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隱形的殺手並不可怕!ARTC帶你克服行車視野盲點

位在彰濱工業區佔地碩大的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可以說是台灣汽車工業發展的幕後推手,但由於過去總是關起來作事,因此民眾也無法探究箇中奧秘,因此在2011年起開辦只對媒體開放的深度座談活動「ARTC檢測之旅」來一一揭開ARTC的神秘面紗,而本次第15場檢測之旅,我們將探討汽車隱形的殺手-行車視野盲點。

因為行人或機車誤入大車盲點而遭遇生命危險的案例經常在新聞事件以及你我生活周遭上演,之前甚至有機車騎士為了躲避艷陽而貼近大車所形成的陰影處,讓人看了直搖頭,雖說到頭來大車司機會因為「應注意而未注意」吃上刑罰,但老實說他又何嘗無辜,換個角度想,如果行人或騎士能夠多去了解大車死角的話,馬路上上演生死交關的畫面必定會少很多,兩個破碎的家庭也就不會發生了。

0005.jpg

之所以會以大車的案例來作為行車視野盲點的開頭,乃是因為這個例子一聽就瞭,而且大車盲點多的刻板印象也深植人心,但實際上,行車視野盲點可不只這些。先從客觀的數據談起吧,根據警政署統計103年A1及A2類交通事故主要肇事原因,駕駛人因素占9成8,其中約有13%來自轉彎(向)不當所引起,基本上,無論汽機車在轉彎(向)時都是以後視鏡作為動作判讀的基準,所以行車視野盲點就是一大課題。

0006.jpg

可別以為因盲點所導致的交通意外僅發生在不當轉彎(向)而已,路邊暫時停靠的車輛如果忽略盲點問題也可能變成兇器,根據民國96至100年小型車主要肇因的統計資料中,發現其中7.9%來自開啟車門不當、6.7%來自起步時未注意,這些也都是血淋淋的案例,像是停靠路旁的車輛駕駛未注意後方車況就開啟車門,或是左切起步因而發生交通意外的案例天天上演,雖然駕駛人疏忽也是一大問題,但是盲點也是事發的主因。

0007.jpg

0016.jpg

汽車是封閉式的空間,視野望出去的地方難免會因為A柱、B柱的阻隔而形成死角,即便有法規規範的車外左右及車內置中後視鏡來延伸後方視野,視線也難以全面,但只要幾個簡單的步驟有作到,其實就能有效緩解視野盲區帶來的不安。

0015.jpg

0014.jpg

0017.jpg

你還記得教練場教的上車後幾個重要動作嗎,如果你只想到發動引擎、先開冷氣的話,那可能會被人誤以為駕照是雞腿換的。除了先繫好安全帶是首要任務外,調整至適當坐姿(ex:座椅高度不要太低、椅背角度不要太斜)絕對有助於行車視野的最佳化,再者就是以當前最適坐姿為基準來調整後試鏡,車內視鏡以能完全看清楚後擋為主,天空與地面各佔1/2,如過後方沒有乘客,建議頭枕就全部壓低吧以減少擋住視野的可能,至於左右外後視鏡的調整就必須更加留心了,畢竟前面也有提到轉彎(向)不當所引起的交通意外比例頗高,一般來說外後視鏡上下比例建議天空留1/4、路面留3/4,而左右橫福則以自身車身邊緣占1/4或近輛切齊為止,當然駕駛也要作到轉彎(向)時都確實提前打方向燈以提醒後方來車的好習慣。

IMG_8551.JPG

IMG_8550.JPG

再次將討論的焦點拉回大型車,正如前言所述一般人對於這類大車的總是存有超多視野死角的刻板印象,包含筆者在內,但真的是這樣嗎。以大貨車為例,舊型僅被要求裝II類主視鏡及IV廣角視鏡,車頭前方向下延伸以及車門兩側就會有視線死角,伴隨而來的交通意外也就不少,而新型大貨車則被要求新增V類近側視鏡以及VI類或VIA類車頭上方的前視鏡後,這類的交通意外也就減少許多,而筆者也有親自上車體驗一番,各類視鏡各司其職,確實能夠消彌不少視野盲區,如果駕駛真的都有好好利用的話確實是一大幫手。

0010.jpg

0011.jpg

不過上述的情形都是在靜態體驗下,那如果是動態呢?相信大家都有聽過視野範圍會隨著車速提升而越窄這個道理,當靜止時,人的視野可達約210度,隨著車速到達40km/h時,視野就會縮減至約100度,因此車輛行進時你還必須考慮動態視野,再者即便有多達6面的視鏡盡可能減少視野盲區,但光是要用餘光繞一次就可能需要2秒,還是有可能發生應注意而未注意的憾事,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大車會尋求電子系統的輔助。

IMG_8561.JPG

IMG_8565.JPG

IMG_8548.JPG

IMG_8566.JPG

沒錯,接下來要介紹的正是科技應運而生的BSW(Blind Spot Warning)盲點警示系統,相信多數讀者都有聽過甚至用過這套系統,因為現行不少販售車款也都將此列為標配。簡單來說,盲點警示系統就是利用雷達來偵測位於車輛兩側及後方之車輛,當偵測範圍內有車輛進入盲點時,系統就會透過後視鏡上或是A柱上方的燈號閃爍來提醒駕駛,透過科技的力量屆此涵蓋更廣的視野盲區,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0023.jpg

IMG_8533.JPG

IMG_8505.JPG

克服視野盲區的方法除了有傳統後視鏡以及新科技下的盲點警示系統,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用路人的自己是否有養成防禦駕駛的觀念。根據研究,有9成以上的車禍與人的認知或判斷錯誤有關,也就是大多數的車禍其實只要有預期心理都可以避免。

0033.jpg

0038.jpg

0045.jpg

以汽車/大客貨車駕駛人來說,除了作到遵守交通規則外,也要養成調整後試鏡至最佳位置、勤打方向燈的好習慣,二來要掌握自己車輛的盲點特性與程度,像是左右轉、起步時多留意行人及車輛、路邊臨停開啟車門時也切記要兩段式,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讓你遠離意外;至於行人或是騎士也要保有防禦駕駛的觀念,像是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也可以善用天橋及行人地下道,過馬路時也不要當個低頭族,隨時注意左右來車,最好能作到目光接觸以確保對方真的有看到你,而騎士在面對前方車輛時,可以從汽車的車速、路線來判斷其是否右轉,在面對大型車時切記要注意不要誤入視野盲區並留心內輪差,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遠離它。

0048.jpg

0049.jpg

行車視野盲區雖然被視為隱形的殺手,但其實了解它之後好像也就沒那麼可怕,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像是基本的調整最佳坐姿及後視鏡位置優化行車視野,搭配盲點警示系統的輔助,就能幫助駕駛減少對盲點的不安,當然「謀事在人」,所有用路人都應該保有防禦駕駛的觀念,多一點準備、多一份留心,才能讓隱形的殺手無所遁形!

0050.jpg

0053.jpg

IMG_85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