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ARTC、車輛中心)串連產業界研發的「駕駛輔助Level 3整合技術」在感測、聯網、定位、決策及驗證取得五大創新突破,10月13至15日台美同步展示於一年一度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及「美國華府台灣形象展」,同時也將於10月14日舉辦線上研討會分享技術成果。車輛中心不僅將WinBus自駕技術研發成果成功技轉給國內廠商,協助建立創新技術,並促成1.6億的台美合作自駕投資案,與美國電動商用車廠OPTIMAL集團合資成立優車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同時也將帶領自駕小巴WinBus及智慧電動巴士的自駕生態供應鏈夥伴,共同拓展美國電動巴士及自駕車市場。
交通部為提升國內車輛安全性,並保障民眾知的權利,分年積極推動臺灣新車安全評等(TNCAP)計畫。而在 2017 年6月「建議台灣增設TNCAP制度」請願出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後,歷經多年的努力後專屬於台灣的TNCAP新車安全評等制度在今日(8月25日)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見證下,於彰化鹿港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正式啟用,現場除了進行行人安全防護實驗室落成啟用典禮及主被動安全檢測能量展示活動,更於現場揭牌「TNCAP」,代表臺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正式進入營運準備,亦朝112年辦理第一次安全評等的目標更邁進一步。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的支持下,車輛中心(ARTC)試車場於今年啟用滿20年,試車場的管理團隊於近期遠赴歐洲,至匈牙利ZalaZONE試車場與德國CARISSMA研究中心,藉由考察國際指標性的智慧車輛測試驗證機構與學術研究單位,並與當地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瞭解國際智慧車輛驗證與測試設施環境的規劃,以精進測試場域的營運管理與應用服務的擴充,作為國內未來整體規劃與後續建置之參考,也預告了ARTC試車場的再進化。
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是台灣重要運輸政策,也是車廠與客運業者未來重要發展方向。然而這不是將動力系統從傳統柴油動力轉換至馬達驅動系統如此簡單而已,如何讓車體結構安全、耐用,乘客乘坐又舒適,在開發設計過程大有學問。車輛中心電腦輔助工程技術(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簡稱CAE)將可助業者一臂之力,成為搶進電巴市場的可靠推手。
經濟部技術處 mTARC主題館,今年4月20~23日再次進駐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契合時下最夯的電動車與自駕車議題,以「馭.視未來-Drive into Future」為主題,精選展示18項車輛領域科技專案成果,充分展現了法人與產業在車輛產業自動化、聯網化、電動化及服務化等四大發展趨勢的旺盛能量。
近年隨著電動車與自駕車議題大夯,以及車輛電子市場的巨幅成長,業界對於車輛先進技術相關新知的需求越來越強。不管是企業或個人,面對高速競爭的環境,車輛產業人員對自我突破的渴求強烈增長。廣獲業界肯定的車輛中心教育訓練已於近期推出2022年專業課程總表,今年課程更聚焦於自駕車、智慧聯網、電動車等車輛產業熱門議題,由專業講師傳授最紮實的實務經驗,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報名,給自己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一路領先。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ARTC、車輛中心)於今(18)日宣布與義隆電子、友達光電、奇美車電、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大聯大品佳成立「車用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共同簽署MOU,將結合上中下游產業鏈,建立國內自主車用IC顯示技術能力、開發自主設計車用AI影像暨Mini LED顯示運算晶片組、結合任意型態顯示技術,建立智慧座艙產業自主技術,研製符合國際車用影像感測晶片之ADAS應用模組與系統,並依照電動車廠(EV Bus、EV Car)智慧座艙需求,結合艙內外感測AI技術,打造車輛智慧化的關鍵技術,提升產業價值,建造車電護國群山。
新的年度即將進入春暖花開,歡喜出外旅遊之際,人人都希望快樂出門、平安回家,行車安全是用車人最重視的課題。輪胎是車輛唯一接觸地面的重要零件,根據調查發現,「爆胎」是高速公路的「前十大殺手」,其中小貨車和轎車的爆胎事故佔比超過一半,所以上路前檢查胎壓,適時更換輪胎,為自己的行車安全「胎舊換新」一下是最基本的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