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辦車輛進口該怎麼辦?ARTC對外公開示範!

ARTC本次以「自辦車輛進口檢測」為題舉辦活動,要藉由媒體發聲,對外公開自辦進口車輛的相關作業流程。

 

 

有經歷過汽機車相關領域、或略知車輛進口作業流程的民眾,對車輛測試研究中心、也就是「ARTC」應該有所耳聞,然而,在車友間大部份聽到對ARTC的評論,也絕大多數都是以負面印象居多,例如送驗被刁難啦… 等等,而實際上,在台灣目前有關車輛「管理」、「檢測」、與「審驗」等機關皆已獨立的情況下,ARTC實際上僅扮演「檢測」一角,講白了,就是ARTC也只是依法、按照上層主管機關所制定的法規來執行車輛檢測罷了,非一般民眾可能誤會ARTC是「球員兼裁判」的角色。

 

近年來,ARTC不斷邀集國內媒體參訪所屬園區、並規劃不同的主題行程,再藉由媒體報導,讓外界對ARTC不再有更深的誤解,此舉也是ARTC想要澄清、就是「人不是我殺的」!ARTC就只是依法執行檢測而已,雖然這樣講起來好像也有推拖、想釐清責任的感覺,但實際上這就是現實環境所造成,要怪也只能怪台灣對車輛管理始終沒有一個具體、且有效的法規方案,台灣對車輛相關的限制始終沒有縝密規範,且法條都是跟隨國外的腳步,就台灣對車輛法規的不重視、以及八股到不行的制度來看,ARTC只能算是「聽命於人」的車輛檢測單位,平心而論,我們也不能怪罪於ARTC什麼。

 

若自辦車輛進口、並委由ARTC辦理相關檢測作業的話,首先是來到業務接洽中心,這裡將會有檢測項目的確認、以及相關的報價。

 

本篇,CarStuff人車事將以「個人帶車進口」的角色,簡述若私人帶回在國外使用過的小型車進口、然後委託ARTC代為檢測,會經過哪些測試流程,進而取得可合法上路的大牌。本次主題均以M1類小型車為主,也就是所謂的自小客車。

 

無情的現實必須先說在前頭,尤其是熱愛老車的車友們請注意了:由於ARTC的測試基準,是遵循主管機關所公告的法令執行,因此,例如以所謂引擎四、五期的差異,就可能讓自行進口車輛連檢測都無法參與!根據ARTC官方所述,自辦進口車檢測的兩大難關,就是污染油耗、與安全性兩項,如果國內車迷想要自國外帶回經典車、古董車,還想要掛牌上路的話,基本上這是「不可能的任務」,頂多只能完稅、然後帶回家當1 : 1的展示模型而已。

 

進入正式檢測前,ARTC專員會先檢視車輛外觀,並於任何有瑕疵或損傷的部位做記號,而人員的服裝也都有制式規範,以避免作業時刮傷受驗的車輛。

 

想要擁有經典老車、又想開上路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唯一的可能,就是購入曾經在國內上市掛牌的老車,這就不會有無法上路的疑慮了,只要定期接受監理機關的審驗即可。

 

車主將國外曾使用過的掛牌車輛帶回國內,首要步驟一定是先報關完稅領車後,才能夠安排檢測,而分成「耗能」、「污染」、「噪音」、「安全」等四大項的進口車檢測分類,ARTC仍是目前國內唯一能「一處搞定」的檢驗單位,雖然國內陸陸續續加入許多民間檢測機構,但ARTC仍是資源最齊全、能量最集中的車輛檢測單位。

 

自辦車輛進口所要注意的細節其實相當多,而就本文一開始所提及「主管」、「檢測」、與「審驗」獨立後,基本上這三個單位也是各司其職,ARTC在檢測完畢後所交付車主的檢驗證明,車主還是得再另行提交交付VSCC(車輛安全審驗中心)等審驗機構以取得合格證明,才有辦法向最後的監理機關申請領牌。

 

以這輛送測的美規F10 5 Series為例,像是全紅色、含方向燈的尾燈組,這在歐規的規範下就可能無法驗過,因為歐盟規範後方向燈必須是橙色或琥珀色。

 

跑檢測流程的一開始,ARTC會先請專員檢視車輛外觀,然後在任何有瑕疵、或損傷的車體表面做記號,然後拍照存證,而這劃記的色筆畫在車體鈑金上是可以擦拭乾淨的,因此車主無需擔心,在與車主進行確認後,接著就能排隊,並準備進行逐車審驗。

 

ARTC本次僅示範間接視野裝置(即後視鏡等輔助安全配備)、排放污染、與噪音等三大面向的檢驗,雖然不是全部流程都跑一趟,但已能給我們最初步、有關檢測進口中古車的基本概念了,而且,每一項檢測都是不同的專業領域,且測試的流程都要花上不少時間,如果各檢測項目都逐條審驗,一輛車需要花上多少時間取得報告?ARTC所給的答案是11天,而且是檢測順利的情況下,當然了,若途中遭遇車輛的疑難雜症,那麼檢測的時間也勢將再往後延。

 

與車主確認無誤後,即可進入受測排程,並按照預約順序逐車接受測試。

 

以國內最常見的「雙B」進口車來說,若自辦進口、又有辦法取得同車型先前送測的「授權證明」的話,那麼需要執行檢測的項目只剩下規格、噪音、與污染等項目,這些檢測項目順利的話,最快4天即可完成。

 

接著,CarStuff人車事將就本次ARTC所安排的檢測流程、與實際測試示範的圖文,讓讀者能快速地對進口車的逐步檢測有個基本概念,ARTC真正的檢測流程,當然不會像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精簡版本」而已,實際的測試,可得要通過逐項繁複的條列驗證,才有辦法取得合格認可。

 

首先,ARTC先進行交通部所規定的安全檢測示範,包括有燈具、以及間接視野裝置(即後視鏡)的測試。這裡ARTC會以一具模擬人體的「H machine」,模擬駕駛人視野(R點、也就是坐點中心垂直向上63.5公分),並以燈光投射來做校正與檢測,而根據鏡面曲面率的不同,視野當然也有所差異。法規規定,駕駛人向正前方看去、以及看著左側後視鏡之間的夾角不得大於55度,右側後視鏡則沒有相關的限制。

 

接著,ARTC帶我們來到測試排污與油耗的實驗室,車子這時是架設在固定位置進行測試,實驗室內設有即時監測儀器與集塵袋,可顯示車輛所排放的有害物質等等。

 

實際運轉測試時,測試員的雙手不得碰觸方向盤,以避免車輛偏轉發生意外,這時測試員僅能以「黃金右腳」控制油門深淺,並按照螢幕圖示的紅線區間踩踏油門,這一趟下來的測試時間約20分鐘,因此測試員必須十分專注才行。螢幕圖示為歐規模式,因此兩道紅線的間距較窄,根據ARTC官方表示,大部份測試的客戶都選擇美規法規,因為測試規範方面較為寬鬆。

 

受測前,車輛原有的燃油都要抽乾、並由ARTC注入標準規定的燃油,然後在恆溫的室內靜置一天後,直接以冷車啟動進行測試。靜置期間,車輛的移動都要以堆高機來執行,不得增加既有的里程數。

 

最後是車輛靜止、與動態的噪音測試,首先是靜止測試,收音器設置的基準是與排氣管同高,然後放置於45度角的斜角、距離50公分遠。

 

動態噪音測試方面,ARTC測試人員會將車輛控制在直線定速50km/h,當車輛進入感知器的範圍內時開始收音,進入三角錐正方20公尺的範圍內全油門、但不能到kick-down退檔的油門深度,到另一端後再鬆開油門脫離。

 

噪音測試的規定也很嚴格,路面鋪裝除了得符合ISO 10844的規範,現場風速更要低於每秒5m,且不能有雨、路面必須為乾燥的狀態。

 

看完CarStuff的概略介紹,相信各位讀者對自辦進口中古車的檢測,都有了最基本的認識,「受測」對自辦進口的人們來說,或許等於花錢買上路的權利、向政府租下用路權,實際上這卻是「不能省的形式」,試想,若沒了可遵循的規則,台灣路上會是什麼光景?

 

以少量進口中古車來說,逐車受驗會遭遇到的疑難雜症肯定還會有,將來,CarStuff人車事也將規劃類似的專題報導,提供有關個人逐車受測所會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敬請期待。

 

ARTC實際僅扮演車輛檢測的角色,並聽命於主管機關的法令執行作業,而在「管理」、「檢測」、與「審驗」等步驟均獨立的情況下,實在不能怪罪於ARTC什麼。

 

ARTC、以及VSCC官方網站上也存有與本次主題相關的檢測法規、與相關費用的明細,文件均可下載,有興趣的讀者、或有相關需求的民眾,可逕自下載參考。

 

ARTC文件下載

VSCC文件下載

 

文 / 攝影=李旭 資料提供=AR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