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試車報導】相對超值─A6 3.0 TDI試駕

Audi Taiwan在2011年底推出全新A6車系,便以建構完整地產品線,同時在2011年舉辦媒體試駕活動後,再提供了搭載柴油動力的A6 3.0 TDI予媒體試駕!

 

 

全新的A6延續著A8的新家族設計,以〝收〞的手法勾勒線條,與過去圓滑飽滿的身型有所不同,內縮的腰線,就像是穿上了更合身的西服,雖然全新A6在尺碼上的確較前代略為縮短,但是實際的視覺感受卻更為緊致。

 

新世代Audi在車內質感部分都有凌駕雙B之勢。

 

在前一次試駕A6 3.0 TFSI時便已經提到,近年來Audi對於座艙內的鋪陳十分用心,無論是在用料與細節處理上都有凌駕雙B之勢,加上明確地家族設計,營造出科技與豪華兼具的室內氛圍,而本次試駕的3.0 TDI車型亦增配了S-Line套件,以黑色與金屬飾板相搭為基調,座椅也採真皮與麂皮交織包覆設計,增加運動氣息。空間部分,在新一代A6上,藉由增加軸距與重新安排空間規劃,縱向空間與視野開闊度都有優於同級車的表現,此外,過去後座坐點偏高的問題在此代車型上有獲得改善,對於個子較小的乘客而言,乘坐時的腿部舒適性有所進步,更為符合人體工學。

 

A6車系拜超過2900mm的長軸距,縱向空間有不錯地表現。

 

A6 3.0 TDI所搭載地柴油動力系統,具備高水準地運轉精緻度與低噪音表現。

 

一直以來在中大型房車市場中,柴油動力車型大多不是銷售主力,但是隨著試駕過的柴油動力車款越來越多後,就越會發現其實在相同排氣量下,柴油車型都相對顯得更為實惠,尤其是在動能表現的部分,以A6 3.0 TFSI與本次試駕的3.0 TDI相較,在售價上有著10萬元的價差,而3.0 TDI車型雖然在0-100km/h起步加速成績慢了0.5秒〈3.0 TFSI為5.5秒,3.0 TDI為6.1秒〉,但最大扭力部分卻多了6.1kgm,而且是在1400rpm的低轉速就可全數輸出,因此兩者在全力衝刺時的加速感差異其實不大,同時,新世代的柴油動力系統,在運轉精緻度與噪音抑制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現,動力輸出也十分平順,不會有過去動力湧現的突兀感,在許多時候,不太感覺得出來自己是開著一輛柴油車,整體來說,在動力表現不相上下的情況下,柴油動力還有著更為亮眼的節能成績,所以相較於3.0 TFSI車型,3.0 TDI更值得推薦。

 

 

 

 

主動式車道偏離警示系統(Audi active lane assist)於A6 3.0 TDI上同樣為標準配備。

 

車道變換輔助系統(Audi side assist)控制開關設置於左側後視鏡內座上,可便於駕駛操作。

 

其他方面,3.0 TDI在配備部分大致與3.0 TFSI相同,恆溫空調、MMI系統等都是基本配備,另外整合主動式車道偏離警示系統(Audi active lane assist)的車道變換輔助系統(Audi side assist)、後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Audi Pre Sense Rear)等全新科技也一應俱全。

 

A6已配置新一代MMI整合系統,但仍未具備中文化顯示功能。

 

在進口中大型豪華房車市場中,BMW 5-Series與M-Benz E-Class仍占據了大多數的銷售份額,A6車系亟欲突圍,在配備與售價上都相當具有誠意,但是MMI系統未導入中文化界面等老問題,即使產品力有全面性的進步,但是居於後發的位置,若出現關鍵影響因素,很容易被放大檢討,因此,Audi若想要除了在銷售上追求不斷成長外,欲拉下上述兩位主要對手,可得投注更多心力與資源,讓消費者更加無可挑剔,而且別忘了全新地Lexus GS車系也即將在近期之內上市,對於A6車系而言將持續面臨嚴峻地考驗。

 

A6 3.0 TDI亦配置了怠速引擎休止系統,可進一步節省能源。

 

A6的行李廂空間可於530-995L間做變化。

 

 

車型 Audi A6 3.0 TDI quattro
售價 344.0萬
引擎
型式 V6
汽門機構 24V DOHC共軌直噴機械增壓
排氣量(c.c.) 2967
最大馬力(hp/rpm) 245/ 4000-4500
最大扭力(kgm/rpm) 51.0 / 1400-3250
系統結構
傳動方式 4WD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變速箱 S tronic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懸吊系統 前軸:五連桿/後軸:梯型多連桿
輪胎尺寸 245/45R18〈標配,本車選配升級至255/35R20〉
外型尺寸
長/寬/高(mm) 4915/1874/1455
軸距(mm) 2912
重量(kg) 1720
行李廂容積〈L〉 530-995
油耗值
平均油耗(km/h) 16.0〈歐規測試標準〉
性能
0-100km/h加速(秒) 6.1
極速(km/h) 250〈電子限速〉

 

文/攝影=李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