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民移動生活 ─ 臺灣家庭用車沿革

自70年代經濟開始起飛後,在臺灣,汽車不再全然是專屬於權貴階級的消費用品,僅管價昂依舊,但隨著消費力提升,也漸漸走進普羅家庭的生活之中,並伴隨許多人的成長記憶。

然而,原本貌似永遠〝明天會更好〞的臺灣經濟,經過了80、90年代的極盛而衰,然後進入21世紀而後又過了10年有餘,臺灣社會很遺憾的開始走回頭路,主流的中產階級對於許多消費開始從鋪張轉向節制,對於高價消費財 ─ 汽車產品的購買當然更加保守,由此而來,像是國產中大型房車的式微,或是平價進口車的萎縮,再再都顯示消費力向下緩跌的趨勢,於是乎,如何將錢花在刀口上,用有限的預算購買一輛符合全家人需求的交通工具,成了台灣中產用車族群共同的期盼與願望。

正因此,我們找來大改款Nissan Livina與也在去年同樣進行改頭換面手術的Mitsubishi Colt Plus,來一場中產階級入門家庭車的捉對評比,取其實惠的售價以及實用的空間為出發點,提供家庭買家購車時的參考。不過,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先一起回顧台灣家庭用車的演進史,看看經過了這三四十年,臺灣中產階級汽車消費市場是不是真的越走越回去?

 

1970年代...

說起台灣的車市,當然絕對不是從1970年才開始,受惠於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大批有錢且不吝消費的有錢人,汽車在50、60年代的台北,倒也不是真的如何稀罕的東西,不過,當時路上跑的除了貨車、公車以外,多半都是黑頭大車等身分地位表徵,對於平民百姓來說,真正汽車開始走入許多家庭生活之中,泰半始自1970年代,在這個時期,包括福特跑天下(1973年開始台製的Ford Cortina)、裕隆速利(1974年開始台製的Nissan Sunny)甚至三陽喜美(1977年開始台製的Honda Civic)陸續推出,讓普羅百姓也開始有了值得憧憬且可能達成的目標。

70年代國產代表作福特跑天下(圖為歐規Ford Cortina Mk V)。

也在此時期國產化的三陽喜美(圖為日規一代目Honda Civic)。

 

1980年代...

80年代臺灣社會經濟承接起70年代的美好,更多的平價車進入這個新興的市場,一時間百花齊放,除了速利與喜美持續推出改款車型,臺灣福特六和也以轉為日規系統的全壘打(Ford Laser,亦即當時的Mazda Familia,也是後來的323以級現在Mazda 3前身)加入這場國產車大戰,再加上歐系國民車品牌紛紛侵門踏戶,直到80年代末期,包括Fiat(Uno、Tipo)、Seat(Ibiza、Malaga)、Peugeot(205、305)、Citroen(AX、BX)乃至美系諸如Pontiac Sunbird等車款,都是相當強勢的平價產品,當時幾乎所有家庭的第一輛車,都是在這些國產與進口車中做選擇。

所有人的共同回憶 ─ 裕隆速利303(圖為日規Sunny,最前方三門款當時國內並未生產,下一代速利311才有國產三門版)。

如Fiat Uno這樣平價進口掀背車,在80年代末走向巔峰。

 

1990年代...

臺灣的經濟在1990年代中達到了極盛期,直到90年代末期亞洲金融風暴開始經濟成長才漸漸趨緩,於此同時,臺灣社會也陷入了極其狂熱的金錢遊戲之中,消費行為與思維和現在新富的中國頗有雷同,此時此刻,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高級品牌變成進口車銷售榜前十名固定成員,而平價汽車則正式成為大多數家庭的民生必需品,包括Nissan、Honda、Ford等國產品牌持續發光發熱,現今市場龍頭Toyota與Mitsubishi也在此時期加入國產車戰局。

90年代Honda Civic仍是50萬元有找的平價家庭房車。

Nissan March的導入,成為臺灣個人用車普及化的開端,當然,家庭買家也同樣喜愛。

而也在同一時刻,臺灣市場平價品牌也開始將旗下車款等級編成擴大,家庭用車不再專指某一級距或某種車型,有人還是只接受房車,有人則希望省點錢購買掀背車,像是Ford Festiva與Nissan March便成不同思維更低門檻首購車款的代表,而平價進口市場部分在90年代則略顯萎縮,不過依然有著諸如Opel Corsa、Chrysler Neon等車款撐場面,而無論何者,其實都已足夠符應小家庭用車的需求。

Chrysler Neon是90年代中期相當重要的進口產品,以平價進口車身分搭配豐富安全配備見長,也可能是台灣市場最後一款熱銷美國車。

Toyota Tercel在當時擄獲了不少保守派家庭買家的青睞。

 

21世紀...

很遺憾的,時序進入21世紀後,地球並未像小時候心中擘劃的藍圖,車仍不在空中飛、我們也沒能力殖民外星球,更慘的是臺灣人民(記住,只有普羅老百姓!)還越來越沒錢,至此,曾經在80、90年代風靡一時的平價進口車正式宣告式微,連Volkswagen Golf或Mini等原本定位低階的車款也成為新富雅痞的表徵,不過,在國產車方面則因此更加多元且全面,家庭用車除了過往的小房車與掀背車以外,還因SUV與MPV的加入因此精彩豐富起來,不過後兩者終究單價還是較高,許多小家庭或個人的第一輛車,此時更趨保守的繼續停留在諸如Toyota Vios、Nissan March等售價約略四十餘萬內的經濟車款,當然,偶爾也有強調多功能但售價相似的創新車型搶市,Hyundai Matrix或Ford MAV(Mazda Premacy的雙生版本)正是其中佼佼者,而後繼承接起這樣精神的,則正開始是今天本文的兩位主角Nissan Livina與Mitsubishi Colt Plus...

Hyundai Matrix以便宜的售價以及彈性大空間,成為當時南陽現代的搖錢樹。

與今天兩位主角相同,Honda Fit也以緊緻的車身搭配寬敞的空間獲得年輕族群喜愛。

至今仍有相當比例家庭買家喜好房車產品,不過昔日的中型房車現在售價已攀升到65-85萬元價格帶,不僅讓消費者退而選擇加大掀背車,同時也印證台灣普羅家庭消費力下降這不爭的事實。

從70年代跑天下(現後繼車為百萬元Mondeo)與喜美(現Civic最高規版本要價超過80萬元)便已是國民家庭房車,到現在國人家庭首購車款得退回選擇50-65萬元加大掀背車,說台灣經濟沒倒退誰也不會相信。

 

文=鄭捷  圖=各原廠

鄭捷

認為車該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消費與品味,開著一輛不對的車上街,就像穿著一雙不對的鞋般令人渾身不對勁。

入行超過8年,曾擁有Oldsmobile、Chrysler、Opel、Audi、BMW與Saab等大多數夠冷的車,曾任《Car & Life ─ 車語生活》編輯,《ca汽車鑑賞》資深編輯與主編,現為《Carstuff人車事》主筆,以及一輩子的車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