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年少瘋狂、而是成熟穩健的跑格,2023 SUBARU WRX Sedan tS 2.4 EyeSight

作為目前 Subaru 的性能房車一哥,新世代 WRX Sedan 推出之後確實引發兩極化的評價。除了不再推出 STi 車款以外、另外就是外觀刻意導入跨界房車的樣貌一時之間讓人難以接受。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在面對「電氣化」的壓力之下 Subaru 勢必要做一些改變,才能在如此艱難的世道下活下來,畢竟 WRX 除了演繹 Subaru「極致駕馭性能、高安全」的理念外,也以不斷地在技術領域持續創新,成為Subaru品牌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如果就此放棄就等於少了支柱一樣。

而在新加坡短暫體驗 WRX Sedan 之後,此回在台灣終於有比較長的時間好好體驗一番、體驗那 30 年來由瘋狂少年轉型成熟大人味的變遷。

熟悉的輪廓、不熟悉的細節
將 Viziv Performance Concept 實體化

IMG_6764.jpg

可能因為黑車色的關係,再度與 WRX Sedan 相會反倒沒有前面幾次來得突兀。 WRX Sedan 的設計與 WRX Wagon 相去不遠,都是藉由新世代設計理念“ BOLDER” 來呈現,並加深“ Dynamic×Solid” 的特點。
也因此全車同樣有著強而有力的線條設計,車頭由引擎蓋進氣口、銳利的 LED 燈組搭配六角形蜂巢式內網水箱罩所組成,而大型左右二側霧燈座相連組成的黑色烤漆保險桿,呈現出更為誇張的兇悍氣勢。

IMG_6742.JPG

車身則維持傳統房車的三廂架構,與前一代車型相比WRX Sedan 長4670mm、寬182mm、車高 1465 mm,軸距增加了25mm 來到2675mm,其實都比上一代略為放大,但比例上並沒有因此跑掉,而且令人驚訝的是新車還比上一代矮了 10mm!

IMG_6767.JPG

而顯而易見、源自於 Viziv Performance Concept 的金屬灰烤漆「導流保護樹脂飾板」環繞四周,雖然原廠是為了彰顯著WRX在WRC賽事的粗曠風格,但看過去還是十分突兀、需要一點時間來習慣。而且應用於表面的六邊型紋路能導引氣流、提高空氣力學性能;窗框線條則同樣採上揚的方式呈現,後葉子板以加寬的肌肉線條雕塑,因此側面望過去展現出有如運動員般的結實體格。

IMG_6772.JPG

IMG_6773.JPG

IMG_6775.JPG

IMG_6740.JPG

IMG_6738.JPG

有別於 Wagon 較為樸實的 C 型 LED 尾燈、Sedan 的 C 型尾燈樣式更為動感,內含獨特”火山熔岩流”視覺效果搭配中間一道黑色飾版設計,讓視覺感更為寬扁;而刻意凸起的行李箱線條、小尾翼以及黑色烤漆下擴散器搭配雙邊四出尾管的保險桿,則是讓過去單調的車尾設計更顯豐腴。

同樣的,tS 對比日規車型就是 STI Sport車型,不過對比日規 STI Sport,除了專屬18吋雙色輪框以外,就是少了 STI 的字體出現在前後。

IMG_6806.jpg

現在運動房車市場極度萎縮的狀況下,WRX Sedan 在維持過去車系的「傳統」之下勇於踏出不同的道路,融合跑車/房車與拉力賽車的性格。先不論設計上的美醜,這種顛覆傳統的思維還是值得鼓勵的。

IMG_6748.jpg

數位\性能化融合座艙
質感躍身

IMG_6714.JPG

連續開過二款新世代 Subaru 車款,早已對於其飛翼左右對稱水平佈局已經相當熟悉。以「Progressive × Impressive」作為核心、大量減少按鍵的應用,僅保留最常使用的功能軟冷氣、音響選鈕等,對於強調駕駛感的 WRX Sedan 來說可說再適合不過了。

IMG_6644.JPG

IMG_6681.JPG

用料部分大幅增加軟質塑料、皮革、鋼琴烤漆面板與深色飾版的運用,加上源自於 STI Sport 的大量紅色縫線與「STI」字樣,比起過去樸實無華的內裝,質感可為大幅躍進;中央鞍座的線條則是延續螢幕下緣而來、採用軟質包覆左右側。相同的 STI 三幅式方向盤採用紅色的縫線營造跑格化的視覺感,同時多項功能都能在上控制。

IMG_6662.JPG

不過很可惜的,由於海外車款並沒有導入 EyeSight X 系統,使得 12.3 吋數位儀表板搭配 11.6 吋高解析度大型觸控螢幕設計僅有日本市場才有,WRX Sedan 便維持雙筒式搭配 4.2 吋資訊螢幕的傳統儀表板搭配 11.6 吋 STARLINK 主機。

雖然 11.6 吋 STARLINK 中央螢幕主機看似與其他二款車型相同,但仔細看卻發現除了方向盤的駕駛模式快捷鍵以外,螢幕下方還有個快捷功能選項,讓 WRX Sedan 能夠更快速地切換自己想要的駕駛模式。

gifmake_1688829155.gif

gifmake_1688829276.gif

螢幕上半部則具備分離式介面,可以同時顯示兩種類型的信息。其他內部功能包括多媒體、溫度控制和車輛各項功能設置,更不用說 Apple CarPlay™、Android™Auto和新的 SmartDeviceLink™連線,而紅外線 LED 與攝影機組則是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智能駕駛行車監控,這套系統匯聚專注力偵測警示、疲勞駕駛偵測警示與個人化智慧臉部辨識三大功能。

其他配備差異部分,大概就是 WRX Sedan 多出了Harman/Kardon音響(11支揚聲器、行李廂265mm重低音喇叭),其餘保持一致。

IMG_6675.JPG

IMG_6728.JPG

IMG_6668.JPG

IMG_6688.JPG

IMG_6683.JPG

WRX Sedan 雖然同樣採用 EyeSight 4.0 ,但並非 Crosstrek 的三鏡頭版本,功能上包含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LCF車道置中系統、LDP車道偏離輔助、LSW車道偏擺警示、LCA車道變換輔助、AES緊急自動轉向輔助、LVSA前車駛離警示、PCTM預防碰撞油門控制、PCB預防碰撞自動煞車等都沒有相去太多。

IMG_6721.JPG

EyeSight 4.0系統能藉由螢幕進行參數調整,上路後也大致體驗了一下,ACC 對於車距的掌控與加減速更聰明、煞車與油門的收放更細膩,車道置中功能於過彎時能置於中央、同時在標線不太清楚的時候,鏡頭也能辨識出來。

IMG_3410.JPG

IMG_3409.JPG

IMG_3420.JPG

IMG_3419.JPG

車內空間進一步增加

IMG_6698.JPG

WRX Sedan 採用全新 SGP Full Inner Frame 架構,與過往 WRX 相比軸距增加了 25mm,這也忠實反映在車內空間當中。

IMG_3418.JPG

熟悉的運動型座椅採用Ultrasuede麂皮/合成皮革包覆,包覆性與支撐性都相當好,不過僅有駕駛座十向電動調整附上兩組記憶裝置、副駕駛座僅有手動的設定,面對其高昂的售價還是說不太過去。另外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頭枕另印有WRX字樣,搭配紅色縫線來跟 WRX Wagon 版本做區隔。

IMG_6830.JPG

IMG_6708.JPG

IMG_6693.JPG

而後座空間部分,雖然論視覺上感覺不是很寬裕,但乘坐進去卻出乎意料之外,以 168cm 的男性當作示範組來看,頭部大約有將近三指的表現、而膝部空間更有將近二個拳頭,尤其椅背角度以及椅墊的角度設計都有針對成年人進行設計,因此乘坐感就我自己體驗有水準以上的表現。

IMG_6691.JPG

最後行李箱的部分,WRX Sedan 擁有411公升的表現、其實對比類似尺碼的 Sedan 來說並沒有太多優勢,但藉由6/4分離傾倒機能也能擴增所需空間,只是全打平之後的表現原廠並沒有公佈,然後一個小小的缺點,大概就是沒有設計把手,所以要關起來的時候不知道要往哪裡抓就是了。

多 400cc 截然不同的出力
SGP Full Inner Frame 賦予紮實車體

IMG_6717.JPG

WRX Sedan 目前僅有代號FA24的2.4升水平對臥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供選擇,與過去 FA20 相比,燃燒室的缸徑從86mm增加到94mm,搭配最大0.8Bar、可電子控制廢氣門和空氣旁通閥的渦輪增壓器。

引擎本體的佈局也進行優化,除了減少舵輪以外,更將發電機與張力器固定在汽缸體上,如此一來重心更低、引擎重量更輕盈;結構上活塞頂部修改為如同淺碟的空腔形狀,以促進缸內氣流的流動;活塞裙也進行修改來降低摩擦與震動。

IMG_6673.JPG

也因為與 WRX Wagon 相同動力配置,輸出自然也為最大馬力 275ps/5600rpm、最大扭力為 35.7kgm/2000-5200rpm,搭配全新開發的「Subaru Performance Transmission」CVT 變速箱。

在原廠確定不會推出 WRX STI 燃油性能至尊之後,目前 Subaru 海外頂級性能車地位就交給了 WRX tS Sedan,但由於排污法規的影響、使得 WRX tS Sedan 並沒有向日規 S4 一樣有著 300hp 的輸出表現。

20230703-XH2S0726.jpg

雖然多了 400cc、然後輸出比起過去 WRX Sedan 相去不遠,但開起來卻是天差地遠。最主要還是全新的 CVT 模擬8速變速箱能夠快速的換檔/退檔,讓整套動力不僅維持過往的線性、同時爆發力道更為明顯,同時 Drive Mode Select(具備Comfort、Normal、Sport、Sport+、Individual)也擁有著不同的油門、轉向反應。

20230703-XH2S0747.jpg

而這當中 Sport/Sport + 才能顯示出它真正的價值,不僅 Sport 模式時能一下飆至6000轉、伴隨著渦輪引擎聲浪逐漸明顯;在 Sport+ 之下則是在實用範圍內扭力完全爆發出來,全力加速時也能有著直接的衝刺感。當然 Sport、Sport+不僅「檔位」變換更鮮明後者退檔補油功能也相當吸引人。

20230703-XH2S0715.jpg

在操控表現上,WRX Sedan 同樣具備 SGP Full Inner Frame 架構,不僅整體剛性增加了 28%,懸架安裝點剛性增加了 75%。更長的懸吊行程增加了車輛在不平路面的穩定性和橫向抓地力。後防傾桿安裝在車身上(相當於副車架)更有助於在轉彎時降低側傾。

20230703-XH2S1018.jpg

前麥花臣、後多連桿佈局搭配由 ZF 製作的 CDC 連續阻尼控制電子避震,結合 45:55 比例分配的 VTD-AWD 系統與雙齒輪電動輔助轉向系統,行駛於山路時有著相當敏銳的指向性,不需太多角度就能通過、車尾也能跟得上;CDC 可變阻尼設定也賦予不同性格的駕駛風格,其中 Comfort/Normal 將碎震處理得相當圓滑、Q 度十足的設定頗適合日常使用,而 Sport/Sport+ 雖然阻尼變硬,但彈跳感還是處理的相當精緻,甚至讓我聯想到過去開過的一些歐系運動車款。

而 WRX Sedan 也有著相當好的 NVH 工程,包括風切聲、輪噪都不算特別明顯,頂多是引擎聲浪稍微明顯一點。

20230703-XH2S0830.jpg

20230703-XH2S0937.jpg

當少年仔變成熟大人
WRX 初心依舊沒變

20230703-XH2S1050.jpg

從過去的 Impreza WRX 到現在的 WRX ,雖然定位上都是高性能房車,但性格卻是大大不同。過去 EJ20 渦輪四缸引擎所賦予的響亮轟鳴聲、已經被 FA24 渦輪四缸引擎的精緻且安靜聲浪給取代。新世代 WRX Sedan 還是保有一貫的敏捷,而且全新設計的 CVT 換檔速度明顯提升、不再給人拖泥帶水的感覺,過往死硬的懸吊設定也藉由 CDC 可變阻尼設定避震,想要硬想要舒服都能夠自由選擇。

IMG_6783.jpg

人都會成長、車子也是。

我相信 WRX 要延續那種粗暴且不修邊幅的駕駛感並不是件難事,但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一台十足瘋狂的高性能房車在這個世道下注定會是小眾,而 Subaru 能做的就是保留 WRX 車系的初心:速度快、能安全地將車輛極限釋放出來,然後在每個地方弄得更洗鍊,成為專屬於大人的 WRX。

對於已經 30 好幾的作者,這種成熟味十足的高性能房車確實很合我的胃口,只是那潛伏在內心深處的年輕「我」來說,不免為 WRX 失去原始的駕駛情感而感到難過。

IMG_6792.jpg

20230703-XH2S1119.jpg

IMG_6824.jpg

20230703-XH2S05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