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車事新聞】行車安全首要防線,ARTC重視兒童乘車安全

「行車要繫安全帶」不是口號,而是所有用路人必須遵守、落實的一個自保動作。基於許多前車之鑑,現在政府除了規定後座乘客也要繫安全帶之外,每個人家裡可能有的幼童或孩子們,還要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才行;於是,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以下稱ARTC)以「安全檢測之旅」的規劃,邀請國內媒體前往彰濱ARTC,了解ARTC在有關行車安全領域的研究,並感受其為用路人設想的用心。

 

 

這次ARTC活動主題著重在兩個方向,一是「安全帶」、二是「兒童安全裝置」(即兒童安全座椅),其中更以兒童安全座椅為重點,一方面也是為對應今年8月1日起將強制執行的兒童安全座椅相關規定,希望藉由這次活動,將正確的兒童乘車安全觀念更有效地傳遞出去。

 

對於ARTC檢測安全帶、與兒童安全座椅的項目與解說,似乎又是如論文般地枯燥乏味,然而對ARTC團隊來說,這也的確是真的!這些專業人員不諱言:「每天身在其中,每天做同樣重複的事,的確很無聊!」誰知這群人,可是每天在為所有用路人安全把關呢!同時,ARTC也規劃動態測試觀摩,讓實際的測試操作,來輔佐書面上刻板的文字陳述。

 

本次行程上半天以簡報為主,簡報中關於ARTC對安全帶與兒童座椅的檢測標準與測試項目,都有相當詳盡且完整的解說,而這些資訊,也都能藉由ARTC官方網站獲取。簡報中,ARTC也穿插許多國內外關於動態撞擊測試的影片,而行程下半天,所有與會媒體也參觀了ARTC實驗室某些公開設施,而最震撼的,當然非動態撞擊實驗莫屬。

 

上車使用安全帶的動作看似簡單、每個人都會,但這條「保命帶」是不是正確地使用?織帶是否受損鬆脫?安全帶捲收器是否作動正常?按照每個人體型不同,安全帶有沒有調整到正確的位置?這對一般人來說似乎不會去在意,而對ARTC的專業人員來說可沒有讓步,因為,他們是最了解在非正確使用情形下、會有可能發生什麼危險的最佳代言。

 

↑ 紅圈標示的凸出鎖扣即為ARTC新增測試的ISO-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


嚴苛的標準,也以同樣嚴謹的態度,實施在兒童安全座椅的相關檢測上;值得國內消費者注意的,以往以歐洲車為主配置的「ISO-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自今年7月1日起,也正式納入ARTC的測試項目之一,同時也有新的法規依據與測試基準。隨著測試新規納入、與8月1日將強制執行的法令,相信對國內兒童的乘車安全,應該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與改善;這同時能算是一種「制衡」,能要求國內車商、與相關業者加強自家產品的安全規範。而在此同時,通過ARTC測試的產品,在外國法規同樣能認可ARTC測試的結果下,還可能有外銷的商機存在。

 

↑ 安全帶帶扣(上)與織帶(下)的耐用測試。


來到實驗室,首先看到的是安全帶帶扣組耐用測試;全自動化的機械模組啟動後,就不斷地將安全帶扣上、開啟,之後便重複動作,測試基本回數則高達數千次。測試期間,帶扣組不得有鬆脫、毀損之類的情形,這樣才有最基本的資格能應用、並予以販售。接著一旁則是安全帶織帶耐磨測試機,這邊模擬一般車用的三點式安全帶形式,同樣反覆的鬆綁、與拉緊動作,測試力道是用「扯」的!測試次數也同樣地千次起跳。測試期間,織帶不得有起毛球、或斷裂等情形發生,才能獲得認可。

 

↑ ISO-FIX鎖扣耐久測試(上)與織帶調節器耐久測試(下)。


再來就是兒童安全裝置實驗室了,一開始看到的,就是最新納入測試規章的「ISO-FIX」耐用測試;ISO-FIX明確地說,就是兒童安全座椅後方底部左右凸出各一的扣環裝置,藉由與車輛座椅設計的扣套卡榫相結合,達到固定兒童安全座椅的功效。而依照各廠牌安全座椅不同,ARTC建議消費者,在購入兒童安全座椅後還是必須詳閱其說明書,並按照指示正確地安裝。ISO-FIX雖然是一種固定形式的裝置,但各廠家的安全座椅,還是會有設計上的差異,為確保兒童安全,多用點心、也更能保障孩童安全。

 

↑ 安全座椅翻轉測試;固定後的安全座椅,在倒轉後不得落下超出紅線才算及格。


ARTC過去採用的「CNS 11497」檢測規章,並無明文規定ISO-FIX的檢驗,但為了與國際接軌,ARTC已從去年起陸續導入歐洲「ECE R44」的測試規章、與相關靜態測試的硬體設施。ARTC融合雙方規章的檢驗基準,也剛好配合今年7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法規,相信未來ARTC能提供更具國際公信力的產品測試。而兒童安全座椅除了新增ISO-FIX裝置的耐久測試外,還有織帶長度調節器的耐久測試、與翻滾測試等,這為數眾多的測試流程,還不包含最基本的座椅本體材質檢驗呢!

 

↑ 撞擊模擬人偶造價可不便宜,在各部位加裝感知器後,身價更翻漲一倍。


上述測試皆屬「靜態測試」範疇,在即將進入動態測試觀摩前,先看看代替人類上場受測的模擬人偶。ARTC置放這些人偶的存放室,可是控溫、又控制濕度的,這些人偶代替真人上場,有這樣的待遇也不過分吧?以模擬成人的人偶來說,一尊的造價就高達約150萬新台幣,如果再加上各部位的感應器,這一尊的造價更高達新台幣約300萬!使用此精密的人偶測試,也是為了盡可能趨近真人的受力程度,也才能有更精準的產品安全規範。

 

↑ 孕婦更要注意安全帶的正確使用,固定臗部的橫向安全帶切勿綁在腹部的中央。


↑ 反置的兒童安全座椅適用於一歲以下幼童,且不得安裝於具有安全氣囊的副駕駛座,因為有可能遭啟動的氣囊撞翻。


↑ 職業駕駛常見的安全帶先扣上、然後僅使用斜肩織帶的方式,萬一發生事故,下半身會因為沒有固定而向前彈出,同時斜肩的織帶還有可能勒住脖子造成窒息。


接著,ARTC在動態測試區準備了一輛安裝有兒童安全座椅的實車,讓所有媒體觀摩。這輛車的後座安裝有針對不同年齡、體重的孩童人偶,依照條件不同,使用的增高墊、與安全座椅安裝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時,ARTC人員也示範了各種常見的安全帶錯誤使用,以實際操作,讓所有人了解安全帶最正確地使用法─兼顧肩部、胸部、臗部約束與支撐的調整。

 

↑ 0.1、0.2秒就完成的動態撞擊測試,連拍快門也跟不上。


↑ 使用子母背帶隨便固定在後座的幼童,在車輛時速約48km/h的情況下遭到撞擊,就會變成這樣子…


重頭戲就是準備了數十分鐘、就為那短短0.1、0.2秒的動態撞擊測試;這次的示範,是以一具幼童人偶為主,模擬不正確以一般子母背帶將孩童固定在後座、並於時速約48km/h的狀態下遭受撞擊的後果。實際的測試真的是震撼無比,雖然時速48km/h乍聽之下不快,但撞擊的那一瞬間真的就幾毫秒而已,只聽到「咻~啪!」地就結束了,結果就是背帶整個扯掉、人偶不成人形地倒在一旁…

 

↑ 藉由ARTC高速動態攝影機,可以明顯觀察到孩童人偶幾乎是在沒有位移的情況下被擋板砸個正著。


藉由ARTC架設的高速攝影機,才能完整地觀察整個撞擊過程;這個實驗就好比年輕時會玩的遊戲:在舖有桌巾的桌子上放著一杯飲料,然後比比看誰能抽掉桌巾、飲料還能完好立在桌子上;這次的實驗,人偶就好比杯子,在幾乎沒有任何位移的情形下,直接被前方擋板砸頭…試想,如果是同樣的條件,在時速48km/h的車子內突然遭受撞擊,後座的孩子是不是也會變成「人肉飛彈」、直接衝撞擋風玻璃呢?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

 

↑ 即時的雙向溝通,讓ARTC從業人員與媒體取得良好且順暢的溝通。


這次ARTC安全檢測之旅,除了讓國內媒體參觀充滿神秘感的實驗室之外,也以實際的動態撞擊測試,讓與會者感受ARTC專業測試的震撼;雖然這天公開的測試,可能只是ARTC任務的其中一小部份,但ARTC團隊一貫的嚴謹與專業,是現場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沒有人能要求另一個人該做什麼,就如同行車安全觀念,頂多也只能「勸導」;而ARTC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勸導者,更是行車安全的先鋒。然而,ARTC所把關的,是非生命體的車輛與裝置,而非具有生命的人,就如同上述,唯有消費者自己重視自己與家人的安全、並遵守行車法規,才能藉由ARTC測試結果的輔助,選擇最適合的安全車輛、與最符合需求的安全裝置。

 

ARTC官方網站:http://www.artc.org.tw/

ARTC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user/artcnews/

文&圖=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