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愜意座駕注入電能車靈魂,2022 Honda FIT 1.5 e:HEV 都市/賽道全面體驗

在今年 9 月初正式在台發售的全新第四代 FIT,全車以嶄新的「愜意」五感體驗,搭配大幅進化的內外觀設計元素、引擎動力總成、底盤設定等,試圖讓消費者改觀「小車=便宜」的刻板印象。只是台灣市場小車族群對於售價極其敏感,因此聲量不如預期,甚至連首度在台量產的 e:HEV 技術也都沒有人關注。

不過沒關係,真正能夠體現 FIT 價值的 e:HEV 車型就在這週正式發售,而且為了扳回一城售價直接下殺至 79.9 萬,可以看得出完全想要以 Hybrid 車型作為主力車款的決心!而這套全然不同於 Toyota 的油電系統,到底能不能幫助銷售量向上至 3600 台年販售目標呢?

Honda 獨自串聯式 HYBRID 技術
源自於上級車款的 i-MMD 系統

DW_07730.JPG

由於這次 FIT 在外觀與內裝上與汽油版本差異不大,因此這次篇幅會著重於 Sport Hybrid i-MMD 技術的大略解說與實際體驗心得。在過去 Honda 油電系統區分成三種:單馬達 Sport Hybrid i-DCD、雙馬達 Sport Hybrid i-MMD 與三馬達 Sport Hybrid SH-AWD。但在十年多的市場考驗之後,Honda 決定專心發展最能符合市場需求與成本的 Sport Hybrid i-MMD,同時依照車型不同推出 2.0 與 1.5 二種規格。

015_o.jpg

這套系統其實並不陌生,因為早在 2013 年發表的第九代 Accord Hybrid 車型(台灣直到 2017 年導入後期車款)就已經搭載相同的架構,不過當時市場上還是以 Downsizing Turbo 為主流,這也讓具備先進科技的 Accord Hybrid 施展不開來,最後賣完一批之後就黯然退出台灣市場。

IMG_9328.JPG

而 FIT e:HEV 則是使用最大熱效率達到40.5%的1.5L 直四 Atkinson 循環 DOHC i-VTEC引擎、匹配新開發的內藏兩個馬達(分別為發電機和驅動馬達)電氣式CVT,其引擎的最高出力為98PS/5,600-6,400rpm、最大扭力127Nm/4,500-5,000rpm。驅動馬達匹配的是 Honda 自社開發和生產的H5型,最高出力109PS/3,500-8,000rpm、最大扭力253Nm/0-3,000rpm。

IMG_8571.JPG

078_o.jpg圖片為匹配新開發內藏兩個馬達(分別為發電機和驅動馬達)電氣式CVT

SPORT HYBRID i-MMD 的構造更為簡潔,兩顆馬達沒有使用複雜的行星齒輪組為核心的動力分配裝置,而是發電機與引擎相連,驅動馬達直接通過兩級減速齒輪與驅動輪串聯,同時在引擎/發電機之間、驅動馬達/驅動輪之間設置離合器,可在必要時切斷連接防止效率的損失。

076_o.jpg

079_o.jpg圖片為 IPU 結構圖,鋰離子電池使最大輸出功率提高了62%,整個IPU的重量和體積減少了約25%,輸出密度是上一代 i-DCD 的兩倍以上。

為將 i-MMD 混合動力系統在不影響車內空間的前提下,導入車內尺寸較小的車型,Honda 對IPU(即「Intelligent Power Unit」,結合了鋰電池組、控制ECU和冷卻系統)進一步小型化和輕量化,不僅讓 FIT 依舊能夠使用 ULTRA 座椅,同時 IPU 也盡可能放置在接近車體重心的位置,無形中也改善了車輛的走行性能,這點在稍後的動態會有所解釋。

080_o.jpg得益於 PDU和VCU的大幅小型化,即便收納了12V DC-DC轉換器後,整個 PCU的尺寸依舊比以往型號的PCU更低,可以輕鬆安裝於傳動系統上方。

不過 FIT e:HEV 車型因為定位上的緣故,在上級車款所具備的三段式回充、強制 EV 模式等都沒有出現在上面,但和其他i-MMD混合動力系統搭載車一樣,亦是由車輛的PCU通過計算自動判斷使用最適合具體行駛狀況的驅動方式。

022_o.jpg

市區行駛
展現出類似電車的輕快感

 HH.png

i-MMD混合動力系統具有三種運作模式:包含短程行駛下與輔助加速的 EV Drive 純電模式、結合電動馬達驅動前輪與汽油引擎動力傳遞到發電機的 Hybrid Drive 模式、透過離合器連接引擎與推進馬達驅動前輪的 Engine Drive。這三種運作模式會考量到剩餘電量SOC、瞬間車速與維持車速/加速需要的動力三個因素來進行調整,但對於系統來說前面二種模式才是首選。

IMG_8862.jpg

拿到車之後首先先在台中市區巡航,由於 EV Mode 區間為 0-80km/h、因此這個時候都以電動馬達運行為主,整套系統裡的離合器會斷開,引擎處於閒置狀態;而當遇到紅燈需要煞車或是速度降低的狀況,車輪會帶動驅動馬達轉動來產生電力,並將電力儲存在鋰電池當中;簡單的說驅動馬達身兼發電馬達,所以能夠提供類似電動車的輕快動力輸出、甚至媲美大排氣量的車款,而油門設定上 Honda 也調整得非常接近燃油車,所以踩下去不會有很突兀的加速感。

IMG_9212.jpg

IMG_8557.JPG

如果需要加速或者鋰電池電量降低的時候,此時引擎就會啟動來帶動發電機產生電流,同時與鋰電池的電流匯流在一起,供電給電動馬達來營造更強的動力,這就是 Hybrid Mode。

但這個模式引擎只是通過運轉來驅動發電機,為驅動馬達供電;如果需要更大的電能,此時電池組也會同時對驅動電機供電,在前往目的地的向上路大上坡路段就常常進入到此一模式,同時在隔天的高速公路需要超車的狀況,也會使用到。

IMG_8556.JPG

隔天前往麗寶的路程上則幾乎都是以引擎驅動模式為主,高速巡航的時候引擎會直接連接離合器與車輪結合,而這具 1.5 自然進氣引擎呈現出的反倒是相對輕快,沒有那種拖泥帶水的感覺,而寧靜性方面與汽油車相比風切聲更小了,你只聽到發電機很稱職的在模擬引擎轉速高低製造聲響。

IMG_9112.jpg

總結來說,Honda Sport Hybrid i-MMD 其實更接近增程型電動車的類型,只是與 Nissan e-POWER 系統引擎單純只是拿來發電給電動馬達相比,i-MMD 希望提供駕駛人更多「開車」的體驗,而不是單純為了節能而已。

IMG_8716.jpg

賽道體驗
重新調整的避震與配重表現不俗

DW_03883.JPG

為了讓大家體驗 FIT e:HEV 與汽油車的不同之處,Honda 這次下足重本直接在麗寶包場,準備了像是 0-100 km/h、繞錐與全場體驗三大項目。

由於全力加速下馬達與引擎同步啟動,因此在場地有點溼滑的狀況下 0-100km/h 測得 9.88 秒的成績,而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Sport Hybrid i-MMD 的加速感非常線性且直接、就跟電動車依樣,但又沒有十分突兀的貼背感。

IMG_2517.JPG

IMG_9567.jpg

IMG_9711.jpg

IMG_9591.jpg

IMG_9548.JPG

操控性格上,Honda 本社並沒有特別強調汽油版與 e:HEV 規格的調整方式到底哪裡不同,僅表示避震器阻尼與彈簧係數都有因應加入 e:HEV 系統增加的車重進行調整;而在前麥花臣、後H型扭力樑的基礎架構不變下,於賽道行駛時連續通過幾個彎道轉向幅度不用太多便能通過,同時 IPU 系統也讓配重上比汽油版更好,車身動態相當容易控制,同時車尾可以緊緊地貼著地板,只不過避震阻尼設定還是舒適取向,因此激烈操駕下側傾還是略為明顯,至於煞車表現部分跑了六圈其實衰退的狀況還算可以接受,只是以環保胎上場難免抓地力不太足夠。

IMG_0429.jpg

至於一般道路的表現,說實話與汽油車表現差不多,無論是伸縮縫、水溝蓋,或者是在山路操駕,那種不舒服的震動都被處理得相當精緻,不會直接回饋到車內,整體的底盤結構設定雖然不似歐洲小車的運動感,但卻有著上級車款的洗練操控與駕乘表現。

DW_06518.JPG

DW_07465.JPG

IMG_0092.jpg

IMG_0359.jpg

外觀與內裝變化不大
冰河白配色是亮點

IMG_8599.jpg

說起外觀設計, 老實說 e:HEV 規格與汽油版的差別僅止於車頭廠徽改成藍色背色、進氣口一道鍍鉻飾條與車尾的 e:HEV 而已,但在這邊想談談為什麼 Honda 會把它變成「柴犬」這種爭議性極大的樣貌。

IMG_9309.JPG

IMG_9316.JPG

IMG_9311.JPG

IMG_9314.JPG

FIT 初代、二代的設計理念是以中性的設計,在全球市場也獲得不少消費者支持。不過第三代為了主張更強的個性感、存在與未來感,並且脫離其他日本小車的「親切感」套路,直接將「Exciting H Design」的設計概念融入,在海外市場有著相當高的人氣度,改裝一下就跟台小跑車沒兩樣,在中國市場更有著「超跑 GK5」的稱號,只是這種設計在日本反而滑鐵盧、銷量反而沒有前二代來的亮眼。

IMG_9336.JPG

IMG_9318.JPG

IMG_9321.JPG

IMG_8584.jpg

畢竟 B-Segment 小型車市場在日本乘用車市場比例高達 40%, 加上第四代 FIT 決定不再是全球向戰略車,因此開發理念轉以日本為中心、頂多再加一些歐洲市場的意見,就呈現這種類似人類「好拍檔」的樣貌,更可愛嬌小的氣質也能拉攏一些女性車主回檔;至於男性車主也有 Modulo X 這種羽量級運動版提供。

IMG_9333.JPG

而內裝設計樣秉持著讓五官「愜意舒適」的「開放式」水平佈局,但加入了 FIT 日規車型主打的冰河白內裝組,包含飾版與座椅配色等,加上原本超開闊的視野表現,整車內裝呈現相當溫馨的感受,只不過耐髒程度上就考驗了車主的用車習慣了。

IMG_8572.JPG

IMG_8549.JPG

IMG_8554.JPG

IMG_8550.JPG

IMG_8567.JPG

IMG_8574.JPG

IMG_8565.JPG

IMG_8562.JPG

而 e:HEV 專用數位化儀表板增加了能源流以及油耗表現的資訊顯示,其餘維持不變;中央 8 吋螢幕主機採用獨立式樣,是由日本原廠設計的主機,而且有支援 Apple CarPlay Android Auto 設計、倒車顯影等顯示(全車系需要選配),只是那個按鍵設計在副駕駛座側,同時少了旋鈕的功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image_1640341363.gif

其餘改變則是將類似於 Honda e 的雙幅式樣真皮方向盤下半部更採用白色配色處理,而源自於 Accord 的空調面板,全車各處細節完全體現出高質感的一面,同時也可見 Honda 對於 HMI 人因工學的極度重視。

IMG_8547.JPG

IMG_8548.JPG

配備分野上,就是多了盲點偵測系統、膝部安全氣囊(全車七具安全氣囊)、Smart Entry 智慧型車門啟閉系統/Walk-Away Lock離開自動上鎖功能,其他 Honda Sensing 的功能也保持一致。

IMG_2515.JPG

IMG_8575.JPG

IMG_8613.JPG

IMG_8580.JPG

乘坐感就不多說了,基本上與汽油版保持一致,厚實的泡棉提供相當不錯的支撐性,後排座椅也沒有因為加入 IPU 縮水,藉由增加坐墊的厚度和寬度讓 Ultra Seat 功能保留下來、同時空間上也保持與汽油版相同的容積設定(標準 304 升、全打平 1,205 公升)。

IMG_8605.JPG

IMG_8608.JPG

當「愜意舒適」遇見節能與性能
FIT 真價值體現

IMG_9350.jpg

FIT 捨棄過往 Sport Hybrid i-DCD 架構的油電系統,採用與上級車 Accord 相同的 i-MMD 架構,提供電動車的駕馭體驗之餘消去里程焦慮的問題;而 i-MMD 系統將電動馬達與引擎各司其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克服「驅動馬達傳遞動能到車輪」與「引擎傳遞通能到車輪」這二種情況互相切換可能造成的頓挫感、更將動能耗損降到最低。

售後服務問題部分,對此 Honda 不僅打出 Hybrid 系統 5 年 15 萬公里保固、鋰電池本身則是 10 年 20 萬公里的保固(過保更換售價為 55,000元),藉此降低消費者對於 Honda 油電車的疑慮。

坦白說在這個物價齊漲的時代,Honda 為了大力推廣油電車將價格下殺至 79.9 萬,這種「破釜成舟」的決心也讓缺乏倒車顯影、 LSF 低速跟車等小問題可以忽略掉,更難而可貴的是核心概念「愜意舒適」五感體驗並沒有因為多了「節能」與「性能」兩大附加價值而消失,讓 FIT 真正超脫「級距」,成為一款符合各個年齡層的全能高質感通勤用車。

IMG_9344.jpg

HH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