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新聞】大魯閣IAME X30卡丁車挑戰賽首站圓滿落幕

長久積極推廣卡丁車運動的大魯閣卡丁車場,繼舉辦Rental-kart耐久賽,以及首次開辦的KT-100錦標賽後,再舉辦進階的IAME X30卡丁車挑戰賽,並且於6月2日正式開賽!

 

IAME X30卡丁車挑戰賽,引擎限定使用IAME X30 125 RL TaG之125c.c.二行程水冷引擎。

 

繼KT-100統一規格錦標賽後,IAME X30卡丁車挑戰賽在6月2日開賽後,還預計分別在9月1日與11月3日舉辦第二與第三站比賽,採統一引擎與輪胎規格方式進行,引擎限定使用IAME X30 125 RL TaG之125c.c.二行程水冷引擎,具備30hp最大馬力,最高引擎轉速可達15000rpm,輪胎則採用VEGA SL4產品,,並搭配Tryton Hobby27化油器,點火系統、曲軸等皆不得改裝。其他包括水箱、集氣箱、排氣管與離合器都需使用原廠或CIK-FIA認證部品。

 

比賽當天烈陽高照,吸引不少車迷觀賽,除了引擎與輪胎等採用統一規格外,車架則可自行選擇。

 

車架則可自行選擇,後軸直徑不得高於50mm、後輪輪距最大長度於1400mm以內,以及允許使用前輪煞車系統,參賽選手亦須要穿著經認證合格之人身安全部品。

 

在正式比賽前,所有車手都必須參加車手講習,確認各項規則。

 

每站賽事,共有一場自由練習〈8分鐘〉、一場測時賽〈8分鐘〉、兩場預賽〈各12圈〉、一場復賽〈16圈〉,以及一場決賽〈18圈〉,每回合競賽後,車輛加上車手重輛須超過165kg,以示公平。

 

大魯閣卡丁車場於賽場後方架設維修區,便於各車手調整車輛。

 

首站賽事共有包括藝人邱澤等九位選手參賽。

 

首站賽事,共有九位車手參賽,包括知名藝人邱澤,陳亦先導演,以及多位長期參與卡丁賽事之選手,在測試賽中,擁有方程式賽事經驗的邱澤,順利拿下預賽竿位,並且在兩場預賽中皆拿下第一名的位置,率先獲得20分積分,而陳亦先導演則在第一回合與第二回合預賽拿下第二與第三名,代表大魯閣卡丁車場出賽的詹毅軒,在前兩回合預賽獲的第三與第二名,各自拿下14分積分。

 

拿下竿位的邱澤駕駛36號賽車,在首戰中獲得最多積分,成績亮眼。

 

 

在複賽中不幸因車輛故障退賽的邱澤,賽後只能落寞地走回維修區。

 

賽事過程中除了車手本身的技術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後勤人員給予最大地支援,才能讓車手盡情發揮。

 

在接下來的複賽中,在預賽表現亮眼的三位車手,紛紛因事故或車輛故障無法完賽,戰況大幅度轉變,最終復賽第一由許舜智獲得,亞軍與季軍則分別由魏祺與劉志炫獲得,由於在第一回合預賽後,每回合比賽的排位皆是由前一回合排名決定,因此,決賽時,原先預賽成績最好的三位選手,在複賽過後都必須依順序自最後出發,這也讓決賽的戰況增添變數。

 

 

決賽起跑後,許舜智選手順利守住第一的位置完賽,獲得決賽冠軍,賽事中先後出現碰撞事故與車輛故障,以除了許舜智外,在決賽中段第二到第九名的順序全數改變,原先第七位起跑的小將陳祥麟追到第二,最後一位出發的邱澤則已經追到第四,在賽事後段,邱澤順利超越原先暫居第三的魏祺,上演一場漂亮的逆轉秀。

 

決賽開始後邱澤一路自最後一名追至第三名,上演一場漂亮的逆轉秀。

 

 

四個回合結束後,邱澤共獲得33分積分,暫居車手積分榜第一名,許舜智與陳祥麟則分別以29分與23分暫居第二與第三,代表大魯閣出賽的詹毅軒則因複賽與決賽都預到車輛狀況不佳的情形,共獲得19分,居於車手積分榜第五名,積分第四的則是卡丁車老手魏祺,共獲21分。獲得一具全新IAME X30 125 RL TaG之125c.c.二行程水冷引擎為獎品。

 

每一回合結束後,所有車輛與車手都必須一併過磅秤重,加總重量必須超過165kg,以確保每一輛車都是以最接近的規格競賽,在條件都相同下更能夠展現每位車手的真正實力。

 

 

最後決賽前三名分別為許舜智、陳祥麟與邱澤。

 

獲得決賽第三名的邱澤,在賽車場依舊保有藝人本色,不斷做出各種姿勢耍帥。

 

頒獎後前三名盡情享受噴香檳的快感。

 

賽後主辦單位更安排了車手訪問時間,前兩名車手皆表示感謝主辦單位舉辦本次比賽,以及很開心看見許多車迷前來觀賽,期望台灣賽車能更蓬勃發展;而邱澤則是大聲地對車迷以及他的粉絲們呼喊:賽車high不high,帶動全場氣氛,也讓本次比賽畫上完美句點。

 

圓滿落幕的IAME X30卡丁車挑戰賽首站賽事,參賽選手間雖然在賽場上競爭激烈,但在場外則是一團和氣,彼此享受賽車的樂趣,並互相切磋與討論駕駛技巧,同時,由於邱澤參賽,也吸引了一群死忠影迷觀賽,進一步讓更多人可以了解與欣賞賽車運,更有助於推廣這項運動,而大魯閣卡丁車場也於日前正式成立大魯閣賽車學院,在舉辦各項賽事之餘,建立一個喜愛賽車的朋友互相交流學習的平台,讓台灣賽車運動可以持續正向發展。

 

 

所有車手在比賽的空檔,皆會彼此交流心得與經驗,氣氛十分和諧,也對賽車運動發展帶來正面能量。

 

 

 

 

 

 

文/攝影=李承儒