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試駕報導】自在,奔放,上癮。S60 T5試駕

如果你是常看筆者試車報導的網友,你可能會發現習慣以靜態照面作為刊頭的筆者,此次少見的以動態圖片,作為此次主角Volvo S60 T5的刊頭圖,這過去少見的舉動,並非指的是S60 T5有著超越過往體驗車款、足以上天下海的犀利性能,筆者想的是,打從S60車系問世至今,延續傳統,安全科技是與消費者溝通的第一要點,而在此端出的第一道豐富主菜之後,其實後頭的甜點之美味,不僅同樣可口,其出色的程度,個人角度出發甚至有點喧賓奪主,那,就是其動態操控水準。

 

 

安全,絕對是過往消費者提及Volvo品牌之時,第一聯想的要素,此點筆者絕不否認,但從辯論的正反角度思考,除了引以為傲的安全會成為其最直接的品牌價值外,是否也代表的,過去的Volvo,其餘面向較為枯燥,甚至乏善可陳?


或許此般形容嚴苛了點,但體驗歷代Volvo車款的消費者,中規中矩的駕駛感受,應是可整理出的同樣心得。駕駛著Volvo很安心、很平順,那絕對是不會讓人意外的形容詞,但是,如果你與筆者相同,體驗過了此次主角S60 T5之後,還會有與過去相同的感受,不是你沒認真體會,就是你的神經大條了點…


去年11月,應邀遠赴馬來西亞搶先體驗新世代S60,但由於當時路況背景不同,搭載動力與懸吊調校也與台灣引進規格不同,雖然當時已對其表現頗為驚豔,但礙於諸多細節的不確定,太早定論,深怕有失公允。

 

不同於先前馬來西亞試駕的規格,此次試駕的S60 T5為台灣引進規格,搭載2.0升渦輪增壓引擎與Dynamic運動化底盤。

 

S60 T5提供豪華版與旗艦版,試駕車型為頂級的旗艦版。


此次,經過3個月後再見,S60換搭上了名為T5的2.0升渦輪增壓引擎,下盤也配置了Dynamic運動化底盤,搭配上台灣較顛簸的道路品質,一切到位後,從筆者給與車迷朋友的第一印象—動態刊頭,相信已清楚表明了自深的體驗感想。


在Volvo一貫的調校習慣中,240hp最大馬力與32.6kgm峰值扭力,其實S60 T5沒有令人過於辛辣的演出,原先預想的衝勁,大部分轉化為較飽滿的線性力道,而所搭配的Powershift六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也如Powershift此系統問世後呈現的個性般,換檔速度依舊迅速,作動反應也堪稱一流,但與其他車廠使用的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相較,仍是少了些直接了當的個性刺激,如果你沒研讀規格,會以為這是個動作加快的自排變速箱。

 

S60 T5搭載的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具備240hp最大馬力與32.6kgm峰值扭力輸出。

 

變速系統為Powertshift六前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


組合起來,S60 T5的動力表現是溫醇滑順的,入口時的香甜,會於經過喉頭時展現後勁,初踏油門時的輕快,會隨著你油門深度增加時,同等比例放大的給與湧現的勁道,逐步增加的加速貼背感,不會一開始便給你個震撼教育,但當你要的更多時,那動力又隨伺在側,陪你穿梭市區,高速巡航,S60 T5都會是個良伴。

 

刻意調校下,飽滿且順暢的動力輸出,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都不會是過於難上手的挑戰。

 

除了起步的輕快,中高速的延展性更為出色,高速巡航時相當寫意。


紮實中帶著飽滿Q感的底盤,較動力表現更讓筆者驚訝,原先預料Dynamic運動底盤與台灣不佳路況會有難以合拍狀況出現,打從取車經過一段市區道路後,S60 T5的表現便全盤消弭了筆者原先的疑慮,與先前體驗的Comfort舒適底盤相較,在行程稍微縮短同時,減震反應更為迅速,餘震的狀況抑制出色,而過往經過坑洞時、那從下方傳來的空洞感,更早已被精準的懸吊反應與優異的隔音表現所取代,除非難以預料的誇張坑洞,以S60 T5的底盤表現,可以在台灣路況中取得高水準的舒適度,相較諸多德系對手較為硬朗的設定,S60 T5此般演出,應可更合台灣消費者胃口。

 

雖為Dynamic運動化底盤,但面對著台灣惡劣的路況,S60 T5可提供不俗的舒適表現,作動迅速的懸吊消弭了大多數的震動,底盤的空洞感也改善許多。

 

除非相當誇張的落差或坑洞,不然乘坐於S60 T5中,鮮少會有不適的情形發生。


難得的是,漂亮演繹舒適層面後,Dynamic運動化底盤,還可襯職的在其動態操控中提供駕駛信心,抑制得宜的車身側傾,伴隨著準確又就手的轉向手感出現,沒有太過於犀利的神經質,也沒有過於駑鈍的笨重,快慢之間,S60 T5恰如其分的隨著駕駛意念優遊彎道,稍不留神就易超過道路速限,但身在駕駛座的你,臉龐絕對依舊輕鬆自在。

 

Dynamic運動化底盤,也可在動態操控中提供駕駛信心,抑制得宜的車身側傾,伴隨著準確又就手的轉向手感出現,沒有太過於犀利的神經質,也沒有過於駑鈍的笨重。

 


對!就是這自在,讓筆者不禁打破慣例,於刊頭使用上了動態圖片,雖然以S60 T5整體的演出,沒有同級最佳的操控樂趣與水準,動力表現也不是勇冠三軍的萬夫莫敵,但駕馭其中的愜意與輕鬆,全面均衡的拿捏,對手難出其右,如果你難以感同身受,不如試試此般解釋,駕馭S60 T5,你會有著持續往前的意念,駕駛,休息,再駕駛,就此上癮!

 

駕馭著S60 T5,往前奔馳的欲念不斷浮現。

 

促成此般感受的,我想,內裝格局也是關鍵之一。


或許與近來問世的Volvo車款相較,新世代S60於車艙內部的格局鋪陳,沒有大幅躍進的全盤創新,但個人角度認為,Volvo開創了此嶄新風格之後,找到了一風格獨具、且兼具氣氛與舒適的空間,在此正確的路途中,小幅的修正或許是保有新鮮感的必需,但大幅更改?似乎還尚無必要,不相信?除了此次主角S60 T5外,不妨試試導入新世代內裝設計風格後的Volvo,那無壓力的放鬆駕駛氛圍,你很難於其他品牌中尋得同樣滿分的演出。

 

與近來問世的Volvo車款相較,新世代S60於車艙內部的格局鋪陳,沒有大幅躍進的全盤創新,以維持原有基礎、小幅改進為主。


簡單的控台介面,為的是要凸顯出薄形化中控台的特色,而在其之上,也沒有過於繁複的按鍵與旋鈕,要讓駕駛或乘客以直覺式的思維上手控制;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無論長短途,都不會讓乘坐其上的身體有著過多的負擔與疲勞;適時點綴高檔皮革與金屬飾版,沒有過於浮誇的華麗奢華;在S60 T5的車艙內,你可以發現到北歐生活態度的昇華與體現,以人為出發點,科技與人工介面不喧鬧的擔任輔助角色,主從關係明確,不喧賓奪主,這從容,Volvo專有外,全新世代S60更是進化的厲害。

 

多功能方向盤也於三、九點方向設計指扣造形。

 

雙圓形儀表版左方提供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圖顯。

 

右方儀表則提供諸多主動安全系統的開閉訊息。

 

薄形化中控台不意外的再度成為S60車系座艙內的設計重點。

 

直覺飾的設計介面,基本操控簡單上手。

 

駕駛左側的控制介面。

 

S60 T5上所搭載的VSi資訊控制介面,初次使用需要時間熟悉。

 

按鍵啟動/關閉引擎介面。

 

AUX/USB/iPod外接音源介面設置於中央扶手下方置物盒內。

 

列為選配項目的後座多媒體娛樂系統。

 

旗艦版車型列為標準配備的Premium Sound多媒體視聽音響系統。

 

 

 

傳統天窗設計。

 

後座空間表現平平,沒有過於亮眼的寬敞呈現。

 

透過設於後廂上的拉桿,可輕鬆的將後座椅背向前傾倒,有效提升後廂置物容積。

 

列為選配的車頭盲點輔助攝影機與PAC停車輔助攝影機。

 

副手席的手套箱空間呈現。

 

可由控台控制前倒、提升駕駛後方視野的後座頭枕。


很抱歉,在此篇試車報導中,我沒有太過於生澀的機械規格,也沒有殺進殺出的戰鬥描述,更少了Volvo引以為傲的安全科技講解,但我相信,在你點閱此篇試車文章前,過去Carstuff針對新世代S60所作的「Volvo S60敢‧與眾不同」專區,已讓你對其安全科技大為了解,此篇,在筆者體驗S60 T5過後,想要從不同面向與車迷朋友分享對其進化的不同面向,就如同上文所述,是要不斷駕馭奔馳的自在。

 

 


這自在,建立在輕鬆無拘束的駕駛環境與整體感受外,與過往相比,無疑的,也多出了許多樂趣與激情,但依舊緊遵著Volvo一貫的品牌法則,貫徹其較為規矩的面向。你仍可以查覺其Volvo的血統身分,不過卻放大了過去隱隱暗藏的熱血基因,最奔放的Volvo,我想,S60 T5應該是受之無愧。

 


Volvo S60 T5五視圖與規格表:

 

 

Volvo S60 T5 旗艦版

售價(萬元) 185
引擎型式 渦輪增壓直列四缸
排氣量(c.c.) 1999
最大馬力(hp/rpm) 240 / 5500
最大扭力(kgm/rpm) 32.6 / 1800-5000
全長(mm) 4628
全寬(mm) 1865
全高(mm) 1484
軸距(mm) 2776
車重(kg) 1620
前煞車 碟煞
後煞車 碟煞
前懸吊 麥花臣
後懸吊 獨力式多連桿
輪胎尺碼 235/40 R18
傳動方式 FF
變速系統 Powershift六前速自手排
油耗值(km/L) 11.0(歐盟測試方法)
0-100km/h加速(秒) 7.5秒

○─輕鬆自在的駕駛氛圍

○─足夠的動力表現

○─競爭力的價格定位

X─後座空間與視野

X─無中文化介面

 

Volvo S60專屬選用配備

配件品名

選用價格(新台幣)

霧燈框飾(霧面)

9,408

前運動飾板

15,320

後保運動飾板

19,079

側裙運動飾板(左/右)

23,762

個性六件式套件(含前四項配件)

64,638

後擾流尾翼

19,229

個性化尾管(雙圓形尾管)

8,369

個性化尾管(雙方形尾管)

13,797

擋泥板

3,255

鋁圈(8x18吋)搭配四條Continental CSC3輪胎(235/40R18)

147,294

鋁合金引擎下護板

17,231

車頭盲點輔助攝影機

34,482

前駐車雷達

33,516

PAC停車輔助攝影機

27,636

後座多媒體娛樂系統

67,883

 

文=葉毓中 攝影=李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