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車事新聞】業者響應,政府支持,台灣可望成為電動車生產大國,10年內可望將汽油公車全汰換為為環保電動車

過去人們對於電動車的印象,總誤解性為能不佳、成本太高、馬力不足。其實現今電動馬達的技術成熟,已足可媲美柴油引擎的性能,比如以電力驅動的台灣高鐵,就是最佳的動力示範。在台灣深厚的電子研發實力和和政府補助下,業者已成功降低成本,讓客運公司能以每台150萬元的實惠價格採購大型電動巴士;計算其運行12年所需的成本總共約為750萬元,遠低於柴油巴士的1300萬元,而且環保、零排碳、低噪音。

 

 

 

 

以國內大型電動車製造廠華德動能為例,早在2008年即嗅出環保商機,毅然從傳統車廠轉型研發綠能車輛。考慮到天然氣的充氣站設立不易、油電混合又僅能應付過渡時期,最終便以電動車為研發目標, 朝向環保及節能減碳的目標發展。

 

相較於小型電動車需要支付龐大的鈑金設計成本和內裝預算,華德動能瞄準了每日行駛固定路線的大眾運輸市場,除了供電機設立容易,也能廣納市場族群;省下複雜的鈑金模具費,使資金能精準的運用在電動車的效能研發上。以其產品RACE150為例:2小時即可完成充電,最大續航力可達300公里,足夠大巴士開一整天的動能,並且節能率高達78﹪,其安靜平穩和易於操控上手的特性,更是領先國際的技術先驅。

 

這樣的成果得到得到交通部和經濟部的熱烈支持,今年已成功為環保署打造出一輛環保電動垃圾車作為示範(民眾可於建國南路橋下找到),2013年也將有一系列的大型電動車通過認證,明年底前可望上路行駛,海外市場方面也將在菲律賓設廠製造,朝東協市場積極拓展。

 

經過多年的努力,台灣電動車廠已取得初步的成績,也逐步建設更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鍊,成功將車體內的台製零組件佔比從二成提高至六成以上。華德動能並提供完善的測試平台,促使台灣汽車零組件的產業發展更趨成熟,擁有出口海外的實力,未來將朝著全球前十大電動車生產國的目標努力邁進。

 

文章提供:馬心瑜

楊欣儒 Yang Hsin-Ju

1992進入一手車訊雜誌社擔任編輯,負責2手車訊創刊,超越車訊創刊編輯,一手車訊總經理特助、網路部經理、業務部經理、人車誌國際中文版Car And Driver業務部經理!以上。現任人車事總編輯。喜愛80-90年代老車,特別喜愛VW Golf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