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initi【試駕報導】科技增色!M25 Premium試駕


登陸台灣車市多年的Infiniti品牌,由於其主攻美國市場的品牌背景,過去在以大排氣量動力源為主的造車思維中,雖然於台灣豪華級距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因受賦稅制度限制,總有那麼依些身手難施展的遺憾;終於,2010年6月,透過新世代M車系的登台,裕隆日產除了旗艦車型M37之外,也首度引進小排氣量車型M25,當品牌旗艦遇上了全新VQ25HR系統之後,會以何等表現詮釋此新定位車型?本篇試車報導將有精采的深入介紹。

 

由於品牌誕生背景,過去Infiniti為了詮釋運動型豪華汽車品牌身分,動力系統的選擇往往以大排氣量汽油引擎為主,搭配其滿溢跑格的車輛設定,使其於車市中有著「日系BMW」之暱稱;不過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高漲,能源問題再次浮現,全球車廠們除了邁向永續發展移動科技之路途上,更以提高現有內燃機科技效能為主要議題,相較於過去,更小排氣量的汽柴油引擎紛紛出籠,透過增壓系統或缸內直噴等高效能科技,讓新世代內燃機動力系統有著較過去更佳的輸出功率與燃油使用效率。在此波潮流推動中,Infiniti感受到空前壓力,因此於2010年之際,對應之道紛紛出籠,除了本文的M25車型,與即將於年底登台的G25車型外,還有著品牌首次問世的柴油車型,包含M30d、EX30d與FX30d等搶攻歐洲市場的先鋒。


經營台灣市場多年的裕隆日產,眼見Infiniti原廠有此動作,當然也迅速作出反應,迅速的於2010年6月趁著新世代M車系在台發表之際,同步的引進M25/M37車系,除了期望M37車系能持續鞏固品牌多年在台紮下之根基,也期望M25此全新小排氣量車款能擴增市場範圍,同時與歐系高級品牌近來積極主打的高效動能車型相抗衡外,當然也能與Lexus新引進之ES240等車型一較高下;另外,M25的搶先登台,也可說位將於今年底登台的G25車型先行暖暖市場。


大致了解Infiniti近來的車型研發思維,與M25的登台策略後,不免俗的,既然本篇為試車報導,當然還是必須要針對車輛本身實力作出一番評論,不然縱使市場策略再何等聰明,沒有出色的產品實力搭配,也僅會淪為曇花一現短暫光芒。


「自然」流露,外觀一致中見特色


Carstuff人車事試車小組透過新世代M37的首度試駕,已搶先感受了Infiniti新世代M車系的整體實力,從基本車型規格了解,雖然根據M車系首席設計師大澤辰夫先生與副設計師入江慎一郎先生介紹,乃是以大自然之力量作為造型設計靈感發想,但在其嶄新的外貌之下,底盤基礎依舊是延續上代車型,軸距長度相同為2900mm,不過因造型線條的重新鋪陳,車身外觀尺碼提升至4945×1845×1500mm之水準,且在放大的車格中,將大自然之風動曲線設計手法融合自家品牌家族面貌極致發揮,無論是車頭引擎蓋兩側隆起的飽滿肌理、延續至C柱下方的後輪拱弧線、車尾微幅上翹的鴨尾尾翼,還試車頭蔚為品牌DNA的雙弧線包圍營造的水箱罩等,一道道的曲線猶如波波襲來的浪潮般,朝著觀賞者的視覺衝擊。

 

原廠設計師強調新世代M車系造形設計乃是取材自「大自然」,流動的曲線美感,更延續家族設計風格同時增加自身獨特性。

 

在相同的底盤基礎中,透過全車外觀的重新設計,新世代M車系更顯放大,不過透過柔化的線條也沖淡了些許剛毅氣息。


柔和大自然律動風格而呈現的新世代M25,的確營造出更勝前代的旗艦氣勢,且在曲線為主的車身外觀造形中,更沖淡了過於剛硬的霸氣,也因此與品牌多年樹立的動感基因相互輝映,行駛在道路上,不僅僅成功彰顯出自身獨特美感,也與此級距稱霸多年的歐系對手呈現反差,且從個人角度欣賞,與近來揉捏造型稍嫌過頭的Lexus品牌相較,從M25身上,更展現Infiniti近來於造形設計面所下的功夫更勝一籌。

 

新世代M車系車身尺碼為4945×1845×1500mm,軸距長度為2900mm,風阻係數僅有0.27,最小迴轉半徑為5.6m。


領略了新世代M25外觀美學的層次哲學後,一如開文所述,其所搭載的動力系統絕對是接下來應關注的焦點,不過由於此次試駕車型級距為M25車系中的頂級Premium車型〈另有M25 Luxury入門車型〉,更加載了於此M車系堪稱重點科技的Safety Shield行車主動防護科技、Eco Pedal反饋式節能油門踏板等諸多嶄新技術,因此接下來,就從動態體驗、主動安全科技與環保節能技術等方面,先來領略M25 Premium之實力表現。

 

堪稱品牌特徵的雙弧線水箱護罩,於新世代M車系上更明顯放大。

 

新世代M車系皆將HID氙氣頭燈附AFS主動轉向系統與頭燈清洗裝置與高亮度雙C型LED尾燈列為標準配備。

 

充滿力道與厚實的肌肉線條,於M車系上處處可見。


不見暴力,換以平順穩定取代


從過去試駕Infiniti多款車型的經驗延續,發動M25 Premium引擎、踩下油門出發的瞬間,不諱言的,筆者是有些許的落差感受,畢竟過去動輒3.5升、3.7升甚至5.0升的強悍動力源,讓每次與Infiniti的試車邂逅,總是激情滿點;不過此次搭載VQ25HR引擎的M25 Premium車型,在其1734kg空車重,搭配上218hp/6400rpm最大馬力與25.87kgm/4800rpm峰值扭力的輸出數值,縱使已附上了7前速手自排此綿密的變速系統,動力表現自然無法與過去自身試駕的Infiniti車型相提並論。不過,這心態是筆者自身必須調整的,畢竟定位不同,若要同場相較,實為不平之處。

 

M25所搭載的VQ25HR鋁合金V6引擎 ,排氣量為2496c.c.,具備218hp/6400rpm最大馬力與25.87kgm/4800rpm峰值扭力,為求更佳的車身配重,採取前中置配置。

 

以此動力輸出搭配超過1.7噸的車身淨重,M25表現出平順的加速反應,若切換至Sport運動模式,動力輸出會稍顯活潑些。


接續著一開始心理落差的,乃是M25 Premium順暢的加速感受,雖然加速曲線不若過往的陡直迷人,但那平順的加速曲線,在坡度稍降後卻依舊線性,這特性完整的延續Infiniti一貫的迷人特質,無論強悍或順暢,都不會令人難以接受或需要長時間適應,雖然於低速時稍有些微空窗的動力輸出帶,但當轉速拉升,或是透過檔位的降檔彌補,在一般市區或平地駕駛上,要從容、要敏捷,M25 Premium並不會讓此級距買家有著太多的失望,Carstuff人車事的試車小組更認為,M25 Premium的動力輸出特性,更較M37來得令台灣大部分用車族群易於上手,油門深度與加速反應的正比效率,沒有踏穿油門卻換不得的加速感,更沒有清點油門暴力回饋的怪勁,M25 Premium的輸出反應,輕鬆自然的讓人放鬆面對。

 

搭配7前速手自排此綿密的變速系統,換檔過程綿密且反應不遲鈍。

 

M25操控反應準確且紮實,四平八穩的車身動態更彰顯出懸吊設定的功力。


仔細感受此動力系統對應新世代M車系呈現出的加速韻味時,其下盤的調校功力更讓筆者印象深刻,M25 Premium保有Infiniti品牌懸吊設定風格基礎,且更加諸了細膩的成熟,對於坑洞處理更顯從容,但還可保有不致令人緊張或過度忽視的道路回饋,此點相較於同樣背景的Lexus品牌而言,清楚展現出Infiniti的品牌價值與定位,且較Lexus更為自然的懸吊作動,更趨平穩的車身動態,且相較於歐系對手而論,M25 Premium舒適性更合適於台灣的坑巴道路。

 

M車系皆配備18吋鋁合金輪圈,搭配245/50R18規格輪胎。


順應潮流,環保節能技術導入


既然身為新世代旗艦車型成員之一,M25 Premium也清楚了解到,只有單一的動力輸出模式,早已難以滿足當前口味日漸挑剔的多金買家,因此特地配置了名為Infiniti Drive多模式行車控制系統,透過位於排檔座後方的旋鈕,提供包含Sport運動、Standard標準、ECO節能、Snow雪地四種行駛模式,藉由調整引擎輸出、變速箱換檔邏輯與VDC介入時機等系統,將引擎的表現作不同需求的表情演出;而上述加速感受乃是建立於Standard標準模式之狀態,而當調整至Sport運動模式後,很明顯的,此引擎反應立顯活潑,透過延後換檔、將引擎轉速維持較高領域的控制,搭配上此具引擎高轉速更顯優異的特性,讓M25 Premium猶如功力放大兩成般的勇猛,無論超車、中高速再加速、或是山道時爬坡需求等,都讓M25 Premium更顯游刃有餘,讓原先平順的動力反應,適度的予以放大,且不會辛辣的難以下嚥,Spoer運動模式,的確是小熱血時的不俗選擇。

 

M25 Premium配備Infiniti Drive多模式行車控制系統,透過位於排檔座後方的旋鈕,提供包含Sport運動、Standard標準、ECO節能、Snow雪地四種行駛模式,切換時儀表內也會顯示目前選擇模式。


除了以二檔起步避免打滑的Snow雪地模式外,ECO節能模式也是值得特別介紹的系統。切換至此模式後,便會依照車主在控台上方VIS行車資訊系統所設定的「節能輔助駕駛」模式而進行控制,在「節能輔助駕駛」模式中,提供了「節能輔助油門踏板」功能選項,並具備「關閉」、「節能」、「超節能」三階段功能,除了「關閉」功能外,其餘兩選項皆會於儀表板上顯示〝ECO〞節能指示燈號、提醒駕駛減輕油門踩踏力道外,還會立刻啟動「節能輔助油門踏板」功能,此時駕駛如果以過猛的方式控制油門,油門會有明顯的反饋力道回推,提醒駕駛此時為較為耗能的駕駛模式,且縱使駕駛不聽建議,依舊大腳油門的操控車輛,此時動力反應也會依舊以較節能的模式輸出,控制在較合宜的轉速區間與檔位安排,盡可能的位車主節省不必要的油耗支出;而在實際的體驗感受中,此設計的確首見,仿若有人時時刻刻於油門部分提醒你何時該省油、何時過分操控油門,相較餘僅於儀表顯示節能模式的相似設計,此系統更為聰明,且更為直接。

 

切換至ECO節能模式後,會依照由VIS行車資訊系統內所設定的節能輔助駕駛功能而定。


聰明實用,主動安全科技全盤體驗


試駕M25 Premium之際,對於其主動安全科技的進化,也是令試車組感到驚艷的一環,過去總在如Volvo或M-Benz等歐系品牌多所強調的先進主動安全科技,此次也成為了新世代M車系的主打強項之一。此次所試駕的M25 Premium車型,也將Safety Shield行車主動防護科技列為標準配備〈M25 Luxury車型無法選配〉,包含了有DCA車距控制輔助系統、IBA智慧型煞車輔助、BSI盲點側撞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LDP車道偏移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ICC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等功能,為體驗此安全科技,試車組更刻意挑選了台北市民大道高架從南港至三重段,且選擇於下班尖峰時間車潮較多時,相信對於此系統的實際作用表現能有更切合台灣實際用車環境的反應感受。

 

Safety Shield行車主動防護科技內建的主要功能,也可透過VIS行車資訊系統中所逐項設定。

 

Safety Shield行車主動防護科技同樣可從控台上方VIS行車資訊系統中設定,主要可針對DCA、LDB、BSI三大系統選擇開啟或關閉功能。全數開啟後,先從較為熟悉的BSI盲點側撞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開始介紹,此目前已廣泛運用在車輛上的此輔助技術,乃是針對兩側後視鏡與車內後視鏡所無法照射到的盲點加以偵測,此區域如有車輛出現,位於兩側後視鏡內側的警示燈便會亮起提醒駕駛,而在市民大道的駕駛過程中,此系統盡忠職守,當兩側有車輛靠近時,警示燈便會亮起以作提醒之用,避免了駕駛誤判或粗心切換車道後所會發生之意外碰撞,由其在台灣道路環境擁擠狀態,此系統確實相當實用。

 

BSI盲點側撞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啟動後,會於儀表內顯示,同時警示燈號位於A柱下方兩側後視鏡內側。


開啟了DCA車距控制輔助系統後,同時以多功能方向盤啟動ICC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功能,此時儀表內的顯示幕便會出現以三條不等長橫線、猶如金字塔造型的標誌,由上至下代表著車距控制的距離遠近,三條線同時出現,表示DCA系統監控車距最遠,而調整至僅有下方一條線時,則表示監控車距最近,此讓駕駛可依照行駛速度自行切換。而試車組從南港行駛至火車站前的市民大道高架段,此區間的車速較高,因此先選擇最遠的監控車距,並將定速系統維持最高速限80km/h,此時筆者可完全放開油門,在前方無會影響本車車速的車輛時,M25 Premium便會已設定的80km/h快意奔馳,而當前方車輛低於此速度、並縮短至DCA系統設定的安全車距範圍內,系統會立刻啟動降低車速以維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當前方車輛再度加速、超出了設定的安全車距後,DCA系統又會立刻提速,恢復至原先設定的80km/h車速。

 

開啟DCA車距控制輔助系統後,可同時以多功能方向盤啟動ICC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功能。

 

DCA系統啟動後,此時儀表內的顯示幕便會出現以三條不等長橫線、猶如金字塔造型的標誌,由上至下代表著車距控制的距離遠近,三條線同時出現,表示DCA系統監控車距最遠,而調整至僅有下方一條線時,則表示監控車距最近,此讓駕駛可依照行駛速度自行切換。


而通過了火車站、連接三重此道路區間,車流量大增且有著大幅度彎道的橋梁,此時筆者先將DCA系統切換至最短車距設定,此時系統依舊聰明,只要在車速不低於5km/h至完全靜止間,便會自行判斷與前方車輛距離進行「跟車」動作,減速、再加速的動作不斷反覆,但筆者卻無需自行操控油門或煞車踏板,將此塞車過程對於駕駛的負擔降至最低,不過當遇到完全靜止的塞車狀況,駕駛還是需要重新啟動此系統,此為安全考量,也無需加以挑剔。

 

為進一步體驗DCA系統作動狀況,試車小組刻意選擇車流量較大的路段。


最後,則是LDP車道偏移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的體驗,此系統需於70km/h以上方會啟動,值得一提的是,此系統作動時,除了會發出警示燈提醒駕駛外,也會視狀況啟動煞車系統,與其他相似系統振動方向盤提醒的設定稍有不同,而在實際體驗上,以降低車速作為確保安全的第一要務,其實也有其優點。

 

LDP車道偏移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啟動後也會於儀表上方顯示。


南港→三重→南港的反覆測試路段中,對於M25 Premium所搭載的Safety Shield行車主動防護科技進行較深入的體驗,對於此主動安全科技卻可清楚保持「駕駛為主、科技為輔」的主從關係深表肯定,且與其他車廠所主推之主動安全科技相較更不顯遜色,相信只要車主善加利用,對於諸多行車狀況,皆可有效的降低駕駛負擔,與提升主動安全;不過在試駕過程中,發生了間歇性大雨,驚人雨勢因此影響了系統的作用,因此車主在此系統使用時如遭遇氣候因素,還是需要以自身判斷為主方為建議。

 

試駕過程中發生間歇性大雨,驚人的雨勢也因此影響了系統的作用,因此車主在此系統使用時如遭遇氣候因素,還是需要以自身判斷為主方為建議。

 

AFS主動轉向系統開關位於儀表左側,作動狀態會顯示於油表區塊內。

 

8點式首尾駐車輔助雷達開關位於方向盤左側。

 

透過全車周圍的偵測系統,除了提供駕駛周全的警示與輔助功能外,也具備倒車路徑預覽彩色顯影系統。

 

空間表現為弱點,內裝格局不見新意


而在針對其主動安全體驗的過程中,筆者也趁機的審視M25 Premium於車室內裝的整體設計與鋪陳;的確如同設計師所強調的,新世代M車系從外至內,皆是以「大自然」為主軸一以貫之加以設計,內裝延續外觀的大幅曲線,達成內外呼應的設計筆觸,但可惜的,筆者卻無法從內裝感受到親近自然的那份放鬆,過度雕琢的內裝控台與操控介面,除了稍為侵蝕了駕乘者的使用空間外,堪稱品牌特色的控台安排,也因過於繁複的按鍵與旋鈕,於使用親和力稍打折扣;也或許是筆者已習慣近來歐系車款所主張的「極簡」風格吧!那化繁為簡的設計,更貼人人性思考邏輯的安排,或許方為更貼近自然的手法,此點,筆者認為是新世代M車系值得思考之處。

 

內裝格局延續過往設計風格,較不具創意度與新鮮感,但於豪華氛圍的營造上是一如往常夠水準的。

 

四圓設計的儀表造型。

 

儀表中央的多功能顯示幕,會提供諸多行車相關資訊。

 

多功能方向盤還具備電動四向調整功能。

 

I-Key智慧型鑰匙系統與Push Start按鍵式啟動。

 

控台上相當複雜的控制介面與數量眾多的按鈕,一時之間較難上手,如能加以簡化相信更具親和力。

 

Forest AC森林浴空調可提供車內更清新的空氣環境。

 

VIS行車資訊系統主要功能一覽。

 

原廠中文HDD硬碟式衛星導航附8吋觸控式彩色螢幕。

 

在軸距不變的基礎上,雖然新世代M車系有著與對手相較不顯弱勢的2900mm軸距長度,但空間安排似乎成為了新世代M車系的致命傷,且在放大的控台、門板厚度、厚實的座椅體積等因素影響下,前後座空間著實沒有過於令人驚喜的餘裕表現,雖然後座椅透過座著點的安排不至於在縱長表現中過於緊促,但兩側的寬度也不甚出色,加上琳瑯滿目的控制介面,乘坐其中,自身認為從實際體感與視覺感受雙方面,都會有著些許的壓迫。

 

雙前座10向電動調整座椅附電動腰背調整功能,同時M25 Premium還配備BOSE 5.1聲道環繞聲高功率音響附16具揚聲器、EHC引擎諧波降噪技術,其中前座頭枕兩側的揚聲器提供更佳的音場表現。

 

後座具備獨立空調出風口,不過於空間表現不甚出色。

 

前座上方的照明系統與眼鏡放置盒。

 

USB介面附i-Pod連結功能。

 

後廂容積一覽。


對手環伺,M25硬仗難以避免


平心而論,綜合動態與靜態的體驗感受,M25 Premium在大部分面向皆有著進步表現,進步的,包含了行車舒適性與靜肅性、主動安全科技、外觀造型的時代感與辨識度等,而少部分維持平盤的,則是內部空間的安排、車內格局的缺乏新鮮等,而以其動力水準,雖無從與過往車型比較,但以此定位,也尚稱可圈可點;而從市場面切入,要價新台幣248萬的M25 Premium〈M25 Luxury建議售價為228萬元〉,雖然以其後驅配置,其實應為Lexus GS車系之直接對手,但從消費者較常判斷級距的排氣量而論,還是難免與甫問世的ES240一較高下,但此時僅要價新台幣190萬的ES240就優勢盡現了,除了更低的售價外、低上一級的賦金負擔、更強勢的品牌形象等,勢必讓M25車系面臨一場苦仗,雖然以筆者自身試駕經驗,M25的確有著較ES240更出色的產品實力,但從上述消費者所考量的重點切入,M25的確是需要更聰明的行銷策略加以支撐。

 

雖然本體實力不弱,但面對艱難的市場環境,M25絕對有一場硬仗要打!


而與歐系對手競技,在台灣消費者對於新世代柴油引擎的接受度逐漸提高之際,歐系同級對手於此級距多以小排氣量柴油動力應戰,或以導入增壓系統的新世代汽油引擎投放市場,同樣於品牌形象與稅金負擔等處佔上優勢,這對於新世代M車系而言同樣是一大考驗。


綜合上述分析,雖然Infiniti M25透過全新動力的搭載,為Infiniti開創出全新市場級距,且自身的實力進化,也有著值得推薦之處,但在對手環伺、且皆非好惹對象之際,M25未來的路,絕非平坦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