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Benz & Rally Nippon in Taiwan】SL-Class的原點─W 113 SL車系

1963年日內瓦車展上,Mercedes發表取代190 SL與300 SL的全新跑車─280 SL。

 

廠內代號「W 113」的Mercedes 230 SL,其概念取決為介於190 SL與300 SL之間的中庸路線,欲取得一部傳統roadster的運動化調性、同時兼顧雙座GT跑車的舒適性、高性能、以及訴求駕馭安全性所具備的各項先進配備。

 

自1963年夏季上市的230 SL提供有三種車型選擇,第一款為配置摺疊軟篷的敞篷車車型,這款車型當時造成不小的轟動;第二款230 SL車型為軟篷敞篷、搭配覆蓋式硬頂的車型,第三款則為硬頂coupe,後者因少了軟篷車頂的機構與收納空間,因此也擁有更寬裕的車尾行李廂空間。230 SL當時提供有第三人橫向後座椅的選配,這則與190 SL相同。

 

Mercedes 230 SL的外觀設計,以明快的直線線條來呈現其明快的特性,而水箱護罩置中的大型Mercedes廠徽,更明確展現SL家族特有的風格。230 SL在引擎蓋中央微微的隆起,則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垂直安裝的六缸引擎置入,另外在車尾行李廂的空間也一併放大。230 SL的硬頂擁有大型的車窗配置,並以細小的支柱結構撐起整具硬頂,Mercedes-Benz想藉此傳達輕量化的感受,然而這樣的設計,與傳統跑車的刻板印象之間卻大異其趣。

 

230 SL硬頂向內凹的特殊線條設計,令人聯想到東方的寺廟建築,因此在230 SL正式上路前,便獲得了「Pagoda」(意即『佛塔』)的暱稱,但也因為這硬頂的特殊造型設計,使得乘客在進出車室方面變得更容易了。

 

 

全新W 113 SL實際上與190 SL、300 SL兩款前代車型都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但2,400mm的軸距長度卻與190 SL、300 SL完全一致,然而,W 113車系也並非完全煥然一新的車型,其大部份的機械結構概念,則是取之於W 111/3 220 SE車型。

 

除了標配的四速手排變速箱之外,W 113 SL也成為第一款提供四速自排選配的SL車系,之後在1966年5月,Mercedes原廠更提供由ZF(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所打造的五速手排變速箱選配。

 

W 113 SL也是第一款將安全性列為重點設計的SL車系,除了沿用以車架結構延伸出車底板結構的「尾鰭式」(Tailfin)安全車體之外,W 113也擁有堅固的座艙、與潰縮區結構,這些設計均出自於工程師Bela Barenyi之手,Barenyi更負責Mercedes品牌旗下眾多的汽車安全科技。

 

與W 111 220 SE房車車型一樣,W 113 SL的內裝設計也是以減少事故所可能造成乘員的傷害為主,並消除車室內所有尖角的設計,且在此之前,安全帶可是列為選配項目。此外,W 113 SL的轉向齒輪機構,從可能因撞擊受到損害的前段向後移至防火牆的位置,這也使得轉向機的機軸獲得更多的潰縮空間,並避免機柱刺穿車室的情形產生。1967年,附加伸縮式安全轉向機柱、與緩衝阻尼器的轉向系統,也被應用至W 113 SL之上。

 

 

同樣沿用自W 111 220 SE房車的底盤,已調校為適合跑車車型之用,另外包括循環球式轉向系統、前輪雙迴路煞車系統與碟式煞車等,也都是W 113 SL的標配。W 113 SL的懸吊調校相當緊繃,但對於一部跑車來說,W 113卻展現了非典型的舒適。W 113採用了氣壓式避震阻尼,更是第一款採用輻射狀胎紋配胎的Mercedes乘用車。

 

W 113 SL的六缸引擎也是取自於W 111房車,不過這具引擎也陸續經過多次改良,而這具六缸引擎的重點,則是採用一具雙推桿結構的噴射泵浦,這具泵浦使得燃油不需經由預熱進氣埠與開啟的進氣汽門,而可直接噴射進入燃燒室。230 SL搭載的M 127 II引擎將缸徑擴大,因此有著2.3升的排氣量,並具備150bhp / 5,500rpm的最大馬力,與19.98kg-m / 4,200rpm的峰值扭力。

 

W 113 SL的四速手排手排變速箱同樣取自W 111的結構,不過在一檔的齒比設定經過修改,以求取較運動化的加速表現。W 113 230 SL的0-100km/h加速為9.7秒,軟篷車型的極速則可達到200km/h,硬頂車型則稍低,為196km/h,若選配自排變速箱,極速則為195km/h。

 

不過歷史證明,「Pagoda」在自排變速箱停產當時,自排車型的佔有率高達77%,這與同樣需加價選配的動力輔助轉向一樣,都是當時W 113 SL十分受到消費者歡迎的選配。W 113 SL也成為後續所有SL車系的先驅:也就是結合卓越性能、與最佳舒適性的雙門車款,至於最早推出的W 113 230 SL,總共生產了19,831輛的新車。

 

 

1967年2月27日,Mercedes-Benz發表了250 SL,取代量產達四年之久的230 SL,而新型的250 SL其實自1966年12月起便投入量產,外觀上則難以區別與230 SL之間的差異,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則在於引擎、以及煞車系統,而這兩個差異之處,則均取自於W 108 III 250 SE的元件。

 

Mercedes 250 SL的M 129 III引擎在排氣量加大了200cc,不過最大馬力同樣維持在150bhp / 5,500rpm,峰值扭力則多出約10%。M 129 III引擎設置有七具的曲軸軸承,以求取更順暢的運轉品質,而250 SL配置了油冷 / 水冷的冷卻系統,後期的280 SL則採用空冷 / 油冷的配置。

 

250 SL在引擎運轉的表現上顯得更加靈活,然而歸因於車重的增加,使得250 SL的極速表現不若230 SL。搭配四速手排變速箱的250 SL按照終傳比設定的不同(標準為1:3.92,另有1:3.69的設定),可分別做出195km/h、與200km/h的極速(自排車型分別為190km/h與195km/h),至於五速手排變速箱僅有1:4.08的單一終傳比設定,極速表現同為200km/h。

 

250 SL在煞車系統的變更,包括有後輪改為碟煞,前輪碟盤也一併放大,另外還配置煞車力道調節器,以避免後輪「煞過頭」,另外一具差速鎖定器則列為250 SL的選配,而自65公升加大為82公升的油箱容積,則使得250 SL擁有充足的續航距離表現。

 

 

除了230 SL所提供的三種車型選項之外,250 SL更追加一款設有後排座椅的coupe車型,這款在1967年日內瓦車展首發的車型,也被稱為250 SL「California」,這多出來的後座空間,也是因為coupe車型不需要軟篷機構、與軟篷收納空間所賜。

 

在250 SL生產不到一年、僅5,196輛新車下線的情況下,Mercedes 280 SL便正式發表,除了車尾的230 / 250 / 280 SL名稱差異外,280 SL與前兩款W 113的差異僅在於不同的輪圈蓋上。

 

藉由凸輪軸與汽門正時的變更,280 SL所搭載的2.8升M 130引擎可輸出170bhp / 5,750rpm的最大馬力,而這具引擎的散熱風扇更搭配一具黏性耦合器,以限制引擎的轉速超轉。280 SL的0-100km/h加速表現約9秒,至於極速則回復到230 SL的水準,也就是200km/h(軟篷車型),而為提供更佳的舒適性,280 SL的懸吊設定偏軟,且保養間隔從原本的3,000公里延長為10,000公里。

 

Mercedes-Benz 280 SL總共生產達23,885輛新車,結算下來,於1963年至1971年間量產的W 113 SL車系共生產48,912輛,這使得「Pagoda」創下跑車級距量產數的新高,而W 113整體的高品質、優雅感受、與簡潔的車身線條等,都讓這款SL成為汽車收藏家們覬覦的逸品。

 

編譯 / 攝影=李旭

圖 / 資料=Mercedes-B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