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賓士安全科技全球巡迴體驗營」登台,展示全方位安全概念與創新成果!〈二〉

 

Mercedes-Benz在228假期中於台北舉辦【賓士安全科技全球巡迴體驗營】,以ESF 2009研發安全車、PRE-SAFE®模擬器、安全輔助系統模擬器等數項展品與實車,讓車主們可以進一步了解Mercedes-Benz在125年的歷史中,於安全科技上的發展與成就,並且對於降低交通事故傷亡率的貢獻。

 

Mercedes-Benz在1886年發明的第一輛汽車。
 

自Mercedes-Benz在1886年發明第一輛汽車後,汽車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隨著汽車的普及,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也節節升高,根據德國當局的統計表示,在1950年代汽車數量增多後,交通事故的傷亡率就伴隨著人們駕車地累積里程增加而提高,至1970年代達到高峰,爾後,各車廠陸續強化車輛安全,並且投入降低交通安全研究,使得死亡率逐年下降,至2010年為止,德國車輛事故的死亡人數,較1970年代的高峰數值相比,已將低至當時的1/7左右,由此可見車廠們的努力。

 

 Mercedes-Benz在不同時代中都會以研發安全車展現研發實力。

 Mercedes-Benz在125年歷史中對於車輛安全擁有許多貢獻,包括ABS、預縮式安全帶與氣囊等,都是Mercedes-Benz領先開發而來。

 

Mercedes-Benz一向車輛安全輔助系統地研發上有著執牛耳的地位,其中包括在1978年發展出的ABS防鎖死煞車系統、1980年氣囊與預縮式安全帶、1995年與德國Bosch共同研發ESP電子動態控制系統等,對於車壇都有指標性意義,成為車輛安全地主流配備,2002年研發出首套PRE-SAFE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將預警、主被動安全系統整合為一,提供最全面性地車輛安全防護,而且該系統也不斷進化,利用雷達與光學科技,提升車輛偵測預警能力,以降低車輛發生事故的機率,不斷向「零事故」目標前進。

 

 藉由於車頭與車輛四周設置雷達,以增加車輛與駕駛的預警時間,以降低車輛事故的發生率。

隨著時代的演進,新一代的安全研發車豐富地科技配備就有如擁有多位安全保鑣,隨時保護車內乘客地安全。 

 

在本次【賓士安全科技全球巡迴體驗營】中所展示的ESF 2009研發安全車,便是集Mercedes-Benz當今安全科技於一身的示範車輛,在車輛外觀上將所裝置的各項系統全數標出,座艙中也展示出了全新地乘員防護系統;其中幾項主要的設計如下:

 

 

藉由車間通訊系統、可強化車輛間的溝通,並了解及時路況,提升預警與預判機能,讓駕駛可以做出更正確的行車模式。 

 

●車間通訊技術(Interactive Vehicle Communication)

 

藉由ad hoc網路,以及WLAN無線傳輸技術,車輛與車輛之間能夠相互傳遞路況、氣候、交通號誌、事故救援等行車資訊,使駕駛者可以預先改變行車模式,並且避開潛在的危險。

 

設至於車底的煞車氣囊,同樣可與車輛預警系統相結合,當發現車輛快速接近前方車輛或障礙物時,便會啟動增強減速力道,減緩碰撞可能與碰撞後的傷害程度。

 

●煞車氣囊(Braking Bag)

 

在車輛無法避免撞擊的狀況下,位於底盤中間的氣囊將自動爆發、減緩因緊急煞車而造成的車頭下沉,輔助防潛座椅發揮防護效果;同時,該氣囊爆發使位於車底的煞車底板與路面產生摩擦力,提升整體煞車表現。

 

利用最新的燈具技術與車輛偵測系統,可將燈光投注於突然竄出的行人或動物上,同時提醒駕駛與行人注意。

 

●聚光燈功能(Spotlight Lighting Function)

 

夜視輔助系統根據車載的紅外線攝影機與雷達,於多功能顯示螢幕上提醒駕駛者前方有行人或是動物,並且同時開啟聚光燈照明;如此一來,在夜間與視野不良的情況下,駕駛者亦能獲得更佳的行車識別。

 

該系統同樣可與側邊雷達相結合,當雷達預警系統發現側邊移動物快速接近本車,並即將發生碰撞時,便會引發防撞鋼樑內的充氣瓶,使防撞鋼樑充氣撐起如上圖般增加截面積,以分散撞擊力道。 

 

●PRE-SAFE® Structure

 

透過特殊的結構設計、並採用可充壓的金屬材質,不僅減少整體組件重量,更在發生撞擊前的瞬間注入10~20 bar內部壓力,使該結構體的橫截面擴大達300%,進而減少受撞擊時的結構變形量、並且分散撞擊力。

 

藉由結合原來的座椅動態支撐系統,讓該系統除了原本的增加乘客的身體支撐性外,進化為提升安全的系統之一。

 

●PRE-SAFE® Pulse

 

根據研究,乘員與車體的間距將影響撞擊力道之傳遞;此防護系統設置在座椅的側墊內部,可以在發生碰撞前將乘員向車內推移至多達50mm,進而減少1/3傳遞至乘員軀幹上的撞擊力道。

 

完被地座艙防護機制,可減少車內乘客在車輛發生撞擊時因相互撞擊所造成的傷害,讓成員防護更為全面。〈圖中的前座中央氣囊尚於實驗中,因此氣囊形狀並為定型〉 

 

除此之外,在全車周圍皆擁有雷達偵測系統,將上述各項系統相結合,如:側向偵測系統發現有車輛快速接近,即將撞上本車時,便會啟動PRE-SAFE® Structure將車門內鋼樑結構充氣,增加截面積,增加側向保護作用,同時PRE-SAFE® Structure系統,會以具備動態支撐系統的前座椅,瞬間將靠近撞擊側的側面椅面充氣,增加乘客與車門間的空間,進一步減緩成員傷害,而且為避免兩側乘客因車體擠壓發生相互碰撞受傷,因此在駕駛座中央側內附有氣囊,減緩兩側乘客碰撞力道,後座部分也在中央扶手後方設有抽拉式固定緩衝墊,以達到相同的效果。

 

 後座地中央防護墊,將是短期內最可行的配備之一。

 

而在ESF 2009研發安全車上也展示了安全帶氣囊裝置,當車輛發生撞擊時,安全帶會瞬間充氣,除了增加包覆面積外,也增加與人體間的緩衝性,減緩乘員因快速收縮的力道發生挫傷之機率。

 

 

ESF 2009研發安全車上結合了現有與實驗性地主、被動安全系統,預告了Mercedes-Benz未來幾年的安全科技發展,依照Mercedes-Benz一貫的研發實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可以陸續看見ESF 2009研發安全車上的全新系統落實於量產中,持續為車輛安全進一分心力!

 

文=李承儒 攝影=李承儒 圖片=Mercedes-B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