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擁有性能特色的品牌,都會在賽車場上舉辦一些賽道體驗的活動,除了宣揚品牌的性能表現之外,也可以激起準買家的購買慾望。
因此Porsche、Mercedes-AMG、BMW M Power,甚至是Audi RS/S車系就順利成章的成為每年多少都會舉辦的熱血賽道體驗活動。
六月三日是BMW總代理汎德汽車舉辦2015年M Power Day的日子,一共五梯次,現場備齊了目前市場上最完整的M Power車系,從M135i開始(這個有點不算真的M Power,但是卻是場內最好控制的320hp動力輸出的車款!)、M3、M4、M5、M6 Coupe、M6 Gran Coupe、X5 M、X6 M等車款,讓媒體在大鵬灣依照三組課程外加單車賽道三圈的換手完整體驗,領略M Power的魅力。
動態駕駛理論,萬般都由駕駛座姿調整起
參加的媒體先分為三組,由三位教練帶開,將大鵬灣的賽道分為三個區域,實施不同的體驗駕駛,但是一早的講堂集合,主教練Fritz Lanio特別在靜態教學的階段,替大家為今天的駕訓體驗做了解釋,首先就是動態駕駛理論之駕駛坐姿調整,一為座椅高低,二為座椅前後,三為椅背角度,四是方向盤的前後上下,五是頭枕調整高低!以往所熟悉的握方向盤需要在三、九點方向,椅背設定與膝蓋手肘都需要微彎的情況下,才能設定出適合開車與安全的駕駛坐姿,這次新增了頭枕的調整,希望學員將頭枕的上緣與頭頂切齊,或是頭枕的中央與眼睛對齊!這樣在翻車的時候,頭枕就可以發揮保護頭部的作用。
Driving Technique駕駛技巧原理
由於在賽道體驗,所以教練就教授在賽道環境所需要了解的過彎路線,所謂的理想過彎路線,具備了五項條件:一、半徑盡可能的大,二、轉向盡可能的小,三、修正盡可能的少,四、維持穩定的轉彎速度,五、避免轉向不足或是過度。
在投影片中,也將過彎需要注意的四個點加以說明,分別依序是煞車點、入彎點、彎頂點、出彎點的技巧,分別加以說明。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入彎太早,會導致出彎的修正幅度較大,不能全力出彎。而教練也建議安全的過彎路線,大概是晚點入彎的邏輯,把路線拉到延遲些許入彎後,在切入彎頂點後就可以全力出彎(口訣:入彎晚、入彎慢,全力出彎!)!
轉向不足的建議
如果過髮夾彎,車速過快,預判車輛的行進路線會脫離賽道路面,這時可以感覺到方向盤變輕,然後車輛不太按照預先的行進路線前進,建議不再大幅度轉動方向盤,並且停止加速,應該就可以讓車輛回到正常路線。
衝出賽道路面的建議
如果在緊急煞車之後,車輛依舊離開行進路線,這時候切忌大幅度轉動方向盤,可以微微的轉動方向盤讓車輛在安全的路面上前進,小心地返回路面即可。
Time Attack過彎計時賽
這是本組第一個參加的體驗項目,方才在室內所被告知的是要注意入彎與出彎的角度與路線,運用大鵬灣T10-T15的彎道,體驗並掌握入彎與出彎路線,同時也會進行趣味計時,並於賽後頒獎。
在這個階段,體驗車輛是採用最入門的M135i車型,最大馬力320hp,最大扭力46kgm,0-100km/h僅需要4.9秒,建議售價是250萬元。
因為扭力充沛,車身短小,所以整個過彎都很順暢,令人感受到靈活的BMW魅力,雖為渦輪增壓車,但是油門輸出線性,加速可以從腳部感受油門與動力傳遞的纖細氛圍,如果熟悉油門反應與輪胎的抓地表現,這款算是入門等級的小跑車,真的是BMW M Power入門的經濟好選擇。
筆者跑過幾次大鵬灣,但是用這個規格BMW車型來跑還是第一次,話說除了過癮還是穩定兩個字,原廠設定其實到賽道體驗也相當夠用,再一次證明了BMW的實力與魅力。
這個階段的體驗,要溝通的是在連續彎道的路線與速度問題,急加速與急減速的作法是錯誤的,就像上午的課程所述,入彎要注意四個重點,眼睛要放在出彎的路線上,盡量順暢的減速入彎,然後再快速的加速出彎,路線可以依照教練的建議方式思考,當然M135i優異的底盤設計,在彎道中的表現也是令人激賞。
Model Comparison車型變換體驗
來到第二個體驗站,M135、M6、X5 M、X6 M,M5等車輛一字排開,教練也是利用賽道的規劃,不設錐桶,以帶領方式,然後讓學員一台一台換著開,這樣就可以體驗不同設計的M Power車款的魅力,筆者因為沒有開過M Power車系,想當然是非常的新鮮,而且現場的M5配備了M競技套件Competition Package,馬力達到575hp,最大扭力69kgm,0-100km/h僅需要4.2秒,更因為配備M駕駛套件M Dricer’s Package極速解除封印可達305km/h,建議售價達693萬。M6 Coupe也是配備了M競技套件Competition Package,馬力達到575hp,最大扭力69kgm,0-100km/h僅需要4.1秒,建議售價733萬元。再來是紐柏林賽道與自家E92 M3同樣單圈秒數的X6 M,最大馬力575hp,最大扭力77kgm,0-100km/h僅需要4.2秒,建議售價658萬。而動力規格相同的X5 M,建議售價為628萬。
由於有教練帶領,路線上比較不需要動腦筋,只要跟著走就好,教練的速度也保持中等,若是見到後方車距拉長,便會減速讓後方跟上,拉長距離會被認為是不熟悉路線,因而需要減速對應,過彎大約都控制在時速80公里左右。大直線則可以加速到180km/h,相當刺激。
四款車當中,M5應該算是最均衡的車款,M6有點猛爆躁進,在教練較為中速域的巡弋中不好快速熟悉控制油門反應,X5 M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穩定,身為LSUV一哥的地位,真的是如同房車般過彎的狠腳色。X6 M雖然動力設定相同,但是車尾的反應較為靈巧浮動,需要技術上乘的人比較喜歡這樣的設定,新手來說應該會有一些害怕車尾的反應,相對X5 M來說是不太一樣的底盤感受。
不過這些M Power的車輛,在賽道中真的不分SUV還是房車,都有著濃濃的競技血統,開來不僅刺激十足,穩定與高扭力輸出的魅力,很難讓人忘懷。
Over Steering (DSC on/MDM/DSC Off)
這個關卡是要以M3與M4為體驗車輛,試著讓車輛在三種模式下(循跡輔助系統全開、半關還有全關的情況下,進入灑水的錐桶區,進行轉向過度的體驗。
曾經在2011年來過台灣的主教練Fritz Lanio解說的此一關卡的體驗重點,第一回合就是DSC循跡系統開啟的情況下大角度進入橫向錐桶擺設,希望在轉向時學員可以加大油門感受後輪驅動的轉向過度感受,在循跡系統開啟、半開與全關的模式差異。當然在DSC開啟之下,即使大腳油門,車尾依然乖乖的被限制,引擎降低出力,煞車同時作動,車尾並不會滑動,感受被抑制的輸出,然後乖乖完成繞錐任務。
從車廠的角度而言,開與關閉DSC循跡系統,只是讓懂得操控的人去駕馭自家車輛,如果能有條件的關閉循跡系統,在有失控可能發生的情況下稍微介入來讓車輛可以受到控制,不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後輪驅動操控的樂趣嗎?因此BMW提供了一組MDM模式,按下循跡系統開關進入這個模式之後,排檔還要限制在一檔檔位,目的是限制車速的提高,讓操控體驗限制在一個速度內,維持安全。
進入MDM模式,然後依照教練的指示繞過錐桶後再補油門,車尾開始滑移了起來,但是因為又要朝向下一個錐桶前進,方向盤需要大幅度轉向,這時候因為MDM模式,只要油門控制得宜,加上方向盤的掌握施點技巧,竟然三個繞錐可以以輕度甩尾的姿態一鼓作氣完成,真的是太有趣也太令人意外,不知情的人會以為車主應該是技術不錯,低速甩尾很有看頭!
最後就是DSC循跡穩定系統全關,M3或是M4正統後驅車的後輪輸出,過錐轉向大腳油門後,完全可以不斷地打圈圈,無法完成連續繞過錐桶的任務,但是教練不以為意,也是替打圈圈的同業喝采!後來教練有說道:我們都有童心啊!這些都是大玩具,大家好好享受這個玩具就好,不要太計較。
全體巡弋賽道體驗,4057hp馬力體驗
最後兩個階段是重頭戲,各車型各人全賽道三圈體驗,有教練帶頭,一樣是分三組行進,單輛車三圈後就進PIT換車換人,這全系列M Power的體驗相當驚人,而且全部的車輛都是汎德購買新車提供體驗,與以往由國外原廠提供車輛大大不同,也可見到總代理的誠意。汎德去年台灣銷售M Power車型約在141輛,今年希望能夠突破200輛,以其大器的手法與眼光,這樣的速度玩具應該會受到很多性能迷的青睞。
當然能夠在稍微熟悉車況後,一路換著各式的M Power車款馳騁在大鵬灣賽道,確實是一件爽快的事情,M135i的精確轉向,但是大直線動力稍缺;M3/M4剛剛好的出力與優異轉向感覺,令人回味;M6不得拖泥帶水的躁進個性,反而在全段賽道的表現勝過中速巡弋,暴力個性但高速更順的上乘功力表露無遺;X5 M的四驅穩定急彎中仍能帶著舒適感,轉向如同房車穩定;X6 M動力充沛,車尾在高速過彎中會有些許的浮動,對於能夠掌握轉彎重心轉移的玩家反而更好發揮!
最後結尾,當然就是重頭戲的教練團Taxi Ring,當然是完全關閉DSC循跡系統下,載著眾媒體下場體驗賽道飄移與轉向,只見輪胎不斷冒出輕煙,高速的進入賽道後轉移行進方向,讓車上的媒體感受重心轉移與高速入彎的刺激!這就是M Power的魅力!
文:楊欣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