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的Uber帶來大眾交通運輸服務的改變,它是網路衍生的便利服務,也是實現共享經濟的範例,可是若沒有遵行法規、誠實繳稅、保障司機與乘客保險規範,再好的便利服務也是枉然。
因此國內合法的計程車業者,對於Uber這樣投機取巧的行為大感不滿,上街頭抗爭,為了就是爭一口氣,可殊不知少部分計程車業者的服務態度、品質不佳,才會讓Uber趁虛而入。
這樣的爭議只有增沒有減,即便政黨輪替,依然沒有看到配套方案或是祭出鐵腕政策,且在小黃司機們上街抗議後,交通部長賀陳旦先生對著眾家媒體悠悠的說,考慮建立台灣Uber。
此話一出,甚覺得整個交通部的內部資訊傳達是否不順暢,因為早在今年5月,台灣已經出現與Uber相同的平台服務,不同的是這是「完全遵照台灣法規建立,納稅、保險的APP叫車服務Join Me」。
Join Me總經理于蓓蒂表示:
「之所以會架構這樣的APP服務,就是看中『共享經濟』市場。台灣也許很多人都想爭食這一塊,但企業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卻『誠意、誠實、誠心』。Join Me在成立之初,就不走取巧之路,這會讓我們慢一些,但這是態度。
尤其我們花最多時間在審核職業駕駛身分,雖然我們是APP媒合服務,但我們不能只在雲端做網路,要做平台,就要能為使用平台的雙方,架構最基本的安全需求。」
「我們本來每一塊錢都會開立發票啊,企業納稅是義務,Join Me全部都能做到,所以其實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服務(如Uber)為什麼做不到?有些商務貴賓,直接上網就能印發票了,向公司報帳就很便利啊,不用email來email去的。」
再來談及企業責任。
Join Me總經理于蓓蒂認為,「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Join Me是能被認可的網路平台,就是交通部賀陳旦部長所說的『台灣Uber』 (雖然部長似乎不清楚…),而且我們的Join Me是確實已經在營運中。」
雖然Uber擁有龐大資源,但從不尊重地方政府,也不願意申報營業稅金。當然我們可以要求政府有改革效率,但不是這種挾持的強硬態度,這種便宜行事、你能拿我怎麼辦的態度,Uber的案例,對於合法經營的企業而言非常不公平。
或許Uber可能帶來服務品質的相對思考,只是若不能站在公平的起跑點上,那舉著破壞式創新的大旗子,是不是每個人、每家公司都可以暢行無阻了?
企業都想擁抱民意,但挾持民意就很惡意了。
在話題炒作下,有些民眾以為現今業者不願意升級,或不願意提供更高滿意的服務,只會排擠外來份子,其實這完全不能夠混為一談。
遵行法律規範,基本就是企業對於服務本身與客戶間的承諾。況且誰真正為消費者權益把關? 或許有些消費者可以發豪語說發票不要,那乘坐保險呢? 若沒有保險,交通上出意外了,想請問Uber,只用豐沛財力來解決嗎?其他的法規刑事責任能規避不負責嗎?為什麼要求他們把保險說清楚,重點在這裡,基本安全是不能妥協的。
「Join Me不是要做那種只靠網路傳遞訊息的冷冰冰的平台,Join Me的名字就是希望有共同需求的人,能一起加入服務或被服務。」于總經理說:「我們不能解釋為什麼擁有很多資源的Uber不能合法經營台灣市場,不過,確實我們在建構與推動Join Me時,也是面臨著極大的困難。比如說,租賃車本來就車源比較少,跟車行簽約、司機審核、註冊的程序又更複雜,這些都讓我們起步維艱。5月Join Me試行營運時,第一批願意支持我們的消費者,相對沒有足夠的車輛可以提供服務,這對我們來說是很煎熬的。」
「還是要合法經營啊!(笑)」
「法令修改對我們也有好處,因為會有更多的司機加入市場,但在政策確定之前,正規經營是唯一的路,這是要面對消費者的,我們不拐彎走。」于總經理柔軟卻堅定表態。
透過Join Me了解到其實合法的網路平台並非海市蜃樓,但還是期盼政府機關正視問題,無論是輔導業者亦或是加速擬定配套方案,而非搞不清楚現況,而隨意開立支票貽笑大方。
台灣的法規或許跟不上時代,有時候危機就是轉機,這些日子Uber、小黃司機抗爭等,或許這也能替台灣個人化交通運輸市場帶來改變的契機。
Join Me產品相關訊息,可查詢:
◎ Join Me(使用者) https://goo.gl/3qp3zU
◎ 揪接送 (司機版) https://goo.gl/0xuZ3d
◎Join Me FB粉絲團 : https://goo.gl/KyIBHt
◎Join Me 官網 : http://goo.gl/B6qMgL
*目前僅提供北北基桃地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