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謙稱自己是鄉下車廠的汽車品牌:Mazda;CX-3日本試駕

CX-3_JP IMG_467821.jpg

我們製造汽車,不是為了要滿足所有的人,因為那對於一年產量150萬輛的Mazda品牌來說,僅佔全球2%的汽車市場,我們要做的車,是希望那些坐上Mazda新一代Skyactiv科技核心的車主,會露出:「哇!這就是我要的車!」那我們的設計就算是成功了。

CX-3_JP IMG_446116.jpg

CX-3_JP IMG_453718.jpg

這是在參加Mazda CX-3的日本阿蘇試駕團,與主察富山道雄先生所聊天得到的答案。

就在建議預售價格101萬CX-3柴油1.5升車款上市之後,某汽車同業媒體以「史上最貴的1.5升柴油引擎」這樣下標!殊不知,Mazda品牌的造車科技,已經脫離了大數據的市場喜好造車哲學!轉成以工程師的思維與品牌永續的核心科技,外加上回歸汽車本質的輕量與駕駛樂趣,當然售價是一個可受公議的話題,但是對於喜愛Mazda品牌的人,認同Mazda品牌的人,就會了解他的價值與在價格與需求上,選到自己喜愛的車型款式,這就是Mazda要與「喜愛而認同的消費者溝通」,而非希望全部的人都喜歡。

CX-3_JP IMG_447017.jpg

台灣馬自達自重回台灣以來,推出了一系列以魂動設計還有Skyactive科技的新世代產品,也以幾乎全系列進口車的方式來面對台灣消費者,當然這揮出的第一砲就是Mazda 3的四門與五門車款,成功地打下主力車款的基礎,也奠定了在台灣的第一步,其後接力的CX-5,也在市場造成一陣旋風。在2015年以日本分公司重回台灣市場的表現,憑藉著車輛本身的戰力搭配策略性的售價攻勢,可以說是打了一場漂亮的銷售大戰。

可能因為如此,這次年度的Mazda海外試駕團也較其他日系品牌更大手筆,邀請了國內約26家的媒體前往九州的熊本與阿蘇地區進行全新跑旅CX-3的右駕車款試車活動。

雖然說是試車,但是由於整個車隊都是前後押車進行,只能針對簡報時的車輛設計重點,給予體驗與印證。

CX-3_JP IMG_427109.jpg

CX-3原廠定位為都會跑旅(非SUV),意思就是都會時尚買家會喜歡的車,也打算用這樣的車來當作品牌中的高級入門款,主打30多歲都會青壯年或是50多歲退休家庭人士,就是這款都會跑旅的市場對象。而在車身尺碼在台灣會遭遇的對手則為Ford Ecosport、Nissan Juke、Skoda Yeti等等,但是網友則把眼光放在進口車國產價的RAV4、甚至是與自家車款CX-5對弈來討論!因為最快會進口的第一批1.5升柴油引擎版,建議接單價格為101萬元!因此在網路也引發了不少論戰,不過這樣顯示了市場對於Mazda新車款的重視程度,已經造成討論的焦點,雖同時也罵聲不斷,不過這其實是好事一樁。

試車活動是規劃為一天半,總行程約在200公里左右,兩家媒體同一台車,大家輪著開也會開個100公里左右。而且多半都是前往火山地形的山路,但是沒有高速公路,而且在日方三輛工作車的前後押車之下,媒體體驗的速度約在時速60公里以內,所以應該是對車內空間的感受與舒適度的體驗為主,駕馭就是看看轉向的感受,以及引擎扭力與變速箱反應。

先談造型,因為在馬自達品牌下的魂動設計理念已經帶領馬自達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來看看這由Mazda 2所衍伸出來的Urban Cross Coupe有什麼特別之處?車外的造型,當然一貫齊頭式的車頭造型設計,可以很明顯的辨識出Mazda魂動的家族特徵,當然也是有帥氣的一面沒什麼好挑剔的。車頭與車尾燈也一樣具備了Mazda的設計方式,辨識度很高。整體來說是可以歸納到看起來就很帥的Crossover那一款。

CX-3_JP IMG_407203.jpg

本次搭載到台灣市場的CX-3有汽油與柴油兩個等級的引擎,但是試駕統一是採用1.5升柴油Skyactiv-D柴油動力系統,最大馬力於4000轉時有105ps馬力,不過扭力有27.5公斤米,相當於2.5升傳統引擎的扭力表現,想當然柴油主打的就是高扭力表現,搭配六速手自排變速箱,平均油耗可達每公升22公里,與油電車款競爭應該是不會差到哪裡去,不過在低速1600-2500轉就有最大扭力的輸出,我們在山路開起來的感覺也是很輕快,也因為沒有高速的機會,就是時速60-80公里之間的巡航,舒適順暢是第一印象。至於柴油引擎的噪音,在Mazda的身上倒是不太明顯,也比同價位的柴油引擎要好很多。

CX-3_JP IMG_471226.jpg

CX-3_JP IMG_469223.jpg

CX-3_JP IMG_470124.jpg

CX-3_JP IMG_425607.jpg

當然車室空間絕不是CX-3的優點,但是以筆者身高178公分在副手座前後坐定調好空間,前座與後座筆者只要打直腰桿,坐好坐滿的情況下,膝部是不會碰到前座椅背的,但是也沒有什麼餘裕空間。其次整體內裝造型與Mazda 2沒有太大差異,設計核心還是保留著。有形、有質感與造型的內裝設計,這就是CX-3的內裝重頭戲。

CX-3_JP IMG_412905.jpg

CX-3_JP IMG_424306.jpg

前麥花臣後拖曳臂的設定,讓CX-3在山路轉向表現相當優異,我們第一天是試駕4X4車型,會感覺到底盤的負荷比較大,穩定性是無庸置疑,但是在駕馭的行駛路感中,會欠缺那麼一些靈活性。但是隔天換到前輪驅動版本,就一掃四輪驅動的小窒礙,17吋的胎圈滾動阻礙小,其實很適合搭配前輪驅動版,不需要像是四輪驅動版的18吋輪圈。當然回台的規格就是18吋,也沒得挑。所以我們這樣分享經驗,給想改小尺寸的消費者參考。

由於今日的Mazda很注重駕駛反應,車輛的轉向表現與駕駛人轉動方向盤之間的反應也是很重要,上一台開過比較記得的是CX-5,那時候對這台SUV的轉向覺得驚訝,因為方向盤的轉向反應很靈敏,幾乎是小型車的轉向反應,好處是這樣的反應跟跑車很類似,會對操控樂趣提升很多,壞處是要適應一下,剛剛開的時候會不習慣這樣的轉向反應。而在CX-3上,原廠設計師有提到這個邏輯,在CX-3上也修正了這樣的轉向反應,將其緩和一些,這樣也能減輕一些駕駛時的壓力,不過以試駕的觀點來說,這樣算是剛好上手的邏輯設定,也就相當吻合Mazda的設定與方向,當然消費者更能在這個級距上享受小SUV的頭部空間搭配小車的便利車身長度,悠遊都會叢林間。

CX-3_JP IMG_439811.jpg

CX-3_JP IMG_440112.jpg

CX-3_JP IMG_440513.jpg

CX-3_JP IMG_440814.jpg

CX-3_JP IMG_396202.jpg

根據經驗,CX-3這樣的車適合30多歲有預算而且不想跟著大家開制服車的思維,或是50-60歲快要退休不需要擔心兒女孫子女的人士,輕鬆的自駕享受時尚車的便利與樂趣。

CX-3_JP IMG_463919.jpg

CX-3_JP IMG_466320.jpg


整體而言,雖然這次在日本試駕的活動,時間僅有一天半,但是Mazda Taiwan所動員的準備與邀請的媒體數量,算是創了年度紀錄,除了顯示Mazda Taiwan對於媒體的注重以外,也讓媒體與原廠的互動與了解更加緊密,今日的Mazda在脫離先前Ford的掌控之後,呈現的獨立精神與全新以駕駛樂趣還有輕量化的工藝目標,造就了全車系在台灣長紅的現象,未來僅需要注意大量銷售的售後服務品質,相信引領進口車市場風潮必定不在話下。

CX-3_JP IMG_475027.jpg

CX-3_JP IMG_392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