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你的年輕熱情,2019 Toyota RAV4 2.0 汽油旗艦版試駕

當其他車廠還在堅守房車市場的時候,Toyota 老早就洞燭先金以 RAV4 攻下一片天,自1994年開始至今已經25年,也從最早的戶外休閒取向一路慢慢的演化成都會取向的休旅車。雖然這些都是隨著消費者喜好而「更動」,不過也讓 RAV4 與其他對手同質性越來越高。因此第五代 RAV4 研發之初就開始省思要如何突破,最終回歸到一代的「Go Anywhere」戶外休閒風格。

這個轉變當然對於習慣了「乖乖牌休旅車」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會不大習慣,但隨著露營等戶外休閒活動開始盛行,年輕一輩的消費者更願意花時間出外郊遊,因此這次的轉變可說是「恰到好處」。而這次試駕我們先選了 2.0 汽油車型,2.5 HYBRID 車型也同樣會在本週進行試駕。

狂野不羈的野性外觀

IMG_6682.jpg

當我看到 RAV4 實車,第一個念頭就是「真的很美式」!有別於過去 RAV4 是以都會斯文樣貌為主,新車以「Adventure&Refined」二大核心,沿用 FT-AC 概念車「多角形」設計元素,將塑料範圍面積大大提掏,遠看其實很類似 4Runner、Tacoma 等北美向 RV 車系。當然為了符合不同消費者的胃口,RAV4這次共有二種外觀造型:Adventure/一般版,在細節上有所不同。Adventure 是越野戶外為主、一般版則是走稍微內斂但又帶有一絲狂野的細節處理。

IMG_6598.jpg

從車頭望過去,倒梯形 LED 大燈組結合八角形水箱罩、倒梯形進氣口與銀色下護板,在視覺上更較現行款來的寬大,更具氣勢。車側部分是藉由多樣肌肉線條營造出「硬漢」風格,搭配厚實的D 柱與一道黑色線條,營造出更為安定的樣貌。但筆者覺得可惜的是,這次可能因為成本考量,汽油高階車型具備的行李架通通都不見了,只能在 2.5 Adventure/2.5 Hybrid E-Four 上面看到。

IMG_6602.jpg

IMG_6603.jpg

IMG_6644.jpg

IMG_6640.jpg

IMG_6643.jpg

車尾造型也是頗受好評的地方,遠看會誤以為是老大哥 Highlander。其實這都是因為 LED 倒梯形尾燈組結合牌照框與大面積後銀色下護板所造成的「倒梯形」與車頭相呼應,不僅具備寬體的樣貌,更帶著些許 Lexus 車型的影子,而後來稍微研究了一下總工程師的背景,發現他原來也有負責 Highlander,因此外觀會有那麼一點相似就不足為奇了。

IMG_6636.jpg

高質感無所不在的內裝

IMG_6512.jpg

過去 RAV4 的內裝質感相當普通,大量的硬塑膠輔以小量皮革環繞整個車室空間,看著摸著都有種廉價感。不過新車大破大立,還刻意組了一個「Takumi團隊」來針對上代車型的缺點做改進。

IMG_6443.jpg

從「直來直往」的開闊水平風格中控台開始,搭配大面積鋪成的高質感軟質塑料與皮質包覆,銀色飾版的適當點綴讓車室看起來毫無壓力、摸起來也相當不錯。中央鞍座則整合 EBD電子手煞車開關、排檔桿等,人體工學更符合一般人的習慣。

IMG_6514.JPG

另外這次比較有感的,就是車內視野變得更為開闊、死角變小,這都有賴全新薄型A柱同時位置向後移,同時車外後視鏡改在門板上,實際駕駛上跟前一代死角多的狀況相比更容易判位。

IMG_6446.jpg

 

IMG_6475.jpg

IMG_6476.jpg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 RAV4 的總工程師 Yoshikazu Saeki 是個熱好戶外活動的玩家,因此在設計 RAV4 的時候強力主導要回歸到初代的調性,而內裝設計也處處可以展現其「貼心」的一面。舉例來說,大家都不太會注意到旋鈕回饋力、車內握把摸起來的感覺,但總工程師卻針對這些項目導入了橡膠材質,如此一來即使你在戶外戴著手套也能輕鬆地控制或是關上車門;而按鍵的設計也是依照此一想法進行開模,以更為自然的角度來使用車內各項功能。

IMG_6520.jpg

IMG_6537.jpg

IMG_6441.jpg

配備差異主在4.2吋中央 MID 儀表板與7吋中央 MID 儀表板的設定,另外就是空調系統區分成普通恆溫空調與 S-Flow 智慧型左右獨立雙區恆溫空調等,PVM 環景攝影機、足踢式感應電動尾門、8具感應雷達這三項配備則是 2.0 旗艦以上車型,最後全景天窗、無線充電版則是頂規 HYBRID 才會出現。

IMG_6440.jpg

IMG_6457.jpg

IMG_6459.jpg

人與車溝通的橋樑-Drive+ Connect 智聯車載系統

IMG_6477.jpg

當然這次比較特別的,是換裝了全新車美仕的 Drive+ Connect 智聯車載系統,標準車型具備 9 吋 Wi-Fi 版本,而這次試駕的為頂規 9 吋 4G 旗艦版本(內建中華電信eSIM),多出了智慧導航(附即時路況/停車/即時油價/即時天氣)、一鍵救援與 24H 愛車守護等功能,這些都可以搭配 Drive+ APP 一同使用。而要注意的是,雖然試乘車上面有 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但這是要選購的。

System.jpg

雖然大多數人會覺得為什麼不安裝原廠的主機就好,不過這次車美仕打出的智聯車載系統,其實正好切合去年豐田章男社長打出的「Connected Car」概念,功能也與 ITS Connect DCM 車機功能相當類似,差別只於車美仕主機目前沒有線上即時秘書可以使用、以及沒辦法用 LINE 與車機進行溝通等。

IMG_2205.PNG

IMG_2207.PNG

IMG_2208.PNG

也就是說,和泰希望藉由車美仕智聯車載系統,進一步提供高附加價值的雲端服務,串起車主與車輛之間的橋樑。只可惜目前提供的功能不夠多元,所以「車聯網」的優勢還顯現不出來。但在前四年免費年費的優惠之下,等服務一一到位後相信這套系統的價值就能展現出來。

TSS 2.0 全車系標配

IMG_0304.jpg

除了標準七具安全氣囊、VSC+TRC 等基礎配備以外,結合單眼相機與毫米波雷射雷達所構成的Toyota Safety Sense 第二世代 「 PCS 預警式防護系統」、「LDA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AHB 智慧型自動遠光燈控制系統」、「ACC 主動式車距維持系統 」等也是全車系標準配備。

System2.jpg

另外還有停車輔助雷達、倒車影像、BSM 盲點偵測,而 RCTA後方警示系統則是以PVM環景影像輔助系統取代。至於針對許多消費者在意的問題如 PCS 到底有沒有輔助煞車?LDA會不會自己拉回來?這次 TSS 2.0 的 PCS 預警式防護系統是有具備主動煞車輔助功能的,同時LDA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也具備轉向輔助功能,當系統發現車子偏掉的時候會自己抓回來。

GA-K 平台的魅力、放大的車室空間

IMG_6430.jpg

尺碼上 RAV4 為 4595mm x 1855mm x 1700mm,軸距為2690mm,比起現行車款短了5mm,但由於軸距加長了30mm,因此後座空間放大不少。當然 RAV4 換上 GA-K 平台也是功不可沒,過去以 Corolla 為基礎的設定如果要將車子「放大」,就必須在各方面都要壓迫在極限,而這次升級到與 Camry 相同的平台後,工程師可以以更聰明、更實用的角度來規劃車室空間。

IMG_6438.jpg

IMG_6437.jpg

實際乘坐的空間部分,可以感受到加長 30mm 的威力,以筆者 168cm 坐進去後座,頭部空間至少有二個拳頭、膝部空間也同樣為二個拳頭的大小,加上椅背可調二段,乘坐感真的好上許多。

DSC_8291.jpg

行李箱空間在五人座的狀態下為580公升,比起上一代的 547 公升放大不少,但令人驚豔的是底板不再是高低起伏,而是平整面的狀態;而全部攤平雖然原廠沒公佈公升資訊,不過內部深度為1015mm,最寬距離為1499mm。 另外行李箱底版其實有雙層向下調整與防水材質,可以因應不同狀況使用。

IMG_6500.jpg

IMG_6502.jpg

IMG_6522.jpg這次RAV4在後行李箱設計了二個「把手」,有趣的是他可以當作懸掛衣服或是其他用途使用,相當切合「戶外休閒」的概念。

新動力、新平台加持,操控動力更上層樓

IMG_6496.jpg

車身結構平台上,現行 RAV4 是採用 MC-Platform 平台建構而成,不過為了迎合北美地區與日本市場,這次第五代 RAV4 為了容納更大的動力系統與四傳結構,因而改採與 Camry 相同的 TNGA-K 平台。車身鋼性提升 52% 不說,車身重心也有效降低,配重也變得更平衡。

動力總成台灣市場部分導入了三種規格:2.0 M20A-FKS Dynamic Force Engine 、2.5 A25A-FKS Dynamic Force Engine 與 2.5 A25A-FXS Dynamic Force Engine THS II Hybrid,而這次試駕的重點則為 2.0 ,其實就與 Auris 上面為同一具,數據上其最大馬力為173ps/6,600rpm、最大扭力 20.7kgm/4,400~4,900rpm,搭配 Direct Shift CVT 模擬十速變速箱,平均油耗為 15.1 km/l。

IMG_6455.jpg

Mode.jpg

雖然說 Toyota 還是沒有採用渦輪增壓、而是維持線性、順暢的自然進氣動力,但這具動力在市區行駛時就有不差的動力輸出,而新的CVT 在動力傳遞上十分直接,稍採大力點油門動力就會源源不絕的輸出,在高速下的動力輸出也相當飽滿。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引擎聲浪在中高速會稍微明顯了點。

IMG_0464.jpg

TNGA 系列的 GA-K 底盤架構已經是筆者第三次體驗,但放在 SUV 上面倒是第一次,前麥花臣、後雙A臂的結構大家並不陌生,不過懸吊阻尼設定上還是偏向舒適取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通過不平路段的碎震抑制相當出色,將過去碎震明顯的問題全面改善。

IMG_0584.jpg

而在過彎時,全新的RP-EPS電子轉向系統也提供更靈敏的轉向反應,連帶幫助車頭指向性的提升,不過老實說你還是可以感受到重心正在不斷轉移,但厲害的是循跡力也不會有大變化,反應相當中性。最後過去讓人有所微詞的 NVH 靜肅性方面,這次高速、市區行駛時沒有多餘的胎噪傳導至車內,風切聲也少了許多,能夠感受到其底盤隔音與抑震表現的進化。

IMG_0539.jpg

RAV4 問世了 25 年,從曾經找上「木村拓哉」代言成為「年輕人喜好度第一」的SUV 轉型成家庭取向的 SUV,尺碼越來越大、車型選擇越來越少,最終轉變成保持「中庸之道」的車型:什麼都很平凡、想不到買什麼車買它就對的「乖乖牌」。

IMG_6630.jpg

幸好豐田章男上台後開始秉持著「build better cars」的大方向,讓 RAV4 第五代於外觀、內裝或是動力底盤總成各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沒有太明顯的缺失,而且多了過去三四代沒有的「狂野外放」的形象,這點相當切合年輕人的喜好,也難怪這次販售重點鎖定30世代的小家庭為主。

IMG_6672.jpg

除非你真的在意稅金、主動安全配備完整度與 USB 插孔不夠多的細節,RAV4 這次簡直就是「大殺四方」、「不留活路」可以形容。但就筆者而言,還是對於 Adventure 比較有興趣,畢竟這次改革最亮眼的還是那套 4WD 系統,當然也只能日後再找時間去測試了。

IMG_6619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