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uki【試車報導】新闢戰場!Swift GLX試駕

近來百家爭鳴的掀背小車市場,充分反應出整體用車環境與景氣背景,油耗逐漸高漲、用車環境越趨擁擠的狀態下,無論年輕族群首購選擇、或家中第二部車輛的選購邏輯,掀背小車已成為了當紅優選;在此潮流中,2005年問世的Suzuki Swift成為不可缺席之重要成員,而歷經近六年時光後,新世代Swift再度登台,從國產身分改為進口,能否再度突圍創下銷售高峰?此次試車報導,我們從市場背景開始。

 

時光倒轉,回至2005年時空背景,當時台灣掀背小車市場,國產級距中,以長青樹Nissan March為首,另有Hyundai Getz、Suzuki Solio等車型,而論歐系進口車款,則僅有Fiat Panda、Opel Corsa、Peugeot 206、VW Polo等選擇,在一票熟面孔的陣列中,打著日系經濟、歐系操控的Swift問世,以國產化的競爭力價格,立刻獲得廣大市場好評,從道路上極高的能見度,便可知其受歡迎程度。


六年時光過去,由於Suzuki與太子汽車的分道揚鑣,金鈴汽車重新站穩腳步後,新世代Swift以進口之姿再戰市場,在世代更新、國產更換至進口身分後,價格上揚至58.8-62.8萬水平;六年時光內,Swift歷經一個世代的進化,但其所處的台灣市場中,掀背小車熱鬧非凡,暢銷的如Toyota Yaris、Honda Fit、Mitsubishi Colt Plus等逐漸加入戰局,歐系也有著世代更新的VW Polo與雙生車種Skoda Fabia卡位,別忘了還有Ford Fiesta、Mazda2等狠角色,與過去相比,除了產品週期十分「年長」的March與Solio退休外,Getz與Panda也正式下台一鞠躬,但後來到位的後起之秀,各具特色,競爭之激烈,可說是台灣汽車市場所空前,在猛烈戰火交峰下,進口之姿的Swift如何插旗再戰?掌握有利價格,是金鈴汽車揮軍進攻的第一招式。

 


具備Swift GL與Swift GLX兩車型等級的產品編成,其中此次所試駕的頂級車款Swift GLX,更大方導入豐富配備,如六具SRS輔助氣囊、自動恆溫空調、四輪碟煞、多功能方向盤、前霧燈等,加上其進口身分,與國產對手相較,在小幅的價格差距內,顯示其不俗的C/P值,而要與進口對手比較,在目前幾乎清一色落在〝6-7〞字頭的B-Segment進口掀背小車,依舊提供58.8萬入門選擇的Swift,似乎也達到了引人注目的第一印象優勢。


姑且不論六年時光中,車價的此般成長是否屬合理範圍,但從對手的價格帶分佈,全新Swift依舊相當聰明的於激烈的戰火分佈中,找到了一塊值得開發的處女地,而在首波卡位戰交出漂亮成績單後,接下來的考驗,便是真槍實彈的殘酷測試了。

 

經歷六年,Suzuki Swift換世代再戰台灣市場,實力如何?此篇試車報導將深入分析。


親見新世代Swift,乍看下著實很難與過去車型拉出差異,極為相近的車身線條,需仔細端倪,方可於車身頭尾查覺出那麼點不同,且在近似的格局中,也難以發現達90mm的車長增加,但坐進車室內,無論前座的駕馭,或後座的旅程享受,全新Swift的改變,輪廓會更為清楚明顯。

 

面機放大且拉長的頭燈,搭配上從引擎蓋延續而下的立體線條,豐富了新世代Swift的視覺層次。

 

尾燈同步予以放大,但那著稱的腰線與C柱造型依舊。

 

後視鏡LED轉向指示燈為Swift GLX車型專屬配備。

 

全車系皆配備185/55R16規格輪胎,不過GLX車型為前後碟煞,GL車型則為前碟後鼓。


近來引擎科技的縮小化潮流,全新Swift也跟上了,但與歐系車廠不同的是,排氣量縮小的同時,並無採取增壓技術對應,因此在油耗經濟面提升後,卻同步縮小了整體輸出動力,且傳統的四速自排變速系統搭配,從1.5升改變為1.4升的全新Swift,動力上的表現是沒有讓人有太多期待的。

 

全新Swift搭載1.4升VVT DOHC 16V自然進氣汽油引擎,可輸出95.1ps/6000rpm最大馬力,與13.3kgm/4000rpm峰值扭力。

 

搭配傳統四速自排變速系統,具備OD超比檔設計。


輕巧的起步,是日系車款不變的特色,但當速度提升後,力道的湧現感相對線性下滑,需等至轉速拉升至近4000rpm左右後,加速力量會重新上揚,不過幅度並無太大驚喜,反倒是引擎的運轉精緻度值得肯定,縱使轉速高升,引擎並不會出現聲嘶力竭的吃力反應。

 

起步力道輕盈,但中速的加速反應較為平順,要待轉速再行拉高後會有另一波的動力湧現。


市區代步,此般的輸出特性足以應付,但如拉長行駛距離,於車流量較少的郊區地帶,如要滿足小幅熱血的駕駛慾望,此具原廠代號K14B的1.4升VVT引擎較為吃力,且傳統四速自排設定也無法給予更多的駕駛自主性,但要論油耗經濟表現,從過去13.9km/L躍至15.9km/L的平均油耗成績,倒是更為清楚說明其整體動力設定重點。

 

此動力以市區代步為主,如全員滿載遭遇爬坡需求,則會顯吃力;但此引擎精緻度表現出色,沒有過度聲嘶力竭的狀態出現。


動力的平順,讓人轉移焦點至其底盤設定,承襲過往歐風化的Q感設定,改款後的Swift於懸吊設定上更顯細膩,紮實度與撫洞能力提升,對應於台灣惡劣路況,可保有一定程度之乘坐舒適感,且同時不減駕駛手感。整體操控極限以穩定調性為主,後軸沒有太多的浮動躁進,高速時的穩定性同樣可圈可點,相當符合當前車壇小車之設定主流,穩定為主,舒適不俗,全新Swift的運動身手,以此動力與定位參考,沒有太多可挑剔處。

 

歐化的懸吊設定,兼顧操控樂趣與舒適性。


乘坐於後座,就如同握上方向盤後的感受般,可察覺出改款前後差異,過去較為緊湊的後座空間,透過2380mm拉長至2430mm的軸距長度,後座空間稍微改善,以170cm身高入座,如圖示般的餘裕表現,頭頂距離車頂篷不到一個拳頭距離,膝部空間則稍有進化,不過相較於同級對手,空間表現依舊不是Swift的長項。

 

拉長的軸距反應在後座縱向空間上,但也沒有太過於突出的表現。

 

以筆者170cm身高乘坐後座,頭部距離頂篷不到一個拳頭距離,膝部空間則改善較大。

 

透過後座椅背6/4分離機制,可將原有210公升容積的後廂往上提升,而後廂內也具備照明與直立式千斤頂放置空間。

 

簡易操作的後椅背前傾功能,可惜無法與後廂形成一完全平面的置物平台,不過後廂底盤下方另規畫一置物空間,且隔版設計聰明,可斜角固定利於放置物品。


由於試駕車型為頂級的Swift GLX車款,除了明顯進步的內裝質感外,配備的搭配思維也以實用為主,六具輔助氣囊的搭載,更是讓人肯定金鈴汽車的安全堅持,從此面向切入,Swift也沒有啥缺點可放大。

 

內裝控台造形設計延續車頭U形線條,質感呈現也有一定程度進步。

 

剪單的四環儀表內,中央整合多功能行車資訊顯示幕。

 

多功能方向盤整合音響控制介面,GLX車型還具備方向盤四向調整功能,GL僅高低調整。

 

前排精心規畫了多處置物空間,對於零碎物品放置相當便利。

 

控台最下方除了置物盒外,另有一Aux-in插孔。

 

頭燈高低可調與前霧燈開關設置物方向盤左側,後霧燈開關則整合於大燈開關撥桿上。

 

四個門板皆具有置罐空間,而附手席椅背也提供掛勾。

 

免鑰匙開啟/引擎觸控啟動系統為GLX車系專屬。

 

GLX車型將六具防護氣囊列為標準配備,GL車型則僅有雙前防護氣囊。


與國產對手相較,Swift除了進口身分的差異外,在不大的價格差異中,以質感、操控特質、市場口碑與配備面見長,但論空間機能、動力表現等則較為弱項;至於與價格較為高昂的歐系對手相較,全新Swift則顯現出其動力科技的平凡,雖然這也反應於其較低的價格帶上,但以此級距諸多年輕買家偏愛的駕駛操控樂趣而言,多數採用增壓引擎搭配雙離合器變速系統的歐系對手,於此點佔得上風,但若要牽扯上後續保養成本的範疇,又得要消費者多多斟酌思量了。

 

全新Swift提供一定的駕駛品質,質感呈現也不俗,但於空間與動力表現上較為弱項。


不俗的產品本質,搭配上聰明的制價策略,全新Suzuki Swift其實在看似相當擁擠的掀背小車市場中,佔得了一席之地,也清楚的與對手拉出一定的市場區隔,相信聰明的消費者們,也可發現Swift於市場中的獨到之處。

 


Suzuki Swift GLX五視圖與基本規格:

 

 

Suzuki Swift GLX

售價(萬元) 62.8
引擎型式 直列四缸 VVT-DOHC-16V
排氣量(c.c.) 1372
最大馬力(hp/rpm) 95.1 / 6000
最大扭力(kgm/rpm) 13.3 / 4000
全長(mm) 3850
全寬(mm) 1695
全高(mm) 1510
軸距(mm) 2430
車重(kg) 1035
前煞車 碟煞
後煞車 碟煞
前懸吊 麥花臣
後懸吊 扭力桿
輪胎尺碼 185/55R16
傳動方式 FF
變速系統 四速自排
油耗值(km/L) 能源局歐規測試成績:15.9km/L

○─配備清單

○─質感呈現

○─底盤設定

X─空間表現

X─動力表現

 

文=葉毓中  攝影=李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