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騎士」,別再「歧視」!才是解決停車亂象的根本方式

20141027Park01.jpg

行車大不易,相信是許多居住在臺灣西部主要都會人口的心聲,尤其如首善之都臺北市,別說四輪汽車停車位難求,現在就連機車,都很難在夾縫中求生存。

 

根據日前報導指出,依照「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機車格的設置,寬度最少需要一公尺的距離,但根據實測,不到一公尺的機車停車格比比皆是,非但如此,身為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全台機車總數高達1500萬輛,在一位難求的用車環境中,機車停車時很難因循劃線制度,往往兩格停三車、三格停五車的擁擠狀況不時出現,不僅造成取車與停車的困難度,也往往容易因車輛相互擁擠,造成騎士取車時受排氣管燙傷、受到機車尖銳零件刮傷、機車車殼損傷等狀況層出不窮。

20141027Park02.jpg

擁擠的台北市區中,機車位一位難求,一個停車格內擠入兩台機車,早已是司空見慣之事。

此情形,自然也發生在人行道上的機車停車區,雖然因標線設置規則規定,人行道上設置的機車格無須分隔畫線,僅需設置機車停車區即可,但同樣因需求大過於供給的狀況,讓停車區內的停車狀況往往過於擁擠,更時有原先停於兩側的車輛因後來車輛的移車動作,將其移出停車區外而收到無辜罰單,更是讓人倍感無奈。

20141027Park03.jpg

停車區沒有刻意劃分停車格,擁擠的停車狀況更是驚人。

對此,交通部將重新檢討機車格劃設與收費,期望能以一車一格的收費方式終結停車亂象,但是否能就此解決問題,仍待時間證明。雖然中華民國機車黨建議以二級收費、也就是前一小時免費、增加停車區的輪轉率,但由於機車停車格數量眾多,要如何安排人力管理,相信仍是另一需要多方研擬解決的議題。

追根究柢,身為機車大國,但不僅從政府當局對於機車族的不重視,許多民眾對於機車也總抱持著次等公民的歧視角度,總認為機車是個難登大雅之堂的陽春代步工具,因此除了可見四輪與兩輪不平等的路權狀況以外,諸多大型建物如百貨、商場或飯店,往往僅有四輪停車專區而不見兩輪族的對等設置,長年下來機車族也總認為機車是個可供人蹂躪摧殘的交通工具,造就了停車區中挪移車位時,對於他人車輛的不尊重與破壞。試想,若今天換成四輪車輛,相信多數駕駛不會在車位空間不夠時,以頂撞他人車輛騰出空間的作法停車,但此狀況,在兩輪機車上卻比比皆是。更甚者,就連依照法規、將車輛停放在汽車格中的大型重型機車,也時常耳聞被四輪族撞倒、被汽車駕駛辱罵移車的狀況,清楚顯見了多數民眾對於機車的不重視、對於他人財物的不尊重,更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以筆者自身於台北市區多年來的兩輪生活經驗,縱使機車位求得不易,但相對於汽車停車位仍屬簡單的多,往往只要多走幾步路、多繞幾個街角,就會有無需移動他人車輛的車位出現,但就是有許多騎士貪求一時便利,以暴力的姿態對待他人車輛,造成他人車輛損傷以外,也造成了他人使用車輛的極大不便,唯有從根本加以教育,不再有重四輪輕兩輪的歧視觀念,並適度教育尊重他人財產的應有法治態度,才能改善多年來機車停車的亂象。

從根本教育做起,而非一昧的嚴刑峻法,往往都是改善亂象的根本,但提及教育,筆者相信,這對於臺灣而言,又是另一相當艱難的課題…

文/攝影=葉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