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量還是質量? TRCC番路站參賽有感

於7月11-13日,筆者有幸首次以副駕駛身分,與友刊媒體搭檔一同參與TRCC臺灣拉力房車錦標賽。

過往關於賽車運動,個人雖然興味濃厚,甚至包括F1、WRC等世界級比賽也多有涉獵或報導,但鑒於高昂的入門費用以及需投注相當大精力與時間,因此在臺灣最多就是參加小規模卡丁車競賽或走行會等級的獨走賽,而未能真切投入房車場地賽或拉力賽領域之中。

筆者與正駕駛Auto-Online資深編輯周德恩(右)一同參與TRCC番路站比賽。

而此次在同業好友的圓夢計畫下,筆者因此搭了順風車,有了全程觀察甚至親身參與的機會。最初,朋友以兩萬元的價格購入這輛已經無法掛牌,但卻身擁SR20DE動力的Nissan 341 Sentra,車況乍看頗糟,外觀斑駁破損,但其實引擎、變速箱、車台與避震器、排氣系統都還稱得上健康,而後經過水箱、煞車系統、進氣系統更新與全車拆空、電瓶後移、燒全套防滾籠與更換半熱熔胎等進化手段後(前前後後花費大約6萬元以及無數工時),這輛土法煉鋼的賽車總算有點樣子,再加上因無法掛牌上路因此拖至比賽場地的拖車費,以及TRCC的參賽費用以及交通住宿等支出,粗估為了參加這場短短三天5個SS的比賽(其實第一個SS因事故,我們共只跑了四個),初期大約就花上近十萬元,這還不包含許多朋友的免費零件贊助以及龍駿輪胎老闆的友情施工,否則預算勢必將爆表衝高不少。

看起來並不美好的這輛341 Sentra,其實體質還算水準之上。

若非龍駿老闆以及多位朋友的鼎力相助,這輛比賽車勢必得花上更多的時間與金錢。

以這種等級的賽車來說最花錢的其實是安全部品,單單這套防滾籠就得花上近三萬元(椅子則是找品相不佳但認證過的中古貨)。

於是乎,我們以一輛8萬元的賽車,參與了2014 TRCC番路站新手組的比賽,最終以4分55秒(周日最後一場SS3)的最佳時間完成比賽,雖然未能在競爭激烈快車如林的新手組錦標賽中拿下名次,然比起SS1僅5分32秒成績已足足進步37秒,距離優勝車手的4分頭也不致真的天地遙遠,賽車亦全身而退未遭致任何毀損或故障,算是高度符合了原先我們對於這場比賽的期待。

在四個SS的努力下,最終將最佳成績推進到4分55秒。

而在這場比賽中,多達30支車隊兩百餘輛賽車的參加陣仗頗為壯觀,乍看對於臺灣本土賽車運動開始可以樂觀以待?其實親身參與其中反倒將更加迷惘。首先,雖然區區10萬元的參賽費用顯然小家子氣,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平凡車迷,其實要多拿出這筆錢也不是件輕鬆的事,畢竟這輛車往後除了比賽之外既不能兜風也不能通勤,而之後參加比賽又得繼續花錢維修、運送、改裝與更換耗材,因此一般受薪階級,特別是這個薪水少到可憐的時代,要參加賽車運動簡直必須要有鬧家庭革命的決心才成,不然就祖上積德老爸老媽或老婆全力支援你的嗜好。

陣容堅強的車隊,背後當然就是龐大的資源與金錢。

除日系的喜美以外,法系PSA集團的掀背車也是台灣拉力賽的常客。

當然你也可以將平常代步用的車拿來比賽,單純享受與自己競速的樂趣。

而就算把一整年零用錢押在上頭,說真的以這樣的硬體規格,除非你天生技巧可比Alonso,不然上場仍多是吃灰的分,要想讓成績繼續逐漸進步,那就不會只是10萬20萬的事情而已。而隨著臺灣賽車運動氛圍日漸濃厚,場上對於安全的考量勢必也需多做思索,像是中華賽車會從今年七月中起,就明文規範凡FIA認證比賽,車手均須穿戴符合規範的護頸裝置 ─ HANS,要知道一具HANS至少要個一萬好幾千,再加上搭配HANS的房車賽安全帽一頂也又是一萬多,光是頭上的人身部品就要花上至少近三萬元,如此一來對於許多凡人車手勢必造成沉重的負擔,也直接影響車迷老百姓參賽的意願。

賽車無處不花錢,不管租帳篷、設備、拖車甚至交通住宿都得靠存摺裡的數字。

拉力賽道意外在所難免,一旦發生後頭等著的更是高額維修甚至換車費用。

而一旦參與比賽的門檻持續提高,參賽人數勢必隨之減少,但是主辦單位卻又無法因此一而再再而三提高報名費用以平衡開銷,單是本次比賽因事故耽誤時間所減少的賽段,或是比賽中突發的狀況,就有不少車隊或車手向賽會抗議並秩序大亂的情況上看,就知道管控比賽群眾並非簡單容易的事,再加上地方人士也仍多有干涉打擾,大眾媒體更無知到仍把合法封路比賽與非法飆車畫上等號,往壞處想,若因此造成主辦單位收支失衡,或尋無場地舉辦,少了比賽舞台,終究被影響最深的還是我們這些愛車人不是嗎?

看看我們帳篷旁的代步車吧,Panamera Turbo當天就出現至少三輛,誰說賽車會是平民運動了?

就這個部分來說,筆者曾與同業或車友討論過許多次,一派說法認為賽車運動畢竟也是運動,提升運動人口的素質與教育理當是最重要的事,透過機制或門檻篩選雖然不見得盡如人意,但至少起碼控制參賽品質,也間接得以提升需花大錢才可能強化的安全性;而另一派則認為在臺灣賽車運動啟蒙許久,如今終於稍成氣候時,實在不宜立刻大動作嚇跑為數眾多的普羅車手。雙方說法其實都有道理,無論看的是數量還是質量,大家都是希望這個環境能夠越變越好,但是在所有相關人士都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政府相關單位又完全不把賽車當一回事的情況下,接下來台灣賽車運動會往那個方向走,我們都得繼續好好觀察。

文=鄭捷  攝影=TRCC、鐵公雞、鄭捷

鄭捷

認為車該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消費與品味,開著一輛不對的車上街,就像穿著一雙不對的鞋般令人渾身不對勁。

入行超過8年,曾擁有Oldsmobile、Chrysler、Opel、Audi、BMW與Saab等大多數夠冷的車,曾任《Car & Life ─ 車語生活》編輯,《ca汽車鑑賞》資深編輯與主編,現為《Carstuff人車事》主筆,以及一輩子的車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