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 C-Segment 質感新基準,Mazda3 Sedan/Fastback 日規正式發售、SKYACTIV-X 10月發表

眾所矚目的 Mazda3 第四世代車型,在去年 2018 洛杉磯車展公佈在世人面前之後,半年內已經陸續於歐洲、北美等地區販售。而日本則在今日正式發表,成為 Mazda 次世代商品群第一彈首款在自家市場販售的車型,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先前報導所說,Mazda 正式將全球車名進行統一,因此 Axela 車名也同步走入歷史;另外發表會現場也宣布新世代技術 SKYACTIV-X 動力總成將於今年 10 月正式販售,其他地區也會在相同時間開始接單。台灣市場部分也早已預定七月正式在台上市、媒體公辦試駕時程則是在六月下旬。

 

P1J16799s.jpg

Mazda3 採用深化的魂動設計風格,完全保留了概念車時期的設計特點,並導入 Vision Coupe、RX-Vision Concept 等概念車型的「次世代魂動設計 2.0」,以「減法美學」去除掉多餘的線條,雖然車頭一如過去採用較為細小的大燈組,但搭配標誌五角形水箱罩與相當簡潔的下進氣口設計,讓 Mazda Design 再度進化。

車身尺碼部分如下:

全長×全寬×全高(Sedan):4662×1797×1445mm
全長×全寬×全高(Hatchback):4459×1797×1440mm
軸距:2725mm

P1J16800s.jpg

P1J16803s.jpg

P1J16804s.jpg

車尾部分無論是四門或是五門掀背車型的尾燈造型,都是採用類似倒梯形橫條燈組設計,當中更採用雙圓燈具,使其看起來相當的流暢,牌照框再度下移,也就是說又回到初代、二代目的設計。因此可以說新世代 Mazda3 完全體現日本美感的精髓,同時車身大量減少折線的比例,更有如90年代 Mazda 設計的圓潤車體樣貌。 

P1J16801s.jpg

P1J16805s.jpg

P1J16806s.jpg

內裝設計同樣以「減法美學」為基礎,沿用魁 KAI Concept、 Vision Coupe 的個人導向座艙,並且大量使用高檔的材質如鍍鉻飾條、軟質塑膠與類麂皮鋪成。雖然一樣採用獨立式螢幕設計,不過冷氣出風口除了位居駕駛座儀表板二側以外,同時副駕駛座前方也具備二組,冷氣面板則上移至中央位置。

P1J16802s.jpg

P1J16811s.jpg

P1J16812s.jpg

而在原型車上已經進行調整過的全新式樣座椅,當然也出現在量產車型上,不僅能夠完整支撐駕駛人身體,並且可以坐在理想的駕駛姿勢。此外,擴大了各種機構的調節範圍,例如擴大伸縮的調節範圍,進而可以在各種體格中採用最佳位置。

037_o.jpg

038_o.jpg

中央鞍座則是 Mazda Connect 8.8吋操控介面,通過增強硬體處理能力和優化軟體,改善系統啟動時間、反應速度和地圖顯示速度,不僅識別度更高、質感更佳,同時在操作畫面時也加入觸控的設計。此外,日規車型也配備了車載通信設備,並將在未來支持連線服務,同時與 MyMazda合作,公司將提高實用性並提供緊急呼叫服務,並在各種情況下全天候支持用戶。

P1J16837s.jpg

P1J16841s.jpg

P1J16840s.jpg

音響系統部分,除了標準配備 8 具揚聲器的 “Harmonic Acoustics”之外,與Bose聯合開發的 12 具揚聲器 Bose音響系統也是高階車款的標準配備,藉由將低音揚聲器配置在有放大聲音效果的角落,重現清晰紮實的低音;中高音揚聲器設計在座艙的左右兩側,避免回音干擾音質。

另外音響控制旋鈕、 EBD 電子手煞車系統、車輛控制模式等也都聚集在此,而比較特殊的是 Mazda 特別針對觸感進行設計,務求每個按鈕在控制的時候其回饋力道相同、同時能夠盲操作。

P1J16836s.jpg

P1J16835s.jpg

 i-ACTIVSENSE 主動安全科技提供整合式主動安全配備,包含360° 環景輔助系統、MRCC 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CTS 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SBS 智慧前行煞車輔助系統、SBS-RC 智慧後車盲區煞車輔助系統、BSM 盲點偵測系統、RCTA 後車警示功能、LDWS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HBC 遠近光燈自動調節系統與 LAS 車道偏移防止系統等。

P1J16838s.jpg

P1J16839s.jpg

動力系統方面,次世代引擎 SKYACTIV-X 並沒有隨著日規正式上市而推出,而是要等到今年 10 月之後才會正式販售,這套運用在柴油引擎的油氣燃燒方式:壓縮點火 CI 技術轉移到汽油引擎上,不過 Mazda 重新研發改良之後將其變成 SPCCI (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也就是火花塞當作活塞的方式來控制壓燃的跨世代技術,使得新款 SKYACTIV-X 壓縮比再往上提升到16:1左右。

035_o.jpg

P1J16826s.jpg

P1J16829s.jpg

033_o.jpg

另外 SPCCI 技術實際上是在理論空燃比SI、理論空燃比SPCCI、稀薄燃燒 SPCCI 三種燃燒模式之間相互切換,這也是世界首創的技術。如果依照筆者五月前往 Mazda 日本廣島先行測試原型車的規格來看,新款動力排氣量為 2.0、缸徑×行程為83.5 mm×91.2 mm,壓縮比為15.0,最大馬力大約190hp、扭力23.5kgm的水準,熱效率也會比起柴油引擎平均 40%來得好。

細節部分,SKYACTIV-X 引擎擁有不同的燃燒室形狀、使用 4-1 排氣系統、採用熱型火花塞、超高噴油壓力(預估從現型 SKY-G 的 206Bar 提高到 1000Bar)等,但基本上實現 SPCCI 所需要的只有高反應空氣供給單元、共軌式燃料供應裝置、以及為了精確控制點火時刻而感知燃燒室壓力的 CPS(缸內壓力傳感器)零組件。而且將會與藉由鋰電池驅動「M-Hybrid」的 48V 輕度混合動力系統架構一同作動。 

 

P1J16828s.jpg

029_o.jpg

此外原廠還導入 SKYACTIV-G 1.5,最大輸出功率為111 PS/ 6000 rpm,最大扭矩為146 Nm(14.9 kgfm)/ 3500 rpm,變速箱為六速手自排系統,WLTC模式油耗為16.6 km / L;進階版為 SKYACTIV-G 2.0,最大輸出功率為 156 PS/ 6000 rpm,最大扭矩為199 Nm(20.3 kgfm)/ 4000 rpm,變速箱一樣為六速手自排系統,WLTC模式油耗為15.8km / L;至於柴油引擎部分則是採用 CX-3 車型上的 SKYACTIV-D 1.8,最大輸出功率為116PS/ 4000rpm,最大扭矩為270Nm(27.5kgfm)/ 1600-2600rpm,變速箱一樣為六速手自排系統,WLTC模式消耗為20.0km / L。

P1J16827s.jpg

031_o.jpg

P1J16830s.jpg

P1J16831s.jpg

至於車身結構上,次世代車體構造技術「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也正式出爐,全車使用全球首創1,310 MPa的高強度鋼材冷沖壓車身結構,當然也是同級車唯一。過去因為材料可塑性及後製加工難以確保尺寸的精細度,因此最高只能使用1180 MPa或次級的鋼材來做車身結構,然而Mazda與日本新日鐵住金及JFE鋼鐵公司合作,開發出世界首款1,310 MPa的高強度鋼材冷沖壓車身結構,並應用在Mazda3左右側面車架、鉸鏈支柱等部位,與現行款Mazda3相比重量減去3公斤之多。

P1J16832s.jpg

另外底盤設定上從既有的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設定全部推翻,改成 Torsion Beam 拖曳臂的結構,並將作動軸朝避震器方向緊緊固定,如此一來傳遞到簧上車體的力道可以更容易被掌控及控制。 

P1J16833s.jpg

當然 Mazda 引以為傲的 GVC 車身動態管理系統也升級成 GVC Plus ,不僅在過彎的時候能夠適時增加或是減少輪上扭力輸出,同時也加入煞車系統的點放控制(幅度不大),如此一來能夠讓車身更加穩定、順暢的通過彎道。搭配全新設定的輪胎組以及擴大懸吊臂的角度,可以降低垂直彈動幅度的力量傳遞到車體的感受。 新的 I-ACTIV AWD 系統也能與 GVC 一同作動,增加垂直 G 力感知系統,即使在溼滑路面都能夠穩住車身。

P1J16834s.jpg

P1J16819s.jpg

P1J16820s.jpg

P1J16825s.jpg

P1J16821s.jpg

P1J16822s.jpg

P1J16823s.jpg

P1J16824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