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新聞】韓國Hyundai汽車集團的成長經驗

當Luxgen還在不間斷的打造自主品牌努力耕耘時,比台灣汽車產業還要晚起步的韓國汽車廠卻早已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上一帆風順。

 

 

韓系車異軍突起


金融危機後,美國人的消費觀有所轉變,經濟型省油耐用的車受到青睞,而日系車因為受豐田“召回”事件及日本大地震打擊,品牌形象受損,韓國車的代表——現代汽車趁機強攻市場。

其實,韓國汽車初入美國市場時也曾遭遇日本車一樣的窘境—頻繁的品質不良問題。

J.D.Power全球銷售總監John Csernotta說道:「現代汽車的新車品質在過去的15年有了顯著提高,並且自2003至2004年間成為豐田、福特的強力競爭對手。」

「現代起亞汽車去年在美國市場銷售超過30.5萬輛。」現代汽車美國公司品牌管理總監Christopher Hosford說道。

6月20日,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針對歐盟(EU)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共28個國家汽車銷售統計,5月份,現代起亞共銷售58585輛(現代汽車34508輛;起亞汽車24077輛),市場佔有率達4.7%,總銷售量排名第九。銷售量超越豐田,穩占歐洲市場所有亞洲品牌的第一位。

據歐洲有關媒體報導,現代汽車歐洲分公司首席運營官Allan Rushforth透露:「中期目標是在2013年之前將公司歐洲的汽車銷量提升至50萬輛,銷售排名進入前五。」

2010年,現代汽車在全球內共賣出362萬輛,截至目前,現代汽車全球累計銷量已達2470萬輛。

在進軍國際市場方面,由於本國市場規模有限,韓國汽車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據韓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資料,韓國整車企業2010年在國內的銷量達146.543萬輛,比2009年增加5.1%,而出口總量則達277.1482萬輛,增幅高達29%。業內人士認為,出口銷量激增與韓國汽車企業在歐美市場快速增長有直接關係。

 

台韓汽車業發展模式相左


與台灣汽車工業發展思路類似,韓國汽車工業也採取先引進技術後自主開發的模式,但無論是政策導向、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思路,均與台灣截然不同。


為了扶持國內企業,韓國政府對汽車實行了長期的限制進口政策,直到1985年韓國汽車工業基本具備國際競爭力後才開始逐步降低進口關稅。1975年韓國政府提出了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汽車發展戰略,這一政策為韓國汽車全球擴張奠定了基礎。

資料顯示,1976年韓國汽車開始出口,2004年出口突破200萬輛。

反觀台灣,加入WTO前制定了高達20-30%的進口汽車關稅並限制進口汽車配額,保護國內市場,外資只能以合資合作的形式進入台灣市場。而在加入WTO後,隨著進口稅率的逐步降低,國內幾大汽車生產企業面臨巨大挑戰,但此時我國並沒有適時出現扶持國內汽車企業自主創新的相關政策。

 

 

從零部件產業上,韓國在零部件生產上採取了消化外部技術的模式,培養產業的自主能力。而由於過於依賴外資,到目前為止,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多沒有掌握核心的研發生產技術能力,大多數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在整車製造領域,自從1991年現代公司製造出了國產化率100%的國產車Accent,韓國便成為有能力生產自主車型的國家。此後,韓國各汽車公司一直把產品開發置於最重要的地位。

事實上,韓國汽車從最初起步到如今的勢如破竹,也並非一帆風順。韓國汽車工業始於上世紀60年代,以組裝進口零部件生產整車的方式起步。此後的10多年,汽車產業發展緩慢。至1970年,汽車年產量僅2.8萬輛。

 

 

不過,韓國汽車工業僅用了大約40年的時間,就走過了美歐等西方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百年發展的道路,一舉成為世界汽車工業後起之秀,背後有必然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韓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屬於產業主導型發展模式,以自主開發、自主建設、自主生產、自主銷售為指導思想;而台灣汽車產業採用產業依附型發展模式,缺乏自主權,而且主要依附發達國家的資本和技術等。克服對外來技術的依賴,形成自己獨立的技術研發能力,是韓國汽車後來居上的秘訣之一。

只能說,台灣的自主品牌,有這麼好的前車之鑑,也應該多多參訪交流一下,另外喜愛歐洲車操控的買家也不用遷就預算而買日系車了,Hyundai早已經是歐洲車的入門品牌了!

楊欣儒 Yang Hsin-Ju

1992進入一手車訊雜誌社擔任編輯,負責2手車訊創刊,超越車訊創刊編輯,一手車訊總經理特助、網路部經理、業務部經理、人車誌國際中文版Car And Driver業務部經理!以上。現任人車事總編輯。喜愛80-90年代老車,特別喜愛VW Golf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