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全速域的喜悅,2019 Mazda MX-5 RF 2.0 SKYACTIV-G 旗艦型

今年是 MX-5 車系問世三十週年,全世界都在熱烈慶祝這台重現傳統歐洲跑車輕盈又具樂趣的平民小跑車。正巧 Mazda 台灣也導入了二度改良的 MX-5 車系,以「更接近人馬一體感受的全新動能進化」、「車輛色彩的深化」、「無憂享受駕駛樂趣的環境」與「小幅調整車內實用性」四大特點,提供駕駛人更純然自在的駕駛樂趣。

三年前筆者曾經體驗過 Roadster 軟蓬版本,記得那時剛入行二年,拿到車的時候完全無法掩飾自己對於敞篷跑車的憧憬,更許下了有生之年必要入手一台的夢想,畢竟市場上也沒有一款跑車能夠比 MX-5 更便宜、更能讓受薪階級一圓跑車夢。令人驚喜的是,在Mazda 台灣宣布導入 2019 年式樣 MX-5 的時候,更順勢導入手排車型,而且售價也不貴。但受限於試駕車調度問題,因此這次就先行試駕 MX-5 RF 車型。

動力系統大幅改良、強化加速的延伸和輕快感

IMG_1208.jpg

這次 2019 年式樣 MX-5 改進最多的就是動力系統總成,參考了世界各地用戶的意見之後,原廠針對「高速延伸性」還有「中低轉速域動能」進行改良,具體來說增加油門直徑至 2.5 引擎的等級、汽缸減輕了27kg重量、新開發高強度螺栓和連桿重量減輕了41kg、僅增加些微重量的全新高度平衡曲軸等。另外連接引擎齒輪跟變速箱齒輪的飛輪,也從現有的單一形式變更為“低慣性雙質量飛輪”,並區隔成引擎側和變速器側兩個飛輪設計。

006_o.jpg

008_o.jpg

007_o.jpg排氣凸輪軸擴大了氣門開啟角度,增加了最大氣門升程,氣門和排氣口的直徑也增加,並採用了新的形狀來抑制排氣口處的排氣分離;而節流閥的通道面積增加28%之外,通過校正進氣口的彎曲端口面積擴大了18%。讓缸內氣流滾轉得到增強、燃燒速度提高。

009_o.jpg

至於排氣管消音器內部重新設計了廢氣流動路徑等,同時導入吸收高頻成分的玻璃纖維材質,因此從低轉到高轉都能產生線性且延伸的聲浪,油門回饋之下的排氣聲浪也更為飽滿。這點在試車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比起過去稍嫌薄弱的排氣聲浪, 2019 年式樣的 MX-5 悅耳且令人興奮多了!

IMG_1086.jpg

在經過上述改良之後,原先 2.0 SKYACTIV-G 引擎最大馬力 158PS/6000rpm、最大扭力200Nm/4600rpm,這次提升至最大馬力184PS/7000rpm、最大扭力205Nm/4000rpm,最高轉速也從原先的6800rpm提高到 7500rpm。另外六速變速箱部分這次也進行了不小的改良,不僅將引擎和扭力轉換器的旋轉同步,以便抑制輕輕加速時只有引擎略微向前走的現象,同時將最終傳動比從過去的3.454降低到3.583。

IMG_1372.jpg

猶記得之前開著軟蓬車型的時候,一直覺得中速範圍內動力輸出是平穩且強勁,但低於6000rpm的時候會感受到輸出的明顯落差。而現在換到 2019 年式樣的 RF ,引擎中低轉動力提升的感覺相當顯著,低轉扭力加強許多,這樣子日常駕駛毋需一直重踩油門至高轉才能獲得足夠的動力。

IMG_1893.jpg

至於全油門衝刺下,引擎的轉速提升則沒有想像中猛烈,雖然高轉區提高至7,000rpm 可用,但更聰明的變速箱換檔邏輯卻能更快速的換至適合的檔位。

IMG_1401.jpg

開過軟篷版 MX-5 之後,一直對於其靈活操控性印象深刻,過彎動態相當活潑,速度稍快車尾就會甩出去了,但同時能修正回來。不過 RF 車型畢竟多了硬頂車身較重,在駛過相同的山路時雖然速度感依舊,但車尾就相對穩定許多。

另外變速箱換檔邏輯針對2、3檔所對應的實用轉速域更加廣泛,在連續彎道中不太需要頻繁換檔,更能專注在方向盤的掌握與操作,而直覺的轉向反應、50:50完美配重與Q彈的懸吊阻尼設定,在連續山路開著開著讓筆者不禁露出了一抹微笑,這正是 Mazda 一直強調的「愉悅駕馭感」啊!

IMG_1877.jpg

IMG_2046.jpg

雋永的魂動美學造型

IMG_1306.jpg

MX-5 的設計雖然不比 NA 那般可愛動人,但盾型水箱護罩結合三角形大燈組與兩側三角日行燈的車頭,以及融合圓燈與三角轉向燈組成的車尾,加上如同書法下筆一路撇出來的飄逸車身線條,這些Kodo 魂動設計即使過了3年多還是不顯老氣,近看殺氣騰騰、遠看對你微笑的「萌」樣依舊。

IMG_1244.jpg

IMG_1233.jpg

IMG_1260.jpg

IMG_1252.jpg

IMG_1255.jpg

IMG_1278.jpg

IMG_1273.jpg

雖然 RF 比起 Roadster 多了硬頂結構,但還是維持長車頭、短車尾的架構,硬頂結構則是以 Fastback 斜背為師,因此整個車身線條相當的勻稱,車頂分四件式樣收摺、設計相當精密,不過操作時間需時 13 秒,比起軟蓬只需要3秒鐘來得慢,但至少 Mazda 設計師花費極大心力去設計,車身線條沒有不協調的視覺感。當然這次改款外觀的「變化」大概只有那組全新黑色金屬16吋鋁圈了。

IMG_1226.jpg

IMG_1229.jpg

Droptop.jpg

Droptop2.jpg

IMG_1552.jpg

更人性化的內裝設計

IMG_1085.jpg

MX-5 令人頗受好評的地方就是那極簡中控台介面,兩側門板上半部與車色相同的烤漆關門後具備延伸至引擎蓋的效果,就如同與車子融為一體的感受,也是 Mazda 不斷強調的「人馬一體」感。

IMG_1110.jpg

當然這次改款重點聽取了不少客戶的意見,像是原先不能調整的方向盤加入上下/前後手動可調系統,可以前後伸縮30mm、上下則為 42mm。其實內部很多工程師都反對加入這項結構,因為會造成車身重量增加,後來則是從伸縮機構的材質下手,將上柱的材料從鋼管改為鋁,如此一來僅僅增加了 700g 而已。

IMG_1139.jpg

IMG_1140.jpg

另外三環式樣儀表板左半邊升也升級成 TFT 彩色液晶顯示,並且能在MID上以圖形方式顯示,不過這僅有 RF 車型才能擁有,同樣的質感頗佳的 Nappa 真皮座椅也是 RF 車型專屬。其他像是7吋螢幕結合 MZD Connect 中文化多媒體系統、 MX-5 專屬 BOSE 重低音音響系統等依舊不變。

IMG_1115.jpg

Dashboard.jpg

IMG_1089.jpg

IMG_1092.jpg

IMG_1094.jpg座椅內建一對二吋(50mm) Bose UltraNearfield 喇叭於雙座頭枕上, 雖然喇叭與駕駛人的耳朵僅差幾吋而已,但實際聆聽之下這套 TrueSpace 技術能夠產生寬廣的聲音效果。 

IMG_1096.jpg

IMG_1104.jpg杯架可以從座椅中間移動至中船右前方。

IMG_1283.jpg

IMG_1109.jpg注意看前方是沒有手套箱的,不過合成皮搭配實心縫線與軟塑膠,還是能感受到 Mazda 一直強調的高質感氛圍。
IMG_1124.jpg電動加熱座椅為標準配備。
IMG_1197.jpg座這一小塊透明風擋,能夠防止車內產生亂流,是有實際作用的。
IMG_1201.jpg由於 MX-5 沒有手套箱,因此置物空間設計在座椅中央。
IMG_1204.jpg而中央的小置物空間頂多能放零錢、鑰匙等零碎物品。
IMG_1218.jpg由於加入了硬頂結構,因此後行李箱空間比起軟蓬縮水了 3 公升來到 127 公升。
IMG_1222.jpg但 Mazda 還是很體貼的在後行李箱內設計了放置風擋的小凹槽,加分!

至於日規車型新增的 i-ACTIVESENSE 當中包含 SBS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SCBS-F前行煞車輔助系統、 MRCC 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TSR 交通號誌辨識系統、 DAA 駕駛人疲勞警告系統等在台灣規格全部缺席,僅保留HBC遠近光燈自動調節系統、LDWS車道偏移警示系統、BSM盲點偵測等這些原先就有的功能,不過對於熱愛駕馭的買家來說,這些東西可有可無吧。

IMG_1702.jpg

其實對於筆者來說原先 MX-5 的動力就已經夠用了,畢竟它不是輛追求極致速度感的跑車,開著它只是想要享受輕盈的車身造就出無與倫比的駕馭樂趣,並且沈溺於艷陽藍天之下。而 RF 的優勢在於能夠以「不一樣」的樣貌來兼顧 Coupe 與 Convertible 的個性,又或者直接稱它為 MX-5 Fastback Coupe 會更恰當些,某種程度也算是過去 MX-5 各式各樣的 Coupe 特別式樣車的後裔。

但過去專注於高轉的動能設定讓中低轉開起來不是很愉悅,此番大幅改良就是針對這個缺點改進,搭配更雄厚的排氣聲浪,開著開著相信臉上的微笑將會更為明顯。但如果是想追求更「活潑」的操控感,那麼軟蓬車型將會比 RF 車型更適合你!

IMG_17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