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DER”設計加持
多了不少銳利風格
即使 WRX Wagon 已經上市二年多快三年,但整體樣貌還是頗具新鮮感。全車以設計理念“ BOLDER” 來呈現,並加深此前“ Dynamic×Solid” 的特點,因此如果將 Viziv Tourer Concept 放在旁邊,還是可以看得出一脈相傳的感覺。
透過外型上充滿著強而有力的線條設計,呈現出能夠刺激消費者情感的運動化表徵,是這次 WRX Wagon 的目標,車頭銳利的 LED 燈組搭配六角形方格式樣內網水箱罩,引擎蓋的進氣口以及倒梯形左右二側霧燈組成的保險桿,形塑出殺氣騰騰的模樣。
車身尺碼部分,WRX Wagon 為 4755mm X 1795mm X 1500mm,軸距為 2670mm,在各面向都稍微增加之下,還是保有過去的緊湊運動型旅行車架構,而側面線條刻畫也比上一代更為細膩、不僅在後葉子版刻意隆起有著肌肉感的意念,上揚的窗線更展露出蓄勢待發的氣勢。
WRX Wagon 車尾也相當有銳氣,新式樣的尾翼搭配 C 型 LED 尾燈組,另外保險桿採用延續車頭的輪廓,加上導流保護飾板以及那低調的STi大口徑排氣尾管,比起上一代的秀氣可謂判若兩車。
另外可能有些讀者好奇,車尾的 tS 代表的意義為何,事實上 tS 對比日規車型就是 STI Sport車型,因此像是STI Sport專屬18吋雙色輪框、STI Sport前下保桿(鍍鉻裝飾)以及剛剛提到的STI雙出尾飾管等皆有保留。雖然 Subaru 的每個世代車款都是「保守中帶點動感」,但 WRX Wagon 的整體比例與設計確實比上一代更為優異,既能讓車主感到「安心愉悅」、也能展現潛藏於內心的動感。
高質感數位化座艙
細節性能化風格加持
雖然已經開過 Crosstrek、已經見識過 Subaru 新世代車款主導的數位化座艙,但其實一切都是起源自 WRX Wagon。以「Progressive × Impressive」作為設計核心,飛翼左右對稱水平佈局令視覺感相當開闊,而用料上面也大幅增加軟質塑料、皮革、鋼琴烤漆面板與深色飾版的運用,加上源自於 STI Sport 的大量紅色縫線與「STI」字樣,都讓 WRX Wagon 質感大幅躍進;中央鞍座的線條則是延續螢幕下緣而來、採用軟質包覆左右側,這點倒是與 Crosstrek 相反。
另外方向盤採用紅色的縫線,最大限度地減少皮革皺摺和凸起或不平坦的表面,營造跑格化的視覺感,同時多項功能都能在上控制。
由於海外車款並沒有導入 EyeSight X 系統,使得 12.3 吋數位儀表板搭配 11.6 吋高解析度大型觸控螢幕設計目前僅有日本市場才有,而維持雙筒式搭配 4.2 吋資訊螢幕的傳統儀表板搭配 11.6 吋 STARLINK 主機,在許多對手紛紛改成全數位儀表的同時,確實會有點吃虧。
至於 11.6 吋 STARLINK 中央螢幕主機也與 Crosstrek 相同,具備分離式介面,可以同時顯示兩種類型的信息,更提供多媒體、溫度控制和車輛各項功能設置、當然也提供 Apple CarPlay™、Android™Auto和新的 SmartDeviceLink™連線,而最上緣的螢幕上緣多了一組紅外線 LED 與攝影機組則是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智能駕駛行車監控,這套系統匯聚專注力偵測警示、疲勞駕駛偵測警示與個人化智慧臉部辨識三大功能。
EyeSight 4.0 導入
由於推出時間比較早,因此 WRX Wagon 車型上的 EyeSight 4.0 並非 Crosstrek 的三鏡頭版本,但功能上包含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LCF車道置中系統、LDP車道偏離輔助、LSW車道偏擺警示、LCA車道變換輔助、AES緊急自動轉向輔助、LVSA前車駛離警示、PCTM預防碰撞油門控制、PCB預防碰撞自動煞車等都沒有相去太多。
同樣的,EyeSight 4.0系統能藉由螢幕進行細部調整,因此在我上路後也大致體驗了一下,不僅 ACC 對於車距的掌控與加減速更聰明、煞車與油門的收放更細膩,車道置中功能於過彎時能置於中央、同時在標線不太清楚的時候,鏡頭也能辨識出來。
稍微放大的車室空間
前面提過,在導入全新 SGP Full Inner Frame 架構之下,WRX Wagon 的車內有稍微放大,在加長了底盤軸距 20mm 之後賦予一個讓所有乘客歡愉的空間。全新的運動型座椅採用Ultrasuede麂皮/合成皮革包覆,因為版型接近賽車埸,因此有著不錯的包覆性與支撐性,只是賣到 170 多萬僅有駕駛座十向電動調整,並附上兩組記憶裝置、副駕駛座僅有手動的設定確實會讓人覺得不夠誠意。
至於後座空間部分,車內前後座距離為869mm,搭配加長的後座座墊(353mm)實際乘坐之後有著相當寬餘的空間,而且加上後座椅背可以進行調整,長途行駛之下也可以減少疲勞感。
身為 Wagon 最重要的核心:行李箱容量,WRX Wagon 的表現並不差,標準容積達492公升,加上4/2/4分離可拆式後座椅,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或情況自由擴展承載空間,並同時提供感應式電動尾門與小尺寸備胎。所謂感應開啟後車廂,就是將手臂或其他身體部位放在後方裝飾物周圍的感應器上就能打開。
2.4 TURBO 水平對臥引擎
SGP Full Inner Frame 締造高強度車身
說起動力,海外規格的 WRX Wagon 僅有單一 2.4 Boxer 水平對臥渦輪增壓引擎,與日規Levorg 具備1.8 CB18 水平對臥渦輪稱壓引擎不同,代號FA24的2.4升水平對臥渦輪增壓汽油引擎,與過去 FA20 相比燃燒室的缸徑從86mm增加到94mm,搭配最大0.8Bar、可電子控制廢氣門和空氣旁通閥的渦輪增壓器。
引擎本體的佈局也進行優化,除了減少舵輪以外,更將發電機與張力器固定在汽缸體上,如此一來重心更低、引擎重量更輕盈;結構上活塞頂部修改為如同淺碟的空腔形狀,以促進缸內氣流的流動;活塞裙也進行修改來降低摩擦與震動。
這些舉動讓最大馬力提高至 275ps/5600rpm、最大扭力為 35.7kgm/2000-5200rpm,搭配全新開發的「Subaru Performance Transmission」CVT 無段變速箱,整個架構都進行全面進化。
當然多說無憑,雖然我在新加坡已經有試駕過,不過畢竟是封閉場地、並沒辦法體驗太久。但這次體驗時間增加之後,我的感覺是不管哪種速域,WRX Wagon 都有著更為直接的動力輸出,而在不同 Drive Mode Select(具備Comfort、Normal、Sport、Sport+、Individual)之下,油門反應也有顯著不同。
此外新開發的 CVT 不僅主動換檔控制邏輯更聰明、沒有過去拖泥帶水的感覺,想要激烈操駕的時候,切換至 Sport、Sport+不僅「檔位」變換更鮮明,在 Sport + 模式下還有退檔補油功能,這倒是令我相當意外,因此即便只比上一多出 7ps,但無論是再加速或是高速領域,WRX Wagon 都賦予「帶勁」的體感。
另外在操控表現上,WRX Wagon 是第一個具備 SGP Full Inner Frame 架構的 Subaru 車款,針對尾門開口的結構橫截面使用了樹脂增強材料,能確保車身的抗扭曲剛性。
即便是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設定,WRX Wagon tS 更多了一項秘密武器:由 ZF 製作的 CDC 連續阻尼控制電子避震,可以根據不同路況進行不同阻尼的調整,結合 VTD-AWD 系統與雙小齒輪電動輔助轉向系統,行駛於連續彎道可以感受到顯著提升的操控表現,即使多了一截車尾與增加將近 30kg,進彎的時候沒有那種車尾跟不上的感覺,反而會向外滑移來幫助車頭指向性,但畢竟是台旅行車,因此呈現出沈穩中帶點樂趣的安心感。
雖然 VTD-AWD 採前45/後55驅動比例,能藉由差速器調配之下給予後軸更多的扭矩,只是在 Wagon 車型上沒有那麼的有趣,我想是因為定位上的因素所致吧!
而在一般道路上,WRX Wagon 無論是舒適或是一般模式,其 CDC 連續阻尼控制電子避震都有著韌性十足的感覺,即便調整到 Sport/Sport+ 也沒有那種死硬感,碎震都能被有效吸收,讓我想到過去開的歐系旅行車那種精緻感十足的回饋。多說一句,WRX Wagon 的寧靜程度也有著顯著改良,風切聲、輪噪都不算特別明顯,頂多是引擎聲浪稍微明顯一點。
雖性能但不狂暴
成熟大人專用的運動旅行車
在 Levorg 改名為 WRX Wagon 之後,雖然聽起來好像又走回頭那種很硬派的性能旅行車路線,但相反的卻是呈現出更為成熟的姿態,無論是動態或是動力性能,都不再是過去 GC8 世代以降那種讓人覺得熱血的日系旅行車。
雖然比上一代多出那 50 萬的高昂售價,確實嚇到包括我在內的潛在買家,只是細心品味之下,全進化 SGP Full Inner Frame 架構、FA24 引擎與SPT變速箱(帶8速模擬換擋功能),這些機械結構的進化相當有感;情感面上那高質感的內裝介面,以及那沈穩中帶點樂趣的安心駕馭感,與市面上的歐系性能旅行車截然不同。
面對一片戰鬥風格十足的歐系性能旅行車,WRX Wagon 以文靜沈穩、但想放肆的時候又能玩得起勁的「成熟大人味」來延續 Subaru 性能旅行車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