨子裡的硬底子較勁,相信也是透過此次同場試駕機會中,車迷朋友也相當有興趣的環節。皆身為40-50萬價格帶的入門掀背小車、同樣皆有著3.5米左右之車身長度,對於有著首次購車、或家裡第二輛代步小車購車需求的消費者們,兩款車型的優勢與弱點何在?試車組進一步分析下去!

 

i10與M'Car的比拼,就從經濟、空間、動力、操控、配備與安全等六大面向切入。


經濟面的計算


購車前,稅金負擔絕對是此級距買家不容忽視的一環,以Hyundai i10而論,搭載著1086c.c.直列四缸汽油引擎,以台灣600c.c.為一級別差異的稅金制度,絕對較搭載著1342c.c.直列四缸汽油引擎的Tobe M’Car來得輕鬆,i10一年僅需8,640的牌照稅與燃料費,M’Car則需要11,920元的負擔;不僅如此,除了上述的稅金層面外,從經濟部能源局公佈的成績顯示,以相同的手排車型而論,i10與M’Car雖然於能源效率等級中皆屬第三級,但i10平均油耗為19.9km/L,M’Car則為15.5km/L,因此再加上油耗面的經濟效率,Hyundai i10有著絕對的贏面。

 

Hyundai i10搭載著1086c.c.直列四缸汽油引擎,以台灣600c.c.為一級別差異的稅金制度,一年僅需8,640的牌照稅與燃料費,於能源效率等級中皆屬第三級,平均油耗為19.9km/L。

 

Tobe M’Car搭載著1342c.c.直列四缸汽油引擎,一年需要負擔11,920元的排牌照稅與燃料費,於能源效率等級中皆屬第三級,平均油耗為15.5km/L。


空間面的差異


或許對於此級距的掀背小車而論,空間不是太過於強求的一環,但不可諱言的,Hyundai i10於此面向中卻有著出乎意料的優異表現,透過高頂車身的特性,加上四輪的角落化安置,2380mm的軸距中,縱使身高175cm的試車組成員於後座試乘,除了頭頂沒有觸頂之虞外,縱向與橫向空間表現也具一定水準,大幅降低了乘坐時的壓迫感受,相較之下,M’Car除了2340mm的較短軸距外,車身造型採取傳統設計,沒有拉高車頂的配置,使得車內空間表現平平,加上加諸的特仕配備稍微壓縮車內空間與視覺感受,乘坐其內,壓迫感是較i10來得明顯許多的。於後廂容積中,在標準的乘坐配置中,雖然i10可擁有的225公升後廂容積,較M’Car的205公升勝出些許,但i10後座的一體式後椅背,相較於可6/4分離的M’Cart後椅背,兩者於後椅背前傾的機能與便利性中,M’Car則佔了上風。

 

導入RV設計概念後的i10,空間表現超乎期待,由其後座透過車頂線條的拉高,頭部空間延展性十分出色。

 

i10後廂容積於四人乘坐時為225公升,雖然可透過後座椅面傾倒提升置物空間,但一體化的後座椅背造型稍微降低了調整的靈活度。

 

M'Car受限於傳統設計的車艙規格,與過度裝飾的車內鋪陳,稍微影響了車內乘坐空間的表現。

 

M'Car後廂容積於四人乘坐時為205公升,不過透過6/4分離的後座椅背傾倒機制,置物容積彈性化更勝i10。


動力面的感受


雖然從數據面切入,M’Car足足較i10多出了約莫20匹馬力,扭力也有1.1kgm的差異,兩者在相同的五速手排設定中,i10整體的輕巧性是更勝一籌的,輕快的加速反應,加上清晰且不費力的手排操作介面,駕駛著i10於都會中穿梭,就算不熟稔手排操作的新手駕駛,應也不會有過多的負擔、同時可迅速上手;反觀M’Car,由於引擎精緻度不甚出色,加速過程中提升轉速,較為明顯且粗糙的聲浪或多或少影響了整體的行車精緻性,引擎輸出特性也較為溫吞,手排操作介面略為生澀,離合器輔助力道以此車型定位而論則重腳了些,要論精緻感與親和力,M’Car的確都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i10帳面上的動力輸出數據雖然較M'Car矮上一截,但實際上的駕駛感受在頗為精緻的引擎運轉中,帶來了相當輕快的加速反應,由低速一氣呵成至高速的平順推力,無論市區代步或是高速公路遠途行駛,對於駕駛而言都不會是個疲勞負擔。

 

i10手排車型操作介面極具親和力,無論生手或熟手都可輕鬆上手!

 

M'Car雖然具備86hp最大馬力,但由於引擎精緻度有待提升,整體加速過程稍嫌粗糙,也相對的使加速感不若i10來得平順輕鬆。

 

M'Car手排操作介面較為生澀,雖然較為短截的排檔行程與離合器行程有著快捷的優勢,但親和力則打些折扣。


操控面的實力


動態時靈活與穩定性兼具,是過去筆者對於i10讚不絕口的一點,高速時穩定性可圈可點,彎道時的靈敏度更是不在話下,雖然強調都會駕乘的便利與舒適性,懸吊設定是以舒適見長,但在紮實的底盤強度與車身剛性支撐下,彎道時雖有一定車身側傾,不過指向性與穩定度依舊,MDPS速度感應式電子動力輔助方向盤手感自然,低速輕巧、高速直接,沒有過於做作的矯情輔助,以簡單卻又硬派的機械結構作基礎,i10於操控面的樂趣,在此級距中確實是個資優生。而M’Car的表現,其實也不顯弱勢,透過刻意調校,其實外觀造型可人的M’Car,底盤的設定並非軟弱,帶有著清晰的路感回饋與彎道時的足夠支撐,不過也因此犧牲掉了些許舒適性;M’Car也導入了名為EPS全電動輔助轉向系統,在整體的操駕手感中,筆者卻發現了箇中特性,雖然各項配備皆已到位,但整體的反應似乎較不自然,反應也不若i10來得迅速,舉例而言,當駕駛著M’Car切進彎道過程中,右腳先從油門轉移至煞車、降低車速後,方向盤一打,油門維持一定等待出彎,此時車頭的轉向反應與車身的側傾顯現,卻與轉打方向盤時稍有明顯的落差,無法一氣呵成的時間差,對於駕駛信心與人車間的信任感打上了一定折扣,雖然進入彎道後,M’Car的極限並非弱者,但那對於車身動態與極限的掌握度,M’Car的確還有著向i10討教的空間。

 

彎道中的i10穩定性與靈活性兼具,轉向手感也清楚且輕鬆。

 

M'Car雖然底子具一定水準,但整體轉向的手感不若i10來得自然輕鬆,箇中的調校細節還有些許的進步空間。


配備面的豐富


雖然於上述比較中,似乎M’Car較居弱勢,不過當目光轉移至配備面,此時則是M’Car揚眉吐氣之際了!由於試駕車型乃是加諸影音配備之車款,透過大型觸控螢幕DVD多媒體影音系統的加持,倒車顯影、藍牙通訊、衛星導航等功能一應俱全,對於台灣消費者較為偏重影音配備面的口味而言,無疑的M’Car更有賣象,不過也別忘了,雖然此次試駕的i10配置的是一般的CD音響規格,但其實Hyundai也提供其劇院式DVD影音系統,具備全娛樂數位電視功能,想必Hyundai也考量到了台灣消費者味口。而在實際使用體驗中,i10此選配系統未親身試用,無法多作評論,而M’Car的影音科技,則有著操作反應上的慢半拍疑慮,如能針對此點改善,相信將此作為主要賣點之一的M’Car,整體賣像會更加優異。


安全面的誠意


近來台灣消費者逐漸重視的車輛安全面,以兩款車型的手排級距而論,M’Car則以ABS+EBD、雙前SRS防護氣囊、雙前座預縮式安全帶等配備勝出,i10手排車型的經濟考量,上述配備皆需升級至自排旗艦車款方才搭配,對於著重安全面的買家而言,M’Car透過成本上的控制優勢,呈現出的安全配備思維,則是筆者相當肯定之處。


同一級距,截然不同的產品調性!


日新月異的造車科技驅使,過去總認為陽春入門的3.5米掀背小車,如今在Hyundai i10與Tobe M’Car的問世後,將此級距等級往上拉抬,整體評分,i10以紮實的硬底子、歐化的駕駛風格、RV般的空間優勢等,作為車款的主打論調;M’Car則在裕隆集團的科技基礎與創意加分後,讓消費者於配備面與話題面獲得滿足,或許兩者站在相同火線上,但其實呈現出的特性與個性,如果消費者仔細評判、親身試駕體驗,則可發現出兩者截然不同之優勢與弱點;值得一提的是,於此級距中,另有一Suzuki Alto 1.0可供參考,但由於此次主題還加入了所謂「特仕小車」因素,因此Alto並未參賽,也因此不作評論。


最後,或許讀者相當感興趣的,是兩台皆已有多次試駕經驗的筆者,自身的選擇如何?說實話,筆者在一開始駕駛體驗後,答案相當明顯,但即將成家的自己,購車考量因素開始增加,並攤開兩者配備清單後,其實也陷入了苦惱的思考過程;如果單從自身熱愛的駕駛樂趣而言,Hyundai i10手排車型是自己偏愛的結論,但若要考量到安全性,Tobe M’Car手排車型又於此點更具誠意,不過那相當可愛且外放的酷熊造型,又似乎與自身較低調與偏重個性的美感有著一定差距,因此不是筆者不給出最後選擇,是因為在寫下結語前,腦中還無法理出個頭緒…而在電腦螢幕前的你,購車思維不若筆者來得複雜,最終的選擇,或許你已早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