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新聞】開啟電動新紀元 BMW i電動子品牌臺灣正式發表!

在臺灣,電動車或許已經不是最新鮮的話題,不過若論及行銷深度、產品強度以及影響廣度,或許沒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今天所發表的全新BMW i電動品牌!

 

早在1969年,BMW即預見未來將面對的永續環保課題,不斷創新並研發電動車與替代能源科技,現今廣泛運用於BMW車款之上的BMW 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科技,正是BMW對永續承諾的體現,也因而連續8年蟬聯道瓊永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之「全球最具永續性發展的汽車製造商」榮銜,而於此同時,BMW來是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致力開發結合駕乘樂趣與節能動力之技術,以超過40年的研發經驗為基石,於2011年正式宣佈成立子品牌 - BMW i,並於2013年7月29日全球發表全新BMW i3,重新定義個人移動方式,BMW i的寧靜革命,就此展開。

 

 

 

全新BMW i3擁有對開式五門設定,雙色調車身呈現科技時尚感。

 

秉持〝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品牌中心思想,BMW於1969年BMW開始投入電動車發展領域,首款電動車 - BMW 1602 Electric於1972年的德國慕尼黑奧運中擔任大會委員的接送車輛,之後BMW持續實驗電動車技術,在BMW i正式問世前,BMW從2007年起執行「Project i」前導計劃,並於2008年起運用Mini E在中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進行實地測驗,2010年起ActiveE也在英國及美國各地加入測試計劃,「Project i」共計有超過1,000人參與,蒐集了近3200km里程數的實際使用數據,成為催生BMW i的寶貴資料,也在在驗證了BMW於電動車領域的純熟技術。

 

充滿家族意象的雙腎水箱護罩其實只是裝飾,以藍色飾框點綴則凸顯電動車身分。

 

身為全球豪華車壇領導品牌,BMW從最原始的起點開始思考,將永續理念落實在原料生產、製程的各個階段。以組成BMW i主要車體結構的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碳纖維強化塑料為例,其擁有較鋼材堅硬5倍、輕50% 的特性,在遇撞擊時具有彈性以及優異的吸震效果,能同時兼顧輕量化與安全性。BMW i所使用之CFRP由美國華盛頓州摩西湖市(Moses Lake)的工廠生產碳纖維原料,之後轉往位於德國萊比錫之工廠組裝,兩者製程100% 採用水力或風力發電的潔淨能源,並降低了較傳統汽車製程50%用電、70% 用水量與碳足跡,樹立汽車工業的環保里程碑。

 

如圖中的碳纖維重量體驗關卡,透過實際體感講述輕量化之於汽車節能科技的重要性。

 

而除了生產線上的永續堅持,BMW i在車輛材質的選擇上以天然、可回收再利用為標準,建製車體主結構的CFRP有10%的碳纖維原料是回收製成,而與碳纖維車體結構搭配的鋁合金車架,亦是透過回收鋁罐再製而成,且具有輕量化高剛性特質;此外,25%的內裝塑料以及外觀採用的Thermoplastics熱塑性塑膠也是以回收或再生原料製造而成;同樣可資源再利用的BMW i車款鋰電池模組,使用殆盡後可作為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電力暫存模組,達成完整的零組件永續週期利用。

 

這次BMW i品牌發表會,最重要的用意在於與大眾溝通一切電動車相關議題。

 

在車室部份,BMW i車款的座椅織布則以100%回收再製的聚酯纖維(Polyester)組成,其中34%的聚酯纖維來自回收的PET寶特瓶,除了回收再生的原料之外,BMW i也巧妙運用天然材質的物理特性,例如經歐洲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具生長快速特性的桉樹,BMW i盡量減少製程加工,在保留桉木原始紋理與色澤之外,避免資源浪費;而佔座椅織布40%成分的天然羊毛,取自飼養於德國慕尼黑週邊區域的綿羊群,有透氣、涼爽和乾燥等特性,同時可降低原料運送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污染;除此之外,BMW i還萃取橄欖樹葉的天然色彩為車內皮革染色,減少傳統染色製程中的重金屬污染;產於亞熱帶或熱帶的大麻槿,成長迅速,則用於BMW i門板和隔熱材質,重量較傳統材質輕,製作過程污染亦較低;就連BMW i的鑰匙外殼材質中,已有部分由提煉篦麻子油製成的Polyester聚合物製成,為天然可再生原料。

 

而雖然BMW i車款廣泛運用天然環保材質,然而對於舒適度同樣苛求,並以3D空間設計為主軸創造獨特的未來科技感,將豪華引領至全新境界,更符合人們對未來行動生活的需求。

 

 

 

第一次實際接觸i3,車室空間其實相當寬敞舒適,透過對開式車門設計,進出車艙更加優雅方便。

 

行李廂空間適中,平整的規畫讓放置物品相當輕鬆愉快。

 

至於BMW名聞世界、風靡車壇的操控樂趣當然同樣由BMW i繼承,以電力為動能,BMW i讓駕乘者體驗最直接快速的動力,無需換檔即可在啟動時便提供最大扭力,顛覆傳統對於〝油門反應〞的定義,且寧靜無聲、毫無廢氣排放。位於BMW i3車身底部的鋰電池經過多項安全與防水測試,以模組構成不僅易於保養或更換,同時降低車身重心,提升操駕快感與安定性。

 

 

雖然尚無緣體會i3的動態表現,不過相信依然能夠不負BMW盛名,下圖則為旋轉式換檔機制,可透過扭轉的方式控制檔位模式。

 

而為解決消費者對電動車使用的疑慮,BMW i提供「360° Electric全方位服務」,分為家用充電、公共充電、彈性用車方案與售後服務等4大方案,其中家用充電以環保材質製成的Wallbox將由BMW技師協助安裝,最快6小時即可將電力充至飽滿;公共充電則讓車主可透過手機的BMW I Remote App或衛星導航系統得知最近的充電站,以補充用掉的電量;彈性用車方案以日租或短租方式提供BMW i車主其他汽柴油BMW車款做為長途駕駛需求時使用;售後服務則包括BMW i基本售後服務(如系統診斷、充電)、電池維修與碳纖維車體維修等部分(以上服務內容視各市場而有所不同),提供BMW i車系消費者同樣安心放心的使用經驗。

 

 

今天所展出唯一一輛i3為純電動車型,可透過下圖的充電Bar進行電量補充,未來若購買i3,總代理也將替消費者進行私人充電Bar的設置。

 

經過無數實驗與精密計算,BMW i實現了永續願景,無論是生生不息的環保製程或零CO2排放量的都會移動新方式,BMW以對駕乘樂趣、永續經營的堅持與遠見,為全球城市交通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滿足未來新式都會移動的需求。

 

世界正以比我們想像更快的速度變化著,面對資源逐漸減少、都市人口急遽成長等全球化現象,人們的生活需要有效的解決方案,截至2010年為止,全世界的車輛總數已超過10億,隨之衍生出的石油資源短缺、空氣污染嚴重等環保問題,確實是極需面對的重大課題。BMW搶先於許多車廠之前,提供了屬於它們的新思維方式,並企圖將電動車概念完整且全方位地介紹給全球包括台灣消費者認識,或許未來你不一定會成為BMW i車系的車主,但因而拋轉引玉激發對於環保移動科技的反思,將遠比電動車本身要來得更加重要。

 

 

 

 

 

編輯=鄭捷  攝影=鄭捷

鄭捷

認為車該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消費與品味,開著一輛不對的車上街,就像穿著一雙不對的鞋般令人渾身不對勁。

入行超過8年,曾擁有Oldsmobile、Chrysler、Opel、Audi、BMW與Saab等大多數夠冷的車,曾任《Car & Life ─ 車語生活》編輯,《ca汽車鑑賞》資深編輯與主編,現為《Carstuff人車事》主筆,以及一輩子的車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