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未來離我們這麼近,2020 Nissan Leaf Zero Emission 純電車試駕

實在是沒想到,在過去一直被外界視為非主流的電動車,隨著 Volkswagen 柴油門事件爆發之後開始聲勢看漲,更連帶影響了汽車產業百年來的大變革。筆者前幾個禮拜前往美國休假的時候也在路上看到不少電動車,比例之高也讓人相當驚訝。身為日系大廠的 Nissan,在純電車這塊以早就默默耕耘許久,從最早的 Tama 開始算起已經有 72 年的歷史,說是電動車界的「老司機」也不為過。

當然電動車能夠開始大量普及,除了電池組性能越來越好以外,電動車不再高不可攀也是一大推力,而最暢銷的車款莫過於本次試駕的 Leaf,自 2010 年以來已經在全球賣超過 40 萬輛!這台電動車到底為什麼能如此熱賣、歐洲顧客滿意度高達 92% ? 且讓筆者娓娓道來。

源自 IDS Concept 的鋒利外型

IMG_9581.jpg

和初代 Leaf 相比,今天看到的二代目可說與 IDS Concept 高度神似,從車頭 LED 大燈組搭配黑色鋼琴烤漆與冰塊造型水箱罩的「V-Motion」開始,呈現出低寬扁的氣勢;車側延續上一代的「kick-up」高挑車側腰身線條,結合雙色烤漆處理,而鈑件刻意採外擴設計之下,視覺上不再給人不協調的樣貌。

IMG_9510.jpg

IMG_9511.jpg

IMG_9513.jpg

IMG_9498.jpg

IMG_9499.jpg

IMG_9517.jpg

車尾雖然同樣採用直立式燈具,但迴力鏢樣貌可比上一代的造型好看多了;而即使沒有排氣管,但後保險桿刻意設計的下擴散器也締造十足運動的樣貌,結合車身其他部分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使得風阻係數僅為 Cd值 0.28。

IMG_9503.jpg

IMG_9507.jpg

IMG_9502.jpg

新 Leaf 將過去所呈現出的曲線風貌完全剔除,以銳利線條取而代之,這樣的好處就是不再像過去一樣具有爭議性,畢竟不是人人都喜歡那股神似 Tiida 但卻更陰柔的樣貌。

IMG_9567.jpg

家居感十足的樸實內裝

IMG_9455.jpg

如果聽到電動車,大家一定直覺想到其內裝一定是非常的高科技、什麼按鍵都沒有只有好幾片大螢幕,但坐進去 Leaf 車內,「怎麼這麼平凡?」應該是每個人腦中浮現的想法,如果不是個別細節稍顯前衛的話,真的會讓人認為這就是一款很普通的家用車。

IMG_9494.jpg

樸實歸樸實,但細節做工可不馬虎。筆者曾經搭過上一代的 Leaf,為了壓低售價採用了大量的硬塑膠與鋼琴烤漆面板,所呈現出來的樣貌頗為廉價:二代目則是導入大面積軟塑膠、小面積硬塑膠與亮面飾版於飛翼環繞式中控台、四周門板上,不過可惜的是國內導入的為絨布座椅,坦白說以他的定價還出現這種配備實在是不應該,但據了解未來 Nissan 確定會進行調整。

IMG_9451.jpg

IMG_9458.jpg

IMG_9434.jpg

IMG_9431.jpg

而7吋多功能儀表,具行車里程管理、充電指示和駕駛模式可以選擇,但因為功能眾多,所以在切換選單的時候可得費點心思,而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連線功能的 8 吋觸控功能的懸浮式多媒體螢幕,同樣具備簡潔易懂的圖像顯示操作介面,操作方式可比其他大螢幕電動車來的簡單易懂,至少你想要的功能滑一下就能使用了。

IMG_9425.jpg

Dashboard.jpg

IMG_9429.jpg

IMG_9428.jpg

IMG_9427.jpg

其他配備上,國內導入的 Leaf 單一規格不算「全配備設定」,跟國外高階車款相比少了Professional Pilot Parking 自動停車系統、EBD 電子手煞車、雙區恆溫空調等,但加上去這些價格又會再度衝高,因此在衡量使用狀況下做出了這樣設定。

IMG_7264.jpg這張圖可以看到左側少了電子手煞車系統,因此多出了放置小物的空間。
IMG_7417.jpg置物空間也頗深,可以放下一盒衛生紙。

超越同級距燃油車的靜肅性

IMG_9477.jpg

電動車少了引擎之後,雖然沒有引擎聲,但為了避免其他風噪、路躁被放大,工程師針對A/B/C柱、車底版導入大量隔音棉材質,更換上隔音擋風玻璃,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風切聲並不明顯,雖然部分噪音還是從輪拱傳出,但依照 C-Segment 標準來看已經可圈可點。

IMG_9487.jpg

乘坐舒適性上其泡棉也跟其他 Nissan 車款相同,採用柔軟的泡棉設定,依照筆者 168cm 乘坐後座,頭部空間大概一個多拳頭、膝部空間則為二個拳頭,其實表現與 Tiida 頗為接近,並沒有因為電池組而受到影響。

IMG_9963.jpg

Leaf 行李箱容量是435公升,對比同級車是容量最大的,若需要更多空間則可將後排座椅傾倒來增加置物便利性。不過可以發現因為電池組在後座椅子下方,因此佔據了不少空間,所以全部打平沒辦法呈現一個大平面的狀況。

IMG_9490.jpg

IMG_9492.jpg

IMG_9493.jpg

ADAS 系統齊全,獨缺 ProPilot

IMG_9419.jpg

主動安全系統上,包括 IEB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ICC智慧型定速控制系統、LDP車道偏離預防系統等,另外還有 AVM環景影像行車輔助、BSW盲點警示系統與 RCTA後方車側警示系統等,整套與 Altima 屬於相同設定,也就是不會有突兀的煞車或是起步感,以及 LDP 在警告車輛偏移之餘還會幫你輕輕拉回來。

IMG_9420.jpg

其他科技性配備上,台灣並沒有導入進化版 ProPILOT 半自動駕駛技術,這是受到 Nissan 原廠認為台灣路況複雜度高,日本母廠堅持要完善測試過後才會投入。也因為如此,手煞車就維持傳統的腳踏式設計,並沒有設計 EBD 電子手煞車。 

IMG_9878.jpg

不突兀的動力輸出

IMG_9521.jpg

動力系統部分,Leaf 採用 40 kWh 鋰電池組搭配「EM57」電動馬達一同運作,最高出力150PS/3283-9795rpm、最大扭力32.6kgm/0-3283rpm,搭配電動車專用單速變速箱。如果以美國 EPA 測量方式,續航力最大可以行駛 241.4 km,但如果以歐規的測量數據來看則擁有 311 km(NEDC測量值)。假設以通勤里程平均50公里、在不同負荷與路況下,較保險的續航力是約250 km,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至少你不用每天回到家都一定要充飽電。

IMG_9446.jpg

IMG_9523.jpg

無論哪個版本,透過 3kW 充電樁都需要16小時才能充滿,如果使用 6kW 則需要 8 小時,但是如果你還是等不及要使用 DC 直流電快充的話,則僅需40分鐘就能將電力充飽至 80 %,這種充電效率是可以被接受的,而電池組原廠保固則為8年或16萬公里,確保品質與穩定性。

比較可惜的是,事實上 Leaf 也具備電動車住宅相互供電系統(Vehicle to Home;V2H)功能,在歐美日地區能在夜晚藉由相對便宜的深夜電力給汽車充電後,白天高峰期用汽車給家庭供電,這樣就可以減少電費支出。只不過在台灣多數為大樓住宅的狀況下,這項系統就沒有機會導入了。

IMG_9924.jpg

IMG_9931.jpg這次開著Leaf一天開了135.4公里(出發前為滿電 100% 狀態),途中前往福德坑環保公園->內湖網球場->新店裕隆日產展示間->桃園八德交流道->新店裕隆日產展示間來回,還有28%的電力可以使用(大約75公里),不過這是非正式數據僅供參考。

IMG_9942.jpg

這樣的數據其實比起上一代進步不少,面對通勤代步已經相當夠用,至少在整整一天的開車過程當中,完全感受不出來與燃油車有什麼明顯差異,頂多就是聽不到引擎聲浪。另外一個讓我很喜歡的是他的加速感,他不會像部分電動車會有那種突然「衝出去」的突兀感,反而是較為順進的提供充裕的輸出。

IMG_9608.jpg

而Leaf 也提供四種不同的駕駛模式,分別是 D/B/Eco/B+Eco 四種,而最特別的就是B+Eco,基本上只有電力快不夠的時候才會使用到,提供最強大的再生煞車力道來回衝更多電力,不過這個模式駕馭起來蠻吃力的。

IMG_9823.jpg

IMG_6692.jpg

比較有趣的是 e-Pedal 電子踏板功能,切換到這個模式之後,電門踏板就完全擔當煞車與加速的功能,一旦鬆開電門,車輛會自動減速,根據車速的不同,減速度最大可以達到-0.2G;那使用這套功能之後會不會有煞車燈呢?實際上當減速度超過-0.07G時,剎車燈就會亮起,這點小細節考慮得很全面,而且動能會回收給電池組充電。

IMG_7393.JPG

IMG_9439.jpg

IMG_9461.jpg

而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底盤在過彎時可以感受出雖然避震設定偏軟,但電池組設計在底盤所締造的低重心與 ITC 系統幫忙下,並沒有明顯的側傾,而且還提供不差的指向性與循跡性。只不過方向盤、電門以及剎車踏板的回饋力道頗輕,雖然這樣設定頗為好上手,但路感並不是那麼明顯,當然以他的通勤地位來看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IMG_9704.jpg

IMG_9829.jpg

目前台灣市場販售的各款電動車型,Nissan Leaf 是最平凡、最不顯眼的一款,這也是筆者相當喜歡的一點,畢竟電動車本質上還是台「車」,而不是炫麗的「移動載具」。但這個在歐美地區視為優點的設定,在台灣卻變成銷售上的阻力,主要是因為台灣消費者對於「電動車」還是列為炫耀財,買電動車多數並非為了「環保」、而是為了獲得「高人一等」、「與他人不同」的自我優越感,Leaf 這種樸實無華的性格反而相對尷尬,加上正式售價高達 149 萬,現階段會想買它的恐怕是願意投入新事物、同時對於電動車的看法認知比較全面的消費者。

IMG_9944.jpg

更深一層討論,Leaf 的設定其實較適合消費心態成熟的汽車市場,也就是純粹考慮到用車的本質與成本,甚至願意對環境盡一份心力,電動車的確提供更多元的好處,像是稅賦優惠免牌照/燃料稅、不用時常去保養廠維修保養、養車費用大幅降低等。

IMG_9905.jpg

而充電站的設立上,這幾年政府已經在全台公共開放場域設置 160座以上的充電站,但大多都是交流電系統,直流電的快充座的數量不多,目前裕隆日產已經趕工設立在特定展示點,但依照短中程通勤的消費者來說夠用了。

IMG_9914.jpg

Leaf 以「實用」為方向研發,裡裡外外都與燃油車沒有太大區隔,意圖使電動車能夠更快普及。不過在台灣消費者心態尚未成熟之下,現階段推廣阻力不小,只能先慢慢的在市場耕耘、同時進一步鞏固「技術的日產」形象,等待著許多「識途老馬」的光顧。

IMG_95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