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數位後照鏡最快今年問世,台灣需要多久才能跟上世界腳步?

C-1.jpg

近年開始在數個品牌的概念車款都可以看到,透過後視鏡頭取代後照鏡的設計,顛覆多年所設下的既有框架。然而這樣的概念有望在今年便正式出現日本市場,而國內所制定之間接視野裝置安裝規定,似乎沒有明文禁止喔,是不是車廠加把勁就可以跟上最新的趨勢跟腳步呢? 

C-2.jpg

汽車工業不斷進化、革新由類比進入數位時代,帶來更加智慧的運行模式,擴充性也達到幾乎無限的程度,並且帶來許多革命性的進化,汽車工業百年來的發展與進化,在時代思維與科技的加持之下日行萬里,並持續進化當中,而在近年的發展中可以發現,不論是設計、使用上都朝向簡潔、便利發展,並透過各品牌所展演的概念技術中,不斷顛覆傳統!

數位化的時代類比逐漸淘汰,而車廠領先群眾的思維也透過概念預覽,近年諸多品牌概念車款,皆透過鏡頭或是影像拼接技術,取代傳統後照鏡,除了帶來更為簡潔有力的外觀設計之外,或多或少減少了重量與風阻負擔,甚至提供夜視功能提升安全性,BMW i8 Mirrorless Concept、Mclaren 675LT JVCKenwood CES Concept都是顯著的例子。

然而相關技術技術達到量產水平,也不一定能夠順利應用於現實,其中阻礙除了生產成本之外,法規的制定與社會的認同也有對等關聯性。不過今年稍早日本政府也修法通過,准許車廠使用數位影像系統取代傳統後照鏡機構。此外,日本當地也已經有供應商能夠提供技術供給車廠進行量產問世,且最快有望在今年底前將相關技術運用於量產車上進行販售。

日本能有幸成為全球首個實際運用該技術於市售量產車絕非偶然,其主因除了日本擁有先當先進的數位科技之外,不守舊並嘗試新科技的民族性與政策制定也是關鍵,從自動駕駛相關法令與政策的開放與制定也可看出端倪,除了車廠早已進入研發測試階段之外,法規政策的制定也處於進行式,並公佈方向與框架,相較之下歐美他國可能保守謹慎,但也不會與尖端科技脫鉤,反觀國內卻是守舊自滿,抑制產業與技術發展,實則可惜!至於數位化後照鏡雖然在國內法規上是可以允許的,但似乎又前後矛盾,看來要在國內看到可能還有得等。

國內車輛安全檢測準則二十三條間接視野裝置安裝規定、第2項名詞釋義:

間接視野裝置:指任何一種可提供觀察車輛週遭交通狀況(無法以目視方式直接觀察時)之裝置。此裝置可為視鏡、視訊裝置或其他可提供駕駛人間接視野資訊之裝置。L類車輛則係使用視鏡(照後鏡)提供視野。

2.1.1 視鏡:指任何一種裝置,可提供車輛後面、側邊(通常由照後鏡提供此功能)或前面(通常由前照鏡提供此功能,L類車輛除外)清晰之視線;但不包括複雜之光學系統,如潛望鏡。

   2.1.2 車內視鏡:指安裝於車輛之乘室內。

   2.1.3 車外視鏡:指安裝於車輛乘室外。

2.1.4 L類車輛之照後鏡:指任何一種視鏡裝置,可提供L類車輛後面與側邊清晰之視線;但不包括複雜之光學系統,如潛望鏡。

2.2 駕駛者眼點:一垂直於車輛縱向中心面之線段(該線段之中點為通過製造廠指定之駕駛座中心,且位於平行於車輛縱向中心面的垂直平面內,並在R點上方六三五公釐處),於該線段上,距離中點兩側各三二‧五公釐處(總距離為六五公釐)之兩個點即為駕駛者眼點。

  2.3 眼點總視野:由左、右眼單獨獲得之視野累加而得之全視野。

2.4 視野輔助系統(Vision support system):指一個能使駕駛者發覺及/或看見車旁物體的系統。

2.5 可提供間接視野之攝影機-螢幕裝置:意指2.1所定義之裝置,其視野範圍係依據2.6及2.7定義之攝影機及螢幕裝置結合而獲得。

2.6 攝影機:意指一能提供外部影像及將此影像轉換為訊號之裝置(例:視頻訊號)。

2.7螢幕:意指一個能將訊號轉換並投射至可視影像之裝置。



陳紀樺

車如人有心臟、有溫度,讓人愛的更加義無反顧,絕對忠誠不懂背叛、義無反顧的付出,伴我踏遍這塊土地、度過無數孤單的夜晚、一同認識這個世界。我愛他,要讓更多人了解他的奧妙他的好,我愛這份工作更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