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 GT R率領AMG GT大軍空降Goodwood嘉年華(內有影片) 暨 新增技術亮點介紹

D304452.jpg

AMG GT R的誕生是為了創造更終極的駕駛體驗,其具有不同於GT S的三項重點:有更大的動力輸出,搭配新的主動式可變空氣力學和更多輕質結構的設計,造就出非凡的性能。GT R專屬測試車手Lewis Hamilton結論說到-「這應該是AMG有史以來做得最好的車款」。

6.jpg

不只Hamilton如此說,連國內知名超跑玩家「將軍大」,在試過「中階版」GT S之後,對它的性能及舒適度,都大大地讚不絕口!

AMG GT R使用相同的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修改了汽缸頭排氣道的結構以及改變引擎壓縮比,再將增壓值從1.2bar提升至1.35abr之後,因而改變整個燃燒過程多出75hp,來到了585hp/6250rpm,創造出2.66kg/hp優異的馬力公斤比,而最大扭力700Nm/1900~5500rpm比GT S多了50Nm,其0-100km/h 3.6秒比GT S加快了0.2秒。

D304457.jpg

而這顆引擎使用與GT S不同的渦輪增壓器,除了有不同的進氣側設計之外,更使用反應更靈敏不同的Wastegate來精準控制增壓值。此渦輪可具有每分鐘186000轉的最大轉速效能。另外,GT R更使用了比GT S輕0.7kg的雙質量飛輪,來創造出更靈敏的全轉速域加速反應。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1).jpg

而空力效果的提升除了首次搭載於市售車源自於GT3廠車的大型尾翼,以及前後下擾流造型的變更之外,更在引擎正下方追加了僅2kg重碳纖維材質的板狀空力調整裝置,在使用Race模式超過80km/h後,會下移40mm改變底盤氣流流速,來產生文氏效益吸力,進而增加前方下壓力。時速達250km/h時,可額外產生40kg的下壓力。

而在前保桿下方中間處,還具有百葉窗造型的葉片,平時以及高速直線行駛與高速過彎時都會關閉,來減少空氣阻力,當引擎溫度達需額外散熱需求之後則會開啟。

D304433.jpg

由於原本前中置引擎以及變速箱置於後軸上的設計,已創造出47.3:52.7的前後配重,根本就與中置後傳無異,稱為史上最強FR絕不為過。所以主結構的設計上並未大幅更動。但卻追加了許多其他新功能,如:首度使用的主動後輪轉向、九段可調牽引力控制系統以及重新調校的電子懸吊。

後輪轉向系統可允許最大1.5度束角的變化,在100km/h內會與前輪轉相反方向,來增進轉向的犀利度(靜止不動原地轉方向盤,後輪也會跟著轉);超過100km/h則會改轉同一側。而後懸吊軸承也一率改成魚眼結構的競技設計,以減少劇烈操控之下懸吊幾何的改變量,並且增加靈活度,因此舒適度可能會比GT S稍有降低。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3).jpg

D304458.jpg

至於九段可調牽引力控制系統,特別的是僅在穩定系統ESP關閉時才會啟動,顧名思義!也就是可調整出九種不同程度的甩尾模式,讓駕駛無須過於高超的駕駛技術就能享有滑胎樂趣。第一級編程適合在濕滑路面駕駛,可保有較高的安全性;而第九級則允許後輪最大滑動,也就是可使出最大燒胎甩尾華麗動態。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5).jpg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6).jpg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2).jpg

車台底部中央樑處使用碳纖維強化結構,取代GT、GT S原本的三件式鋁件,這使得抗扭曲性提升了7.5%。而其他碳纖維材質的運用,除了車頂、空力板件以及尾翼之外,中空結構的傳動軸更使用了全碳纖維製成,讓重量減輕40%僅13.9kg重而已。鈦合金排氣管以及尾部消音器採用更少的隔音材料,更使重量比GT S減輕了6kg之多。

林林總總加起來,車重比GT S減輕了90kg之多!

AMG GT R的銷售將於2016年11月21日開始,並將於2017年三月率先於歐洲市場亮相。

D304439.jpg

D304431.jpg

D304432.jpg

GT R與GT S在「階級」上最大不同處,就是使用了源自於GT3廠車的直瀑式水箱護罩以及大型GT尾翼。而車尾分流器採雙層設計,具有比GT S更優異的空力效果。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4).jpg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7).jpg

Mercedes-Benz-AMG_GT_R-2017 (8).jpg

 

Bear

曾於2002~2004任職於Option改裝車訊編輯,之後轉戰汽車銷售十餘年,擔任總代理新車及超級跑車的銷售業務及公關企劃,藉由過去的工作經驗作貼切的報導,以協助讀者們購車前的參考,是在下的職責以及撰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