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Audi RS 3的超橫向動態 來自新型RS扭力分配差速器

新RS 3代表著Audi純粹駕駛動態的全新詮釋。這是Audi第一款配備全新開發RS扭矩分配器(RS Torque Splitter)的車款,它以完全可變的方式在後輪之間分配驅動扭力,結合400 ps的2.5 TFSI五缸渦輪增壓引擎,能比過去極為敏捷,而500 Nm的最大扭力輸出,比上一代多了20 Nm。使其能在3.8秒內從靜止加速到100 km/h,最高時速更可達到290 km/h,創下小鋼炮車界的新記錄。然而,為確保新技術滿足賽道上運動型駕駛的駕控需求以及兼顧日常舒適性,除了紐柏林賽道的測試之外,也包括了兩次獨立的連續實路測試,每次測試都連續行駛了8,000公里。

AudiRS3SneakPreview110.jpg

AudiRS3SneakPreview118.jpg

RS扭矩分配器如何工作?

RS扭矩分配器使後輪之間的主動、0~100%完全可變的扭矩矢量成為可能。與以往後軸差速器的單一多片式離合器組件不同,新型RS扭矩分配器在各自的驅動軸上各配置了一組電控多片式離合器。在動態駕駛過程中,扭矩分配器將驅動扭矩增加到車輪載荷較高的外側後輪,從而顯著降低轉向不足的趨勢。例如:在左側彎道中,它將扭力傳遞到右後輪。

這會帶來比上一代RS 3更佳的穩定性和最大的靈活性,尤其是在高速過彎時。在賽道極限駕馭時,扭矩分配器能透過將所有動力僅施加到單一後輪上來實現受控的漂移動態,其單一輪可傳遞最大扭矩達1,750 Nm。而驅動扭力的準確分配始終取決於在Audi drive select中所選的駕駛模式和相應的當下駕駛情況。並且,可以自動識別道路是潮濕還是乾燥,所以駕駛不必改變駕駛模式,系統能夠自動微調,仍能繼續保有高度的穩定性與駕駛樂趣。

A213964_medium.jpg

A213971_medium.jpg

兩組多片離合器中的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控制單元,它主要使用電子穩定控制的車輪速度傳感器的數據來運作,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縱向和橫向加速度、轉向角、油門踏板的位置、所選檔位和偏航角(即繞垂直軸的甩尾旋轉運動)。此外,扭矩分配器也連接到模組化車輛動力學控制系統(mVDC),配合施展出最佳的動態表現。

由於推進力的不同,新RS 3可以更好地過彎並更精確地跟隨轉向角。這導致更少的轉向不足、出彎時可更早、更快的加速,以及特別精確和敏捷的操控,來提高日常使用的安全性,並加快賽道上的單圈速度。當然,扭矩分配器也能透過將扭力引導至彎內側的車輪(如有必要)平衡兩個車輪的動力,來補償太過頭的轉向過度動態。

AudiRS3SneakPreview092.jpg

AudiRS3SneakPreview040.jpg

引擎和變速箱的新鮮事

新世代Audi RS 3的五缸引擎動力更強勁,扭矩更大。現在最多可提供500 Nm,轉速範圍從2,250到5,600 rpm。新的引擎控制單元還提高了所有驅動部件相互通信的速度和強度。因此,RS 3的響應速度更快,尤其是在低轉速範圍內。400 ps 的最大馬力現在可在5,600至7,000 rpm的高原範圍內使用,比上一代更早達到、且更為往後保持。3.8秒內從靜止加速到100 km/h,比以上一代快了0.3 秒。Sedan 和Sportback的最高時速可達250 km/h,但也可解限速至280 km/h。並且,借助 RS Dynamic 套件和陶瓷制動系統的選配,甚至可達到290 km/h的最高時速。

7速雙離合變速器將五缸引擎的動力傳遞到路面,直角轉接驅動的型式採用更堅固的設計,並考慮到增加的扭矩和更具運動性的傳動比分佈。包括Launch Control在內的所有驅動組件的智能交互使RS 3能夠極快地換檔,從而實現閃電般的啟動和令人心跳加速的加速。

A213961_medium.jpg

模組化車輛動力學控制系統

在新世代A3和S3中使用mVDC模組化車輛動態控制系統之後,現在也確保電子底盤系統在RS 3中也更精確、更快速地交互。為此,此中央系統從所有相關組件中獲取橫向動力學數據。mVDC可同步扭矩分配器的兩個控制單元、自適應阻尼和制動機制的車輪扭矩控制(Wheel-selective torque),以實現高精度轉向和操控。

全新RS 3中的駕駛動態系統Audi drive select提供更多駕駛模式,其共有七種模式:Comfort、Auto、Dynamic、Efficiency,以及RS Individual、RS Performance和RS Torque Rear。根據選擇的模式,重要的動力系統和底盤部件的特性能從強調舒適性變為高度動態,甚至針對不同的賽道駕馭方式進行優化。除了扭矩分配器之外,Audi drive select還對引擎和變速箱特性、轉向輔助、自適應阻尼和排氣管閥門有影響,來施展不同特性的整體表現創造更廣泛的駕駛體驗。

1.jpg

AudiRS3SneakPreview115.jpg

在RS Individual模式下,每個系統都可以在其預定義的特性內單獨配置。在Dynamic模式下,所有設定都配置為運動模式。駕駛可以透過更直接的轉向反應和特別敏捷的操控感受這一點,並且可以清晰地感受引擎聲浪,而換檔速度更短節運動化。在Dynamic模式、RS Performance和RS 3專屬的RS Torque Rear模式下,都可體驗到極致的駕駛動態。

另一方面,Dynamic模式傾向於將盡可能多的驅動扭矩傳遞到後軸,以獲得最大的靈活性和更高的動態性。這在RS Torque Rear模式中更可得到加乘效果,該模式允許駕駛在封閉道路上施展受控漂移的動態。引擎動力高度向後重新分佈能導致明顯的過度轉向,其高達100%的驅動扭力會導向後軸,並且最終到達外側車輪。

AudiRS3SneakPreview053.jpg

AudiRS3SneakPreview072.jpg

專為賽道設計的RS Performance模式也使用特定設置,它專門針對Pirelli P Zero Trofeo R高性能半光頭胎進行了調整,這是首次為RS 3推出的選配。在這種模式下,RS扭矩分配器沿縱軸提供特別動感的運動駕駛,盡可能減少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可允許更快速的加速出彎,從而獲得更好的單圈時間。

另外,新RS 3的電子穩定控制(ESC)也專為RS扭矩分配器、懸吊、輪胎和新的RS駕駛模式量身定制。它比上一代運行得更快、更精確。ESC可設置為Sport模式,RS Performance駕駛模式的預設置為ESC Sport,並且也可透過按住按鈕超過三秒鐘來完全關閉ESC。

AudiRS3SneakPreview044.jpg

標配的RS運動懸吊具有新開發的減震器和專屬的閥門系統。閥門確保減震器表現出特別靈敏的回彈和壓縮阻尼響應,使得懸吊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對應當下的駕駛情況。帶有自適應減震器控制的RS運動懸吊為選配。它會根據路況、駕駛情況和在Audi drive select中選擇的模式連續和單獨地調整每個減震器阻尼。舒適、平衡和運動的三個特性曲線提供了一個清晰可辨的減震器特性分佈,其阻尼力可在幾毫秒內計算執行。當遭遇顛簸路面、高速過彎或重煞車需支撐車身時,傳感器利用測量車身的垂直加速度以及各個車輪相對於車身的運動,來加以運行最佳的穩定控制。

與RS運動型懸吊相比,可帶來了更高的動態性和出色的駕駛穩定性,以及更高的舒適度。在RS Individual模式下,減震器可以根據個人要求和三個特性曲線內的路況進行配置。在RS Performance模式下,減震器有特定的舒適設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垂直運動並為平順的橫向動態提供最佳支持,因此RS Performance模式特別適用於起伏路面較多的賽道,例如:紐柏林北賽道。

A213965_medium.jpg

其他有助於提高駕駛動態的組件與設置

彈簧和減震器的設置明顯較硬,車身比S3低10毫米,比A3低25毫米。前方為麥花臣支柱懸吊,帶有RS 3專屬的樞軸軸承、加強的下支臂、副車架和防傾桿,提供過彎時更大的抓地力和更動態的表現。另外,與A3相比,RS 3的負外傾角略低1度,這使其向路面增加傾斜,即輪胎平面和垂直線之間的更大角度,也導致更精確的轉向反應。後軸則採用獨立式四連桿設計,並配有副車架、和專屬於RS扭矩分配器的管狀穩定桿,而加強型輪架則增加了橫向動態以及對轉向輸入的反應,從而再次提高了RS 3的靈活性。

RS特定的漸進式轉向系統根據轉向角改變傳動比,其隨著轉向角的增加,傳動比變小,轉向更直接。它還可根據速度提供輔助,並且同樣可透過Audi drive select在舒適、平衡和運動的三個特徵曲線內進行改變。透過這種方式,扭矩分配器和車輛的其餘創新部件在任何駕駛情況下,都能將新RS 3的動態動力完美地發揮到路面上。

AudiRS3SneakPreview105.jpg

A213962_medium.jpg

A213966_medium.jpg

A214013_medium.jpg

AudiRS3SneakPreview119.jpg

2.jpg

A213949_medium.jpg

AudiRS3SneakPreview071.jpg

AudiRS3SneakPreview023.jpg

AudiRS3SneakPreview065.jpg

AudiRS3SneakPreview018.jpg

AudiRS3SneakPreview108.jpg

Bear

曾於2002~2004任職於Option改裝車訊編輯,之後轉戰汽車銷售十餘年,擔任總代理新車及超級跑車的銷售業務及公關企劃,藉由過去的工作經驗作貼切的報導,以協助讀者們購車前的參考,是在下的職責以及撰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