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財年營業利潤為698億日圓
- 汽車業務自由現金流為負2428億日圓,營業虧損2159億日圓。
- 鑑於關稅造成的不確定性,該公司尚未確定2025財年的財務前景。
首先 Nissan 確立了在日本國內外裁員約2萬人的方針(包含已公告的9,000人裁減計畫),範圍涵蓋全球生產、行政管理、研發部門的直接與間接員工,以及契約人員。目前 Nissan 全球員工總數約為13萬人,此次將裁員15%。 Nissan 自去年以來一直在推進成本削減措施,包括在印度和阿根廷等地區退出本地生産等,但由於銷售業績與産能之間的差距較大,Nissan 認為要實現經營重建,需要大幅增加裁員人數。
另外為了重建經營,這次財報會上也確定了關閉日本國內部分工廠的措施,車輛製造工廠將由目前的17座縮減至2027財報年度的10座。動力系統工廠也將重新檢討編制與生產規模,並減少設備投資。位於北九州市、原規劃中的LFP(磷酸鐵鋰)電池新工廠建設案也將中止。由於銷售低迷,過剩産能一直在擠壓成本。因此關閉國內工廠能加快重振經營。包括子公司在內,日産在日本國內擁有5家工廠。分佈在福岡縣、神奈川縣和栃木縣等3個縣,産能總計超過100萬輛。
而 Nissan 將透過改善工程效率與嚴格的治理機制,力求削減2,500億日圓的變動成本。為推動此項改革,將設立由約300位來自各部門的專家所組成的「TdC改革辦公室」,並由成本轉型總監(Chief of Transformation)統籌,負責與成本相關的決策制定。
此外,Nissan 將暫停部分前期開發與2026年以後產品的開發,釋放約3,000名員工專注於成本削減工作。儘管實施這項策略,Nissan將透過縮短開發週期的流程加速措施,確保不會延誤產品上市時間。供應鏈方面,Nissan將重整供應商網絡,集中於少數高效率的供應商以擴大採購量,並重新檢視既有標準,排除低效率環節。
開發流程部分不僅將降低工程成本並提升開發速度,更計畫透過全球研發資源的合理化,將平均人事成本降低20%。此外,將零件品項數量削減70%,並整合與最適化車輛平台,計劃至2035年度前,平台數量由現行13個縮減至7個。
而最重要的產品開發部分,Nissan 也將大幅縮短新車開發週期:主力車款開發期由原先更縮短至37個月、衍生車款則縮短至30個月。本次改革中包括了新一代Skyline、新一代全球C級SUV,以及新一代Infiniti緊湊型SUV等車款的開發。為確保有利可圖的成長,Nissan將重整市場與產品策略,集中開發資源於核心業務。商品策略將聚焦於市場需求與品牌定位。新的策略將以象徵Nissan品牌精神的標誌性車款為核心,搭配能帶來獲利與成長的大眾車型。
在市場策略方面,Nissan將美國、日本、中國、歐洲、中東與墨西哥定位為主要市場,針對其他市場則採取符合當地需求的策略:
- 美國:加快投入迅速擴大的混合動力車市場,並透過與Nissan品牌的協同效應重振Infiniti品牌。
- 日本:擴大車款涵蓋率,強化本土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 中國:推出多款新能源車(NEV),同時也藉由從中國出口,滿足多樣化的全球市場需求。
- 歐洲:專注於B/C級距SUV,並透過與 Renault 集團及中國合作夥伴的合作,豐富車型陣容。
- 中東:主打大型SUV,並考慮從中國進口,以提升競爭力。
- 墨西哥:作為重要的出口樞紐,在獲利與成長上扮演關鍵角色。
此外 Nissan 也將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補充性產品組合,以因應各地市場的獨特需求。與聯盟夥伴 Renault 與 Mitsubishi Motors 的多項合作專案也正持續進行中。例如與Mitsubishi Motors 將合作推出基於下一代Leaf 的北美市場專用新型電動車(BEV),以及預計於2025財報年度在菲律賓市場推出的新型廂型車等。但更重要的是,與 Honda 的策略性合作也將持續,聚焦於汽車智能化與電動化技術。
總結來說,上述與產品相關的舉措,目的是為了讓 Nissan 產品能夠回到 80 年代「Feel The Beat」那般讓人怦然心動。Nissan 將圍繞以下三個重點目標,優先進行針對產品組合的投資。
第一,透過向現有顧客提供具有價值的車輛,鞏固現有客戶基礎,進一步強化業務。
第二,在精準鎖定的市場中,透過地域和市場細分的拓展,吸引新顧客。
第三,加強針對具有歷史性的車型銷售與行銷活動如:Skyline、Fairlady Z 等。這些光環車型正是「Feel The Beat」的代表作品之一,希望通過這些車型再次點燃顧客對 Nissan 品牌的熱情。內度對這些代表 Nissan 的光環車型感到自豪,因為它們正體現了 Nissan真正的DNA。這些車型不僅在銷售數量上具有影響力,更展現了標誌性的設計與工程精神,最重要的是體現了 Nissan 的價值觀。
此外,通過善用合作夥伴關係,針對不同細分市場和地區進行最佳化投資,能夠將資源集中在核心項目上。讓研發團隊一方面專注於核心車型,同時也透過與合作夥伴的協作來補充車輛的開發。
因此將與 Renault 在歐洲、印度及中南美地區加強合作關係;與 Mitsubishi Motors 和 Honda 則正在探討在智慧化與電動化領域的合作可能性。與Mitsubishi Motors 目前已在皮卡與電動車電池共享方面展開合作,並將積極尋求更多合作機會,以因應美國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