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一角 ─ 散談汽車設計兩三事

BMW-X6_2015_1600x1200_wallpaper_56.jpg

在不久前的一場海外試駕行程中,筆者所屬的臺灣媒體團,被問到晚宴在與原廠工程師餐敘中將提問的方向。我們不約而同的認為,大約是機械結構與市場面向爾爾,原廠人員則似乎有些驚訝,反問為什麼不是新車設計的部分?

對耶!為什麼總不是設計方面的問題?

因著這樣一件事,筆者開始反問自己,以及重新審視入行後周遭同業與媒體對於汽車設計領域的關心,答案是,在臺灣無論是車迷、消費者甚至專業媒體,還真不是太多人想要關心汽車究竟如何設計,或是為什麼這輛車要這麼設計、在乎的問題,永遠都是賣多少?動力多大?快不快或賣得好不好?在汽車外觀上,頂多就是留下好不好看的評語,然後遇見異己,再加上一句「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或是「美醜是很主觀的事情」這類有講等於沒講的話。

我們看國外專業汽車媒體,往往憑著一針見血的話語就能在報導中無情地批判一輛新車的設計,「這輛車簡直像打扁了的松鼠!」,「車尾是設計經費用完了嗎?」,像這樣的措辭,在幾家全球權威汽車媒體的報導內文中屢見不鮮,但是反觀國內的同業們,卻沒有幾人膽敢或曾經這麼做,理由之一是車商不能夠接受這種主觀的理由,那表示臺灣媒體能夠不倚賴廣告業主的自主性不足;二是許多專業人士覺得很醜的設計,搞不好反倒是臺灣消費市場趨之若鶩蔚為風尚的主流,在這樣既不得客戶喜又可能不討讀者好的前提下,關於設計優劣,乾脆草草帶過或直接請讀者網友自己看照片比較實在。

Mercedes-Benz-Coupe_SUV_Concept_2014_1600x1200_wallpaper_21.jpg

扣掉臺灣,汽車設計一直都是全球車迷與媒體關注的話題。

但是汽車設計重不重要?君不見過往如同喬治亞羅(Giugiaro)、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或博通(Bertone)等等設計工作室如何在全球車壇呼風喚雨,表明這本來就是汽車這項工業成品中絕對重要的一環,雖說進入21世紀在車廠資源集團化整併後,幾個巨型汽車集團開始針對市場自行投資設計團隊,導致這些曾經「話水能結凍」的工作室紛紛破產或走上重整之路(喬治亞羅已被大福斯集團下的Lamborghini所併入,博通更已於今年宣布破產),不過隨著新車發表、新車系推陳出新速度越來越快,同平台同中求異的衍生車越來越多,競爭對手技術性差距越來越隱約,汽車設計更加成為每間車廠每個品牌內部的顯學,看看幾個大集團或大品牌在全球設計中心的數量吧!當任何品牌都希望以充滿代表性、獨特性同時能夠討好消費者的外型,為產品包裝出良好賣相時,設計部分於是便成為決定性的因素與條件,畢竟汽車是需要強大魅力的高價商品,一款車,扣除傳統精神、品牌價值與實際表現外,也就只看設計能不能夠扣緊消費者心弦而已了。

Lamborghini-Miura_SV_1971_1600x1200_wallpaper_0b.jpg

一代名車Lamborghini Miura也曾是博通設計中心的得意之作。

Ferrari-458_Italia_2011_1600x1200_wallpaper_d0.jpg

連當代超跑Ferrari 458 Italia都仍是由賓尼法利納所設計。

Porsche-911_2.0_Coupe_1964_1600x1200_wallpaper_06.jpg

經典傳承也是汽車設計上一項極為重要的手法,看看初代與最新的Porsche 911,是不是依舊保有同樣的輪廓神髓?

回頭檢視臺灣,其實二三十年前車迷們可也曾將汽車設計視為重點話題,不過隨著經濟起飛,多數具影響力的企業集團代工心態至今卻依舊濃烈,從政府官員到業主客戶對於設計專業也一點不抱持尊重或覺得有何重要,由此耳濡目染下造成高比例國民成為消費者後,對於設計甚至是美感的鑑賞力反倒無法獲得提升,所謂美感經驗,通常只在於人云亦云的跟風,或者是虛榮心態的反射而已,前者像是大家都喜歡的車就算是漂亮的車,後者有如高級品牌的設計就一定都是雋永,這已經不只是對於車的審美能力而已了,臺灣人看展看劇都要等大排長龍的那種,所謂美食就是要排一小時還吃不到的才算,就如同許多設計人所知道的,關於臺灣,本來就是一個不以美感見長的國家,無論經濟能力,連穿著、住宅、生活與飲食都不在乎美學品質了,對於車的品味,會好到哪去才有鬼。

IMG_4144.JPG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絕對不是街景...

所以我們總能夠在臺灣街頭看到一堆設計得光怪陸離的車卻能賣得嚇嚇叫,明明全球設計趨勢就是減法藝術,就有車子好像非把所有線條都一次加進鈑件中才圓滿,明明母廠的設計就乾脆俐落,臺灣的車廠或經銷商就要加上大堆頭的售服配件搞得像是電子花車,大全套裝下去,社群網友還會一股腦的拍手叫好把你當偶像。

Lexus-NX_2015_1600x1200_wallpaper_69.jpg

繁複且誇張的線條與眼花撩亂的配件,向來是臺灣主流消費者眼中的美。

Lamborghini-Huracan_LP610-4_2015_1600x1200_wallpaper_21.jpg

就連強悍如Lamborghini Huracan,原廠也盡可能以單純線條營造積極美感。

Peugeot-406_Coupe_2001_1600x1200_wallpaper_04.jpg

事實上,車壇留名的一代美駒,通常都有著雋永優雅的細膩線條與精簡設計。

回到文頭那個故事,其實還有番外篇,後來原廠人員饒富興味的告知我們,韓國來的汽車媒體與臺灣不同,對於新車的設計面向則相當感興趣。任何工業都是一樣的,一開始代工,而後開始自行研發差不多的產品,最終才是透過差異化的設計投射更多心理價值創造更高利潤,韓國車廠發展至此早已跳脫前兩階段,唯利是圖的臺灣商人,則連第二階段都還裹足不前偶爾試探水溫,這幾年,咱們臺灣人往往老喜歡把韓國當對手,遺憾的是人家老早就不在同一個層級擂台裡頭,一個已漸漸由工業製造昇華至工藝設計,甚至開始以化妝品、服飾、電影乃至音樂等流行性產業包裝城市驅動鄰近地區潮流的國家,專業媒體關注設計於是乎顯得理所當然起來,至於臺灣,先從個人生命之中找尋並創造自我品味,建立專屬於自己的美感生活,彷彿比起硬要咬個目標當全民對手然後無限上綱到國仇家恨,來得更有意義也更加有價值不是?

Hyundai-Intrado_Concept_2014_1600x1200_wallpaper_02.jpg

Kia-GT4_Stinger_Concept_2014_1600x1200_wallpaper_02.jpg

近年來韓國品牌也開始專注在設計面向上(上為Hyundai Intrado概念車,下為Kia GT4 Stinger概念車)。

 

文=鄭捷  圖=各原廠、鄭捷

鄭捷

認為車該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消費與品味,開著一輛不對的車上街,就像穿著一雙不對的鞋般令人渾身不對勁。

入行超過8年,曾擁有Oldsmobile、Chrysler、Opel、Audi、BMW與Saab等大多數夠冷的車,曾任《Car & Life ─ 車語生活》編輯,《ca汽車鑑賞》資深編輯與主編,現為《Carstuff人車事》主筆,以及一輩子的車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