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新聞 - CarStuff 人車事
2011年3月正式問世後,PGO Tigra 125以主打的運動性能,搭配上自豪的水冷動力心臟,除了立刻於市場上獲得消費者青睞以外,從先前Carstuff報導中可得知,其運動身手迅速的於賽道上發熱發光;而在先前的亮眼戰績後,PGO再度與知名賽事結合,2011年亞洲盃機車道路賽台灣站指定PGO Tigra 125為比賽用車,透過此國際性賽事的運動化行銷,對於來台參賽的12個亞洲機車聯盟國家,對於PGO造車水平與Tigra 125整體實力,可留下深刻印象。
由最近Audi頻頻以輕量化利曼賽車的廣告,帶領著新車即將上市的鋪陳,我們可以大膽的認定,第三季就是New Audi A6的發表時間!好巧不巧,編輯部就收到了網友拍來的照片,證實了這個想法!
為提升綠色環保國際形象,政府積極推動澎湖成為「低碳島」示範區,而綠色運輸(電動機車使用)是使澎湖能成功邁向低碳島最重要的一環;為協助達成目標,經濟部特別編列3,490萬元(含充電站設置)加碼補助澎湖縣民,除了延續8,000元或11,000元購置補助外,另配合「經濟部發展澎湖地區電動機車補助實施要點」,只要設籍在澎湖的居民購買幅合TES規範的電動機車,都能申請加碼補助,以購買「e-moving電気二輪車」精緻型每台52,800元為例,等於不到五折就可輕鬆購車,最高可省31,330 元(註)。
1959年8月26日,第一台Mini風光上市,為超越半世紀的經典事蹟神氣揭幕;傳說般的賽道戰績、驚艷世人的品牌創意,瀟灑地向世人展現Mini基因裡的獨樹一幟。今年8月Mini生日,Mini要將這股正面力量轉化為炙熱愛心,讓更多人能和Mini一起散播笑靨、感受關懷:即日起至Mini全台展示中心完成試駕,Mini總代理汎德即捐出新台幣200元予聯合勸募協會*,讓Mini與Mini粉絲的炙熱愛心與開懷傳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試駕後更可獲得限量「I love Mini」英倫風車貼一組*,記錄您與Mini一起力行慈善的熱血心意。
1986年以「最強悍之3-Series」之名問世BMW M3,除了車系性能王牌的身分外,更背負著參賽事的重要責任,問世後於賽道與量產面的成功,使其經過20餘年演進後,M3不僅成為BMW M GmbH旗下之得意之作,並已是車壇中兼具樂趣與實用的最佳代名詞。當時所開創此歷史的初代目E30 M3車型,至今依舊是諸多M3迷心目中的至上瑰寶,這些車迷們已超乎常人的熱情、超乎新車等級的照顧,讓此傳奇得以美麗流傳,此次Carstuff所見證的E30 M3聚會,共計八輛的絕美E30 M3,以打破時光法則的姿態,褪去歲月於其身上留下的痕跡,要讓1986年的光彩,再次完整併發!
最新J.D Power台灣新車銷售滿意度(SSI)調查結果出爐 ,LEXUS仍舊是最大贏家 ,且已連續第四年奪冠 。但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匹黑馬Hyundai以第五名的姿態列為其中 ,且以國產車而論 ,Hyundai僅次於Toyota列為第二名 ,超越了Honda 、Nissan 、Mitsubishi等日系大廠。
中華三菱提醒車主,在颱風期間避免進入山區、河流或海邊活動。強風大雨來襲前,記得將車輛移往較高處或空曠的地方,以免泡水,也勿將車輛停放在招牌或大樹下,以免受損。擁有天災險的愛車受損時,應將受損狀況拍照存證,作為申請理賠之佐證。
「360s全時多景賞車模組」除了傳統360度全車內裝、外觀造型的展示外,更別具心裁地搭配海灘,城市變化的豐富背景組合以及日出日落等不同時序下的光影變化,讓消費者更易於感受豪華跑車帶來的迷人風采(註1)。
1993年Nissan導入旗下小型掀背車March〈第二代〉在台灣國產,一賣就是超過10年,在台灣共創下超過14萬輛的銷售成績,2005年後Nissan停止販售March,事隔近六年,隨著第四代March在2010年問世,不斷有傳言說睽違多年的March預計在2011年在台灣投產,然而裕隆日產方面在此之前皆未發布相關詳細消息下,但卻在8月初開始的招募新血活動中,透露出March將確定重返台灣市場!
BMW M GmbH最新成員1-Series M Coupe,由於其嬌小的車身尺碼搭配上後驅設定,與家族一貫的傲人運動個性,一問世除了成為各大專業汽車媒體競相報導與測試的對象外,有件於其所搭載渦輪汽油引擎的高改裝潛力,更成為全球許多專業改裝大廠的最新目標,而繼日前1-Series M Coupe在台發表時、Carstuff所搶先報導的TechTec改裝套件後,另一專精於BMW改裝工程的RevoZport也於日前出招,高達450hp的改裝幅度,再度令車迷驚豔。
輕量化的造車科技是Audi一直以來的堅持,也是Audi引領全球車壇一股最不容忽視的力量。而做為全鋁合金造車的先驅,從1994年至今Audi已生產超過55萬輛ASF概念高剛性車身結構(Audi Space Frame)車款。儘管以汽車產業發展的整體歷史而言,每一代車系的重量幾乎都是越來越重,但透過輕量化技術的成功應用,四環品牌得以反轉重量的時間軸,讓Audi的車系一代比一代還要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