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世界】Yamaha SMax 155跑旅個性!較勁PGO Tigra 150 ABS後更明顯

事隔15年後,台灣山葉機車再有水冷輕型速克達車型問世,掀起台灣機車市場震撼,SMax 155表現如何?我們從產品本身到競品捉對,讓消費者更清楚其整體表現。

 

總習慣以排氣量論車身規格與定位的台灣消費者,相信一聽到SMax 155車型,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許多此級距的150對手,但除了其特殊的水冷設定外,SMax 155因獨有的「跑旅」定位,從造型上與騎乘感受上,做出了明顯區隔,為了讓消費者能在抉擇時能有更清楚的參考籌碼,不致於在購車時無從下手,試車組找來了當前市場中另一話題新作,PGO Tigra 150 ABS,同場較勁,透過相互比較的方式,來讓車迷朋友更清楚彼此的定位,彼此的優缺點。

 

不諱言的,此般對決,在其他專業機車新聞平台上,已有類似的操作與測試,而對於消費者而言,過於機械面的深入分析,或許對於玩家頗有助益,但對於一般著重實用層面的買家,以生活面的實際表現,應該會更有參考價值,因此,從使用層面切入,是此篇同場評測的方向與重點。

 

基於相同的水冷引擎與相似的排氣規格,找來了Yamaha SMax 155與PGO Tigra 150 ABS兩款車同場比較,但說比較,其實更透過此較勁展現出各自不同屬性的定位。

 

人車事的忠實讀者們,應該對於PGO Tigra 150 ABS這輛車不陌生,從尚未裝載ABS系統開始便有深入的測試報導,加裝了ABS之後,在動力維持原有強悍水準前提上,更將主動安全同步升級,平心而論,在SMax 155問世之前,我認為PGO Tigra 150 ABS是目前市場中此150級距最值得推薦的車款,論動力,論規格,論配備,只要你預算允許,PGO Tigra 150 ABS應該可以讓多數買家滿意。

 

但當然,PGO Tigra 150 ABS也非一百分的資優生,若你對於操控均衡性更為要求,PGO Tigra 150 ABS的均衡性或人體工學還是有那麼一點的進步空間,而這,也往往就是Yamaha車系的強項,且在設計成熟度與細節質感的呈現,Yamaha還是有其優勢。

 

Yamaha SMax 155可說是台灣山葉繼1993年迎光150、1996年迅光150與1998年的Majesty 125之後,再次推出的跑旅型水冷速克達車型。

 

沒錯,這就是PGO Tigra 150 ABS與Yamaha SMax 155最基本的差異,就自身的設計面,Yamaha SMax 155外觀承襲了當前品牌的強項,從整體設計的均衡、塑料的質感等,如果你肯定最新世代Cygnus-X 125於這些面向的表現,那你一定可以認同SMax 155的水準。

 

Yamaha SMax 155延續品牌新世代的造型風格,前衛中呈現低調質感的設計主軸。

 

不過既然定位為跑旅,SMax 155勢必會有與一般定位都會通勤的輕型速克達稍有不同,的確,延續Majesty 125的龍頭設計,更修改為日系風格濃厚的裸把造型,僅於中央加了一飾蓋;不可否認的,那有著〝X〞字樣風格儀表,銳利的線條似乎師承T-Max般的前衛,黑底白字的安排加上液晶螢幕的搭配,應該可滿足當前騎士對於車輛的科技要求。實際的測試中不分晝夜,判讀性出色,兼具造型與實用性的儀表設計,值得肯定。

 

大面積的頭燈造與兩側LED定位燈,有著品牌一致的設計風格,不過上頭的黑色面罩,其實主要以造型為主,過短的設計,沒有風擋的功能可談。

 

裸把的造型中央有著烤漆的飾蓋提升質感。

 

三分式的儀表包含儀表與液晶螢幕,不分晝夜判讀性皆十分出色。

 

右把手總成,多出了雙黃警示燈功能。

 

左把手總成則有超車燈功能。

 

龍頭鎖、加油孔、掛勾與製物盒皆設計在同一處,提升使用便利性。

 

分離式的把手有著與大哥T-Max的相似的設計邏輯,而下方前衛的尾燈造型搭配LED科技,與車頭設計有著一致性的特色。

 

以筆者170cm的身高,跨上了Yamaha SMax 155,以原廠坐墊與坐著點的安排,雙腳放下時腳掌可完全貼地,但腳跟就必須提起了,不過仍在相當可控的範圍,沒有讓人提心吊膽的過高疑慮。靜止如此,動態時的Yamaha SMax 155,人體工學仍是展現Yamaha品牌的強項,雙手可輕鬆的操控龍頭,龍頭也沒有過寬或過窄的疑慮,可讓雙肩到上臂自然的落下,強調跑旅個性的車款,此般表現就屬稱職。

 

筆者170cm身高8號鞋尺碼對比腳踏空間。

 

身高185cm騎士騎乘,膝蓋有著與龍頭把手過近的疑慮。

 

更換到後座,對比前座185cm身高的騎士,後座沒有讓人高高在上的感受,透過兩側飛旋踏板的支撐,雙腳放置輕鬆,但以自身身高感受,似乎有些過於後疑的疑慮,但若改成身高低於170cm的乘客,應該較不會有此問題產生。整體而言,不分騎士與乘客,在Yamaha SMax 155車身上,可以獲得自然且輕鬆的騎乘或乘坐品質,對於一款強調中長途騎乘的車款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高低兩層的坐墊內填充物紮實,下方置物容積則可達32L,並有兩處安全帽掛勾與內建工具組設計。

 

飛旋踏板提升後座舒適性,但以170cm身高乘坐似乎踏板位置過於靠進身體中心,支撐身體力矩過短。

 

讓騎乘或乘坐品質提升的,引擎的精緻度也必須記上一筆。以單缸引擎的規格審視,Yamaha展現出提升運轉品質的努力,沒有過於酥麻的引擎震動,更增加讓人持續騎乘的慾望。

 

Yamaha SMax 155起步加速表現較為斯文,加速力道主要區間落在中轉速域。

 

跑旅的精神,確實出現在Yamaha SMax 155的各個層面。以許多消費者最期待的動力部分,我必須承認,與同場相較的PGO Tigra 150 ABS,Yamaha SMax 155的確是較斯文的,這點在其他媒體的測試中,也有了數據面的例證。不過此次,我們以實際比較與體感供參考;在相同61kg體重的騎士騎乘,從起步加速至錶速100km/h,PGO Tigra 150 ABS從起步就可輕鬆拉開Yamaha SMax 155約莫1-2個車身的距離,雖然在轉速上升後,Yamaha SMax 155可保持與PGO Tigra 150 ABS的距離不再拉遠,但在錶速100km/h之前,兩者的差距從未縮短,兩者的最大差別,在一般可用的速度區間內,主要就是起步加速的那衝勁。

 

從起步加速至錶速100km/h,PGO Tigra 150 ABS從起步就可輕鬆拉開Yamaha SMax 155約莫1-2個車身的距離(圖為示意,實際測試兩位騎士體重相仿)。

 

Yamaha SMax 155勝在較為精製的引擎運轉表現。

 

論衝刺力,PGO Tigra 150 ABS的確是優於Yamaha SMax 155許多。

 

採取全油門起步,Yamaha SMax 155沒有讓人如彈弓般的彈射,這可列出兩個原因,第一,138kg的車重搭配此引擎規格,第二,就是傳動面的設定。但從上文所強調的跑旅個性,我也認為此般較斯文的起步,是比較適合Yamaha SMax 155的整體設定的,減少了後座乘客的不適,也增加了騎士起步的掌控性,畢竟能已精緻的引擎運轉維持中高轉速的巡弋,應該才是Yamaha SMax 155所強調的重點;也所以,放鬆油門後沒有過於明顯的引擎煞車,也是Yamaha SMax 155於細節呈現的用心。

 

放鬆油門後沒有過於明顯的引擎煞車,也是Yamaha SMax 155於細節呈現的用心。

 

Yamaha SMax 155的車頭造型可以如此簡潔流暢,歸功於其將水冷系統冷排移植至引擎右側,好處也包含了減少拉長水道管線距離所可能造成的故障發生機率,壞處自然是降低了冷卻效果,也降低了引擎的設計極限,但Yamaha SMax 155引擎輸出是否因此受限或是原廠設定考量,無法獲得官方資訊。而因此水冷系統的位置設計,卻沒有影響Yamaha SMax 155車身配重過多,前後配重的均衡性仍讓人放心,沒有原先預想可能發生的頭輕腳重情事,搭配上13吋大腳的穩定性,Yamaha SMax 155表現自然是較Cygnus-X更趨穩定,但不到笨重的水準,於台灣擁擠道路中,可保持一定的靈活度。

 

Yamaha SMax 155的車頭造型可以如此簡潔流暢,歸功於其將水冷系統冷排移植至引擎右側,好處也包含了減少拉長水道管線距離所可能造成的故障發生機率,壞處自然是降低了冷卻效果。

 

排氣管造型簡單,以黑色隔熱材質完全包覆。

 

空濾與傳動外蓋造型。

 

水冷系統的位置設計,卻沒有影響Yamaha SMax 155車身配重過多,前後配重的均衡性仍讓人放心,沒有原先預想可能發生的頭輕腳重情事,搭配上13吋大腳的穩定性,Yamaha SMax 155表現自然是較Cygnus-X更趨穩定。

 

前33mm直徑的前叉,搭配Mono Cross中置避震,走的是休旅路線,後懸充滿著讓人滿意的Q感,但前懸在激烈操控時就容易顯出軟腳情形,若以一般輕鬆巡航過程,倒是可圈可點,尤其搭配上13吋胎後,撫洞能力更為出色,只要搭配上原廠設計的坐墊,舒適表現就屬一流。

 

前33mm直徑的前叉,在激烈操控時容易顯出軟腳情形。

 

配Mono Cross中置避震,走的是休旅路線,後懸充滿著讓人滿意的Q感,不過說是中置,仔細端倪稍微向右偏一側,為設計特殊之處。

 

前267mm碟盤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後245mm碟盤搭配對向單活塞卡鉗。

 

瞭解了Yamaha SMax 155的整體表現,與PGO Tigra 150 ABS的差異更趨明顯。說Yamaha SMax 155是個成熟的大叔,PGO Tigra 150 ABS應該就是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子,從起步開始的驚人衝勁,好此道的絕對難以自拔;不分低速或高速,每次的扭轉油門都可以獲得令人興奮的加速力道,但那較不符合人體工學的騎乘姿勢,長時間騎乘的舒適性自然沒有比Yamaha SMax 155來的適宜,不過若只在是區內衝刺,PGO Tigra 150 ABS絕對更吸引我。

 

PGO Tigra 150 ABS表現如過去所測試般,衝勁十足但細膩度仍待加強。

 

指針搭配液晶螢幕的儀表設計。

 

前置冷排所造就的兩側散熱孔設計。

 

雖然因ABS系統減少了前置物空間,但增加的12V插座也提升使用便利性。

 

約莫31L的置物容積,並有內建安全鎖與另一個12V插座。

 

國產150級距首輛導入ABS系統的車型,PGO Tigra 150 ABS的用心讓人稱許。

 

後懸採取傳統雙後避震設計,後煞則為220mm碟盤搭配對向單活塞卡鉗。

 

PGO Tigra 150 ABS從靜止加速開始源源不絕的推進力道相當讓人過癮。

 

中高轉速的再加速也顯力道飽滿,但鬆油門後明顯的引擎煞車,則與Yamaha SMax 155十分不同。

 

一個是應退進退得體的斯文大叔,一個是力道剛烈的少年郎,Yamaha SMax 155與PGO Tigra 150 ABS的差別,雖然動力規格相仿,也皆有可拉長騎乘距離的水冷系統,但在實際體驗與騎乘之後,兩者定位差異明顯,Yamaha SMax 155適合著喜愛恣意騎乘品質與長途巡弋距離的使用買家,PGO Tigra 150 ABS則傾向喜歡衝鋒陷陣的熱血男兒,不熟悉Yamaha SMax 155的你,或是正在兩者間抉擇的你,如此解釋,你應該會有所定見。

 

從根本上,兩者的定位與設定就有明顯不同,消費者可依自身需求找到合適車款。

 

 

Yamaha SMax 155五視圖與騎姿三視圖

 

 


 

PGO Tigra 150 ABS五視圖

 

 

Yamaha SMax 155與PGO Tigra 150 ABS基本規格表

 

 

文/攝影=葉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