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O【試車報導】彪虎王實至名歸!Tigra 150以力量撼同級

近年來的PGO,雖然不若國產機車三大廠般,有著充足的廣宣預算,積極的於各大電子媒體中曝光,但致力於產品本身實力的進步,也逐漸的於各大論壇或市場中發酵。從最開始的G-max車系、X-Hot車系成功奠定市場基礎後,近期所新增的生力軍如Tigra 125與J-BuBu車系等,以更佳的C/P值表現,逐漸讓許多買車前「用功」的聰明消費者,注意到其過人實力,讓近年來的PGO不僅僅於台灣精品獎獲得十年的肯定,於市場中,其實也頗有斬獲。

 

骨子裡的魅力大過於骨子外的,一直是筆者對於PGO車款的感受。期望能提供給騎士們更佳的駕馭感受,車輛研發時,於車殼下的用料與用心,從自身角度出發,認為是更勝外部的設計美學的。但可惜,品牌與視覺,往往是台灣輕型機車購車族群的購車主要思維,也因此讓PGO的市場擴展之路,其實一開始沒有相當順利。

 

終於,鑒於網路資訊的逐漸發達,口碑行銷的方式漸趨熱絡,PGO的好,慢慢的從虛擬平台上擴展到實際的交易平台;難能可貴的是,PGO也不因此自滿,持續的以相同造車堅持,推出更優質的產品,此次的試車主角Tigra 150,其實就是最佳的例子。

 

 

無疑的,立基於Tigra 125的基礎上,針對動力與細部再加以升級,造就了此次Tigra 150的問世。雖然Tigra 125的產品力,已廣受好評,但為了提供更上層樓的駕馭體驗,PGO開發工程師們持續讓此彪虎車系進化。而從拿到車開始,到每次的扭轉油門瞬間,平心而論,以國產250c.c.以內的速克達級距而言,已經好久沒有這種驚喜!

 

此次試駕的車型為新增的琉璃紅車色。

 

全新設計的儀表,將液晶螢幕尺寸放大,更利於辨識。

 

後視鏡與煞車把手的設計延續先前車型。

 

前置物空間也與125車型相同。

 

車頭車側的散熱柵設計相同,後方也沿用飛旋式踏板。

 

150車型換上的全新彩繪與立體銘牌。

 

大型化的頭尾燈與方向指示燈,夜間也有優異的辨識度,有效提升主動安全。

 

同樣提供三種高度的座椅選擇,面積大且支撐性夠;座墊下的置物容積也同樣很驚人。

 

後懸吊換上全新掛瓶式規格,具備可調預載機制。

 

受限於環保與噴射引擎的調校特性,近年來的國產輕型速克達車型,動力大多以平順至上,過去那種二行程或是化油器的粗糙與飽滿,已逐漸被細膩與順暢取代;不過此次,Tigra 150的確來勢洶洶,從油門催鼓下去的瞬間,直衝近8000rpm的不客氣,瞬間拉出的加速力道,這絕不是一般氣冷150c.c.級距車型可以比擬的力量。

 

再次受惠於水冷系統的加持,與Tigra 125車型相同,從帳面數據看來,Tigra 150都有著比同排氣量的氣冷車款更優異的動力輸出。不過除此之外,原廠工程師更期望能給予Tigra 150讓人難忘的性能表現,因此在整體的設定中,從引擎到傳動系統,轉化成實際騎乘感受,你可以有著明顯的衝勁,且從起步開始,源源不絕的直到儀表板顯現三位數字方歇,且多次測試,不僅極速表現更勝125車型,從靜止至極速的時間與感受,也明顯的縮短予更令人備感過癮;或許這動力的代價,多少反映在油耗層面上,但相信我,如果你體驗過了Tigra 150的加速魅力,不到40km/L的平均油耗,應該是你會妥協的環節。

 

Tigra 150油門催鼓下去的瞬間,轉速直衝近8000rpm的不客氣,瞬間拉出的加速力道,這絕不是一般氣冷150c.c.級距車型可以比擬。

 

當然,Tigra 150的動力設定,明顯就是衝著口味較重的消費族群而來,但如果你對於動力僅是保留「備而少用」的心態,其實只要客氣點使用油門,Tigra 150也可以在離合器一接合後,以平順的反應起步,而當遭遇到需要瞬間加速時,全力扭轉油門,即刻湧現的向前拉力,立刻反映出與125車型的差異,毫不保留的加速感,無論是市區超車或山道爬坡,真的挺好用。

 

除了動力令人驚艷,懸吊的調校,也是讓人感到彪虎進步的環節。還記得125車型的測試經驗,下沉速度快,回彈反應卻慢了些,但此次,原廠工程師表示對懸吊重新設計,並針對引擎下吊架特性加以深入分析考量;轉換實際感受,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Tigra 150的重心下放,下吊架的特性明顯放大,且前懸吊的支撐性提升,對應於路面坑洞的回彈反應也略為增快,提供車輛更佳的穩定性與循跡性之際,對於握著龍頭的雙手舒適性,也不會有之前125車型的「震手」疑慮。

 

Tigra 150針對懸吊重新設計,並對引擎下吊架特性加以深入分析考量。

 

很明顯可感受到Tigra 150的重心下放,下吊架的特性明顯放大,且前懸吊的支撐性提升,對應於路面坑洞的回彈反應也略為增快,提供車輛更佳的穩定性與循跡性。

 

前後雙碟的煞車規格依舊提供了犀利與線性兼具的制動力量。

 

由於馬力的增大,尾速的延展性也更為出色。

 

以儀表上的測試功能加以測試,Tigra 150於0-100km/h加速過程為11.71秒,而0-400m距離加速則需17.50秒。

 

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Tigra 150的進化層面,筆者邀請了於論壇上有著一定知名度的達人小何針對Tigra 150加以拆解。於Facebook上以D.Z.H MotoWork專頁享有盛名的小何,多年來致力於PGO車型的維修改裝工程,而初次接觸到了Tigra 150,經過短暫的測試之後,對於動力與懸吊系統,也同樣是其相當激賞的部分。

 

邀請到PGO達人小何操刀來拆解Tigra 150的骨子裡頭奧秘!

 

升上維修台,準備拆解!

 

但到底除了官方所顯示的以外,骨子裡的規格到底有何進化?不囉嗦,小何拿著工具,開始大部拆解此次主角Tigra 150。從前煞車開始,很明顯的,245mm直徑的煞車碟盤外觀造型稍有變異,但令人驚訝的是,為了對應更強悍的動力,其實原廠也將煞車來令升級,換上等級更高的國產elig來令片,提供更佳的制動力,也難怪試完車後,小何會驚訝的表示:「這動力,煞車力道也可以完全對應!」不過相對於前煞車,後煞車由於輔助的效果較高,整體設定維持與125車型相同的規格,也已足敷使用。

 

與125車型的碟盤相較,明顯可以發現150車型的造型差異。

 

金色的為150車行使用的elig來令,小何表示,較125使用的等級更高,制動力道更強。

 

後煞車則維持原有規格,與125車型相同。

 

傳動部分也是令人好奇的,利用氣動工具迅速的拆下傳動外蓋,細心且熟練的小何,立刻發現到相當細微的不同。為了讓傳動蓋拆裝時能更加容易,原廠會設計一「定位銷」,而150車型針對此再加以改進,強化「定位銷」的強度與安裝容易度,這細微的進化,看在達人眼中,是相當體貼與具誠意的改進,但此點,消費者是難以察覺的,也因此就如同開場所述,PGO於肉眼難以察覺的細節處,著實有著相當用心的表現。

 

拆下傳動蓋,準備了解一番!

 

定位銷此細節的進化,展現出PGO於造車技術的嚴謹要求。

 

傳動機件部分,首先將前普利組拆解,可以發現普利盤與風葉盤的角度皆與125車型相同維持30度的設定,但普利珠的重量則因動力的差異,從125車型上的11g升級到了12g,六顆普利珠加總為72g;而後方的皮帶與離合器組則與125車型的相同。

 

前普利組總成一覽,普利盤與風葉盤皆出自相同工廠。

 

普利珠增加1g為12g,六顆總重72g。

 

普利盤與風葉盤角度也是相同的30度。

 

皮帶與離合器規格與125車型相同。

 

卸下座墊與置物箱總和,一覽引擎外部,在細部的部分開關與接頭處稍有位置上的改變,大抵維持與125車型相同的配置。也因此總結差異,動力系統除了排氣量從124.6c.c.增至150c.c.以外,缸徑從52.4mm加大至57.4mm、行程從57.8mm加長至58.0mm,壓縮比則從11.2提升到11.3,進氣閥中心距離加寬1.4mm,進排氣閥直徑從Φ19.5增加至Φ20.6,排氣閥則從Φ17增加至Φ19。如此一來,最大馬力從13.5ps/8750rpm提升至16.5ps/8500rpm,峰值扭力則從11.2Nm/7500rpm增加至14.1Nm/7000rpm。此外,前煞車來令升級,普利珠也全面加重,以對應強化的動力表現。

 

拆下俗稱的馬桶,引擎外部配置大抵與125車型相同。

 

再次的,PGO維持了一貫的造車理念,將研發功力灌注在肉眼難以察覺的硬體部分,雖然在外觀部分僅有車色與彩繪的不同,但全面升級的動力,清楚展現出升級後的重點與強項,更勝同排氣量氣冷車款,加入價格考量,也勝出同級水冷車款;或許此動力表現的代價,以經濟部能源局的測試,僅有33km/L的平均油耗,相較於125車型表現較差,但如此一來,也清楚作出市場區隔,要經濟省油,125足敷使用,要享受動力,150車型是更佳的選擇。

 

PGO Tigra 150基本規格表


車型 PGO Tigra 150 c.c.
售價(含牌險) 新台幣86,900元
車身尺碼
全長 1865mm
全寬 710mm
全高 1140mm
軸距 1300mm
空重 前50kg/後78kg 總重128kg
油箱容量 6.8L
引擎規格
使用燃料 95無鉛汽油
循環數及冷卻方式 四行程水冷
缸數 單缸
總排氣量 150c.c.
壓縮比 11:3
最大馬力 16.5ps/8500rpm
峰值扭力 1.4.1kgm/7000rpm
安裝位置及方式 座墊下水平式
點火方式 電晶體電子點火
啟動方式 電動啟動
性能
平均油耗 33km/L
車架規格
車架 鋼管
懸吊裝置 前:伸縮式/後:整體搖擺式
傳動系統
離合器 乾式離心重錘式
變速器 V皮帶式CVT
輪胎尺寸 前110/70R12 後130/70R12
煞車系統
245m浪花碟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
220mm碟盤搭配對向雙活塞卡鉗
燈光系
前燈(遠、近光) 12V-60W/55W
煞車燈 12V-2W
方向燈(前/後) 12V-2W/12V-2W

文=葉毓中  攝影=李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