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為什麼超跑總容易出事 ─ 從林志穎那輛R8 Spyder事故談起

2月18日,藝人林志穎名下所擁有的一輛白色Audi R8 Spyder,出借給好友後,於凌晨在台北堤頂大道失控撞上護欄,所幸人員平安。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許多人關注在R8 Spyder一輛要價多少,或是到底會不會向好友求償這些事的時候,這裡想探討的,其實在於為什麼,每每超跑上路總讓人感覺替別容易出事。事實上,從去年4月載著觀月雛乃在淡海新市鎮撞擊起火的紅色Lamborghini Aventador LP700-4、5月幾乎同一地點出事的螢光綠Gallardo LP560-4、12月桃園的黃色McLaren 12C到這次林志穎友人的R8 Spyder,每宗超跑車禍,總能引起新聞媒體與閱聽人如蒼蠅般的瘋狂追逐,然而,超跑真的就只因為快,所以經常出事便成為其必然的命運嗎?

 

去年底栽掉的McLren 12C,也是款電子循跡系統保護周全的防呆後驅超跑。

 

關於這部分,我想必須從兩方面說起,第一是從車的部分來看,首先,超跑基本上就是動力與速度遠高過一般車型的汽車,整體架構與設計皆以提供高速行駛與極限操駕為主軸,因此除了動力強勁、空力效應優異以外,同時也擁有更均衡的配重、強大的循跡性能與最高規格的安全防護,在某方面角度來看,由於極限更高、設定考量更周全,超跑其實是遠比許多平價車款還要更安全的交通工具。

 

稍早讓好萊塢演員保羅沃克(Paul Worker)死於非命的Porsche Carerra GT,安全性與極限都絕非常車可及。

 

不過,凡物體必有其理論物理極限,上述這些種種優勢,邏輯上其實就是為了因應超跑更高速度所提供的合理後盾與保障,一旦超過極限,也就是失去四只輪胎與地面接觸的丁點面積後,車輛失控甚至進而發生碰撞自是在所難免,簡單的說,因為車輛過度讓人信賴,所以才會越開越快,然一旦快到超出極限,悽慘後果仍是在所難免。

 

以這次的R8 Spyder或去年發生好幾起的Lamborghini車禍來說,這些四驅超跑之所以一反傳統超跑的MR、FR驅動配置,正是為了提供容錯度更高的操控特性,好讓更多超跑初心者直接跨過門檻得以盡情駕馭,不過就是因為種種防呆措施太過嚴密,反倒常常讓人不知道車輛與駕者本身極限究竟何在,進而一不小心就做出超出自己與車輛能力之外的事。

 

像是Lamborghini多數的產品皆為四驅設定,易控性雖然增加,但真要失控起來甚至更難挽救。

 

而從人的觀點出發,過往許多超跑車主,其實通常是歷經過一般性能版本車款、純種跑車、高級跑車乃至超級跑車等循序漸進的升級,因此儘管當年超跑更加桀傲難馴也更危險,卻不見得事故發生率更高;現在,越來越多原本其實不算發燒級車迷的新興富豪、藝人或暴發戶,也開始喜歡購入超跑當作代步工具甚至玩具,當你從馬力一二三百匹房車一下子跳進動輒500匹以上的極速領域,原本沒有完整駕駛訓練甚至沒有太多快車體驗的駕駛人,自然容易因情緒、因路況甚至因為無厘頭的原因而在道路上做出種種不理性、不合理的駕駛動作,再加上臺灣本來就不是一個重視駕訓或駕駛道德的國家,路上車輛也常不守規矩動向難以預期,因此出事機率自然高上許多。

 

 

過往許多超跑買家,往往都經過一段進階之路(圖為1984年的288 GTO)。

 

所以,即便之於我們這些經常參與國內外高階駕駛訓練的汽車媒體人,每當有機會駕駛超跑時,特別是在一般道路而非在賽道上,通常依舊戰戰競競小心翼翼,其中部份原因固然是因為要價不斐,更重要的還是在於畢竟不是個人每日駕駛車輛,因此對於其個性與極限絕對不算熟悉,淺嘗這些工藝精品的美好即可,犯不著一見到快車就定要拉去拼命。

 

至於如果身為車迷的你,那天也有機會開到甚至買到這些朝思暮想的夢中精品,千萬記得,先慢慢體會她的脾氣與美麗,多相處個幾天時間,再來盡情享受所能帶來的快感也不遲啊!

 

 

文=鄭捷  圖=各原廠

鄭捷

認為車該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消費與品味,開著一輛不對的車上街,就像穿著一雙不對的鞋般令人渾身不對勁。

入行超過8年,曾擁有Oldsmobile、Chrysler、Opel、Audi、BMW與Saab等大多數夠冷的車,曾任《Car & Life ─ 車語生活》編輯,《ca汽車鑑賞》資深編輯與主編,現為《Carstuff人車事》主筆,以及一輩子的車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