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卻至為重要的內燃機先鋒,2022 Mazda3 Fastback e-SKYACTIV X Edition

SKYACTIV-X,這個作為 Mazda 近幾年來最尖端的「燃油引擎」技術,其實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早在 2018 年的時候 Mazda Taiwan 便邀請媒體前往日本試駕,不過那時候還是一台原型車,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很完整,那時候便想著等真正量產之後一定要好好體驗一番,殊不知這麼一等就是四年....!

當然這也不能怪 Mazda Taiwan,畢竟 e-SKYACTIV X 出來的售價在全球各個市場都比普通 SKYACTIV-G 汽油引擎貴不少,要如何說服消費者多掏這筆錢出來確實考驗著行銷人員,到底 22 萬的價差值不值得呢?

2.0 e-SKYACTIV X 引擎
內燃機的極致發展

P2.png

為什麼要持續發展內燃機引擎?其實還是要回到 Mazda 對於永續發展環境的態度。雖然目前包括歐盟在內,都認為電動車才是最環保的能源,但電力的取得方式其實也是一種污染源,誠然核能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發電方式佔比正在提高,但現階段火力發電還是全球發電方式占比最大。

P4.png

因此 Mazda 認為如果內燃機引擎的效率能從現有的 40%持續增加,對於能源消耗與造成的環境污染,並不會比能源來自火力發電的純電車大多少,加上內燃機動機能夠賦予車輛不同的個性,所以在全球車廠逐步放棄內燃機研發,Mazda 這種劍指偏鋒、以「偏執狂」個性持續投入內燃機研發的車廠可說越來越少。

但「理想總是美好、現實總是骨感」,實務上要怎麼將內燃機能耐發展到極限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 Mazda 決定從燃燒效率著手,將柴油引擎的壓縮點火技術導入汽油引擎。

IMG_7596.JPG

Mazda 並不是第一個想到這個技術的,HCCI(Homogeneous Charged Compression Ignition)預混合壓縮燃燒很早就被提出,雖然燃燒方式更有效率、動力也更強,但 HCCI 會受到二大因素影響:行車模式不同的氣溫與氣壓影響,造成燃燒室溫度與進氣溫度難以控制,而壓縮時的燃燒室溫度必須控制在上下浮動 3℃以內,在正常狀況下非常難實現。

P9.png

所以 SPCCI (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就這麼誕生了,簡單來說就是火花塞當作活塞的方式來控制壓燃,同時控制點火時刻、進而控制壓縮點火的時間點,而壓縮比則是 15:1,搭配稀薄燃燒的雙模式效率。其高精準度的燃油噴射與進氣系統,在引擎進排氣溫度進行精密的控制,供油壓力以700bar超高壓霧化(當年測試車為 1000bar 預估值)噴射來降低燃油消耗並實現極致的熱效率。

P10.png

IMG_7603.JPG

為實現稀薄燃燒需要更大的空燃比,因此空氣供給單元(air supply unit)的加入就相當重要,Mazda 以魯式機械增壓器系統來達成,因為 HCCI 燃燒區間小、受溫度與氣壓影響較大,如此一來在壓燃點火的範圍內能夠大量進氣拉高空燃比,在火星塞點火時則藉由離合器切斷空氣供給(紅圈的部分)。

IMG_7599.JPG

另外為了提升油耗表現,更加入了 M Hybrid 24V輕油電系統,也就是集成式啟動馬達(ISG),能進行煞車動能回收的功效,將動能轉換為輔助電力提供給照明等車載電系設備使用,當然也讓引擎怠速時起步更加平順。

IMG_7606.JPG

總結來說,e-SKYACTIV X 「理論上」整合汽油和柴油引擎的優點,通過火花塞點火控制、高壓噴射系統和機械增壓系統的協作,讓 HCCI 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掃而空,而且量產機型只需要 95 無鉛汽油就能享受到最大的動力輸出,但說這麼多還是要實際體驗才能知道。

P11.png

P12.png

P13.png

更流暢愜意的駕駛韻味
動力提升僅是附加


DSC05356.jpg

在四年前的日本 Mines 美彌試車場上,尚未進入量產階段的 SKYACTIV-X 原型車 Mazda 便大方的提供給台灣媒體試駕,當時我就對其汽油車型擁有柴油車的初段敏捷加速反應,更能兼顧中高速順暢感受印象深刻,所以對於能夠試到量產版本相當期待。

IMG_7694.JPG

目前台灣市場的規格為180ps最大馬力與225Nm峰值扭力(與歐規數據相同,日規為190ps/240Nm),而詢問 Mazda 相關人士之後表示,由於台灣與歐洲都是採用更嚴苛的 EU6 排污標準,相較於日本市場較為寬鬆的排污法規,在輸出上無法與日規同步是比較可惜的地方,至於版本上也並非最新的改良版軟體「Spirit 1.1」,還是維持當初 2020 年出來的規格。

DSC05377.jpg

拿到車之後,瞬間感受到前中段的動力輸出反應變得更為敏捷,這都要感謝重新調整過的6速手自排變速箱齒比與換檔邏輯(最終減速比從 4.095 變成 4.367),在延後換檔、提高轉速之下,不需要重踩油門便能營造出更順暢的加速感受,而且輸出高原以及動力延伸性也相當寬裕,也就是說中低轉區間的動力釋放充分且飽滿。

IMG_5591.JPG

IMG_6651.jpg

在高速狀況下雖然輸出感受與 2.0 SKY-G 相去不遠,但深踩油門後有著更顯著且線性的加速感,過去那平庸的中後段加速力道問題也一掃而空。在不同路段開下來,e-SKYACTIV X 的改良重點不在於動力提高多少,而是追求前中段輸出反應與高速延伸性,能賦予駕駛更柔順、更精緻的輸出質感才是 Mazda 所追求的。

IMG_6772.jpg

在一整天體驗過程中,系統大部分都是以 SPCCI 方式運作,大致觀察了一下會發現作動範圍落在5000rpm 以下,基本上就是低中速域的範疇;而在部分需要急加速或是高速路段,此時就會切換到 SI 點火,但三種系統作動的過程相當細膩、幾乎是「無縫接軌」,必須要看螢幕才知道現在是哪種方式點火。

IMG_6835.JPG

當然你如果想要追求運動性,手動換檔之下升降擋的反應都很迅速,而且變速箱沒有刻意保護,因此轉速飆高至紅區之後也不會強制換檔,確實能讓人燃起「人馬一體」的興奮感。

IMG_6764.jpg

另外一個比較有感的改變是引擎聲浪,從打開引擎蓋看到那個大大的「蓋板」就知道NVH 工程確實更進一步,全車隔音棉導入不說,換檔的時候都能聽到很悅耳但不明顯的聲浪,或許就是這具引擎的附加價值吧!

IMG_6795.jpg

操控性則與標準版差異不大,避震阻尼設定適中、行經不平路段沒有多餘震動傳導至車內;而將場景轉移到山區,在前麥花臣、後扭力梁搭配 GVC Plus 系統之下,指向性俐落不說,側傾也被抑制在一定水平,呈現穩定且線性的操控感;甚至是高速過彎時,車身反應也相當迅速,車尾的跟隨性也挺好。

IMG_6702.jpg

IMG_6690.jpg

外觀內裝不變
台灣僅導入五門款

IMG_6805.jpg

有別於其他市場的 Mazda3 e-SKYACTIV X 四門/五門都到齊,台灣市場考量到市場接受度與房車萎縮等因素,僅有導入五門車款,而外型與標準版幾乎一模一樣,僅僅在車側與車尾加入「 e-SKYACTIV X 」專屬銘牌。

DSC05418.jpg

DSC05328.jpg

DSC05329.jpg

DSC05419.jpg

DSC05311.jpg

IMG_6864.JPG

IMG_7588.JPG

內裝部分則採用專屬的酒韻紅內裝,同時 MAZDA CONNECT 人機智慧資訊整合系統中新增e-SKYACTIV X 汽油壓燃引擎專屬能源流監視系統等。配備則是與「Carbon Edition Package」的 20S Signature 相同,像是附電動腰靠調整與記憶功能的駕駛座八向電動座椅、BOSE音響系統、HUD抬頭顯示器與酒韻紅真皮座椅皆納入其中。

DSC05367.jpg

DSC05372.jpg

DSC05369.jpg

image_1656952844.gif

IMG_5587.JPG

DSC05376.jpg

DSC05379.jpg

DSC05381.jpg

DSC05382.jpg

DSC05416.jpg

DSC05401.jpg

DSC05362.jpg

DSC05338.jpg

DSC05343.jpg

IMG_6844.jpg

內燃機技術的精髓
22萬的價值所在

IMG_6867.jpg

「到底值不值得多花22萬買這個動力?」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袋中徘徊,就數字層面來確實有所進步,從 SKYACTIV-G 的最大馬力 165ps 進步15ps、最大扭力 240Nm 進步 15 Nm、油耗表現從 15.2km/l 到 17.2km/l...等,但實際駕馭起來很難感受到巨大的變化倒也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這樣子說對 Mazda 來說相當不公平,畢竟 e-SKYACTIV X 投入的人力、時間與金錢都相當龐大,整套動力系統可說是「推倒重來」的方式研發,其他相關的零組件如 24V M-Hybrid、ECB 等等也都是巨大的成本投入,但既然搭載了如此先進的技術,在車型外觀與內裝部分卻彰顯不出獨到之處,這也是目前為止外界難以理解多 22 萬的價值所在。

IMG_6812.jpg

我認為 e-SKYACTIV X 和轉子引擎一樣,都是品牌技術力的展現、更是彰顯 Mazda 與其他車廠不同的所在。只是目前 e-SKYACTIV X 還處於「新生兒」階段,願意欣賞其技術價值、甚至認為「物有所值」的用戶還是少數,對 Mazda 而言最大的用處恐怕就是幫助車廠度過 CAFE 的壓力,但長久來說 Mazda 還是得想辦法在車型本身上面做差異化、同時加緊腳步持續升級這顆次世代技術的內燃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